兩三年才換一次手機,換的都是2000以內,這些人普遍具有3種心理

撰文 / 第一心理主筆團

編輯 / 湯米

在今天這個數字化時代,智能手機已成爲人們手中不可或缺的設備,幾乎所有的社交活動都可以通過手機完成,人們無需外出即可掌握世界各地的新鮮事。

無論是觀看電視、聽音樂、學習、與親友聯繫還是工作,一臺手機就能滿足人們的多種需求。

正是因爲這一點,市場上手機品牌和型號繁多,價格亦有高低,以滿足不同人羣的選擇。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財力選擇最合適的手機。

實際上,通過觀察一個人選擇的手機的價格和型號,我們可以窺見其內心的真實想法。

例如,一些人兩三年才換一次手機,換的都是2千以內的,這些人普遍具有3種心理:

1、實用主義強、不追求虛榮

生活需要奮鬥,但成功來自於實用主義。

通常,對手機消費不太關心的人,他們更加註重現實生活中的需求。幾乎人手一部的手機很容易成爲展示身份的工具。

例如在一個會議中,某人掏出一部蘋果手機打電話,周圍人的看法可能會因此而改變。

在當今社會,尤其是年輕一代中,攀比心理普遍存在。

以大學生爲例,他們在宿舍的攀比已變得非常普遍。

對男生來說,名牌運動鞋可能是展示經濟實力的一種方式;

而對女生來說,使用的化妝品品牌和購買的衣服牌子也同樣代表了她們的社會地位。

這些人一旦步入社會,很容易就變成月光族,本質上是因爲他們缺乏實用主義。

據數據機構MobData在《2018 Q3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報告》中指出,

這明顯顯示出,人們的虛榮心越來越嚴重。

他們購買手機不是因爲手機的實用性,而僅僅是因爲“別人都在用”“富人都在用”,從而跟風來彌補自己的精神空虛。

對大多數人而言,接受自己的經濟能力和個人能力的現實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接受內心的恐懼、戰勝自卑、接納自己實際上是在與人性對抗。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完美的自我形象,這個形象與自尊緊密相連,當這個形象受損時,我們的自尊、個人形象以及價值觀會受到損害,因此我們常常尋求物質的東西來彌補這種缺失。

事實上,強烈的虛榮心是自尊不足的反映。

一般而言,個人的努力與收入是成比例的,當人們未能實現理想中的收入且缺乏努力的意願時,他們往往會通過外在的裝扮來遮掩自己。

而實用主義者則通常追求現實的價值,接受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他們知道衣食住行是自己真正需要關注的,2000元和10000元手機的總體性能差異並不大,因此不會過分重視外表,有了實際的需求滿足後才能更好地發展自己,他們一切行動都是從實際出發。

而虛榮的人即使揹負債務也要購買一部蘋果手機,不管生活多麼艱辛,也要在他人面前“裝得很厲害”。

2、具有遠見、理解延遲滿足的價值

選擇使用普通手機的人,除了出於對實用性的考量外,通常也是看重長期的經濟效益。

延遲滿足這一概念與實用主義相似,但更爲深入,要求更高的前瞻性。

延遲滿足指的是個人願意放棄即時的滿足,以期望達到更有價值的長期結果,這同時也展示了在等待過程中所表現出的自我控制能力。

這種做法強調了“意志”兩個字,“延遲滿足”並非僅僅教導我們在平庸中等待,也不是簡單地壓抑我們的慾望,而是教我們理解“須要風雨,方見彩虹”的道理。

根本上,它是關於如何克服眼前的困難,以獲得未來更大的利益的能力。

這展示了強大的自我控制能力,那些決定使用普通手機的年輕人,除了可能是因爲節約考慮,更是因爲他們擁有明確的生活規劃和目標。

常言道,青年時期應當致力於奮鬥,不應過分追求表面的榮耀。

一旦有了明確的奮鬥目標,就能在需要長期努力的任務中保持堅持,輕視短暫的虛榮。

研究顯示,那些具有遠見的人更傾向於重視人際交往,這也促進了他們更積極的社會行爲,這可能也解釋了他們對手機性能要求不高的原因。

這類人通常不太玩遊戲,或者很少玩遊戲,對手機的性能需求不高,對運行速度和內存容量的要求也較低,他們更多的時間都在外進行社交活動,在與人互動中積極分享。

3、追求節儉的生活

最後一類人是節儉型。

很多人由於經濟條件的限制,逐漸養成了節儉的生活方式,

例如有些人來自不富裕的家庭,即使收入較高,也需要將大部分收入分給家用,擔負起家庭責任,這使他們沒有餘裕去提升個人的生活品質,從而形成了低慾望的消費習慣。

在這個充滿競爭和攀比的時代,還有一部分人選擇了與之對立的生活方式,這些人多爲年輕人,寧願選擇簡單生活,也不願意承受社會的重壓,

他們不追求購買房產或汽車,住在普通的租賃住所中就足夠,完全不把面子看在眼裡,只要生活得快樂就好。

這種新興的價值觀也逐漸被一些人接受——要求不高,期望降低,自然會感到更加幸福。

總的來說,上述三種類型的人通常不會因爲追隨潮流而頻繁更換手機,也不會太在乎外界的看法,相較之下,他們的生活可能會更加輕鬆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