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忠正/中共「國內大循環 」能突破美國經濟及科技的圍堵嗎?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人大的五中全會於10月29日結束四天的會議,通過了六千多字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簡單的說,中共提出「國內大循環爲主體」的經建大方針,推動各項社、經、軍、政各方面的發展目標,以深化供給面的結構性改革爲主線,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爲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把擴大內需作爲戰略基點。
至於臺灣問題,習近平只是用短短的十多個字:「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連臺灣兩個字都沒提,就輕輕帶過了。顯然,臺灣並非習近平工作清單中的重要目標!國人要防範中共的武統,但不必自己嚇死自己!
▲ 學者分析,臺灣問題不是習近平本次人大五中全會工作清單中的重要目標。(圖/路透)
「十四五」目標包山包海
中共的文告一向從馬列主義、毛鄧到當今當權者的正統性做爲開始,接着就是充斥着一大堆中共的政治名詞和口號。不過,我們也不得不佩服中共的文宣部門,居然能夠把複雜又專業的經建計劃,編織成一大堆美麗新中國的政治文宣品!
回顧2017年第19大時,習近平宣佈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次五中全會除了暗示中國已經成功地進入小康社會,就是規劃未來的「十四五」,從2020年到2035年完成時,中國不僅會建成一個現代化的經濟體系、而且也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綠色中國⋯以及軍隊的現代化。
中國的人均所得將達到中等所得的水準。根據習近平的中國夢,到2050年時中國已經可以進入高所得國家的行列,成爲世界強國!
只是中共的重要文告常常會讓人看到暈頭轉向,政策的目標包山包海,一般人很難去了解中共如何去達成這些美麗新社會的「中國夢」?
▲ 中共五中全會於10月29日結束四天會議。(圖/新華網)
「十四五」是「「中國製造2025」的智慧化版本
中共計畫在現有的基礎上,再奮鬥15年就能建成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國家。至於要怎麼達到的境地,基本上還是不離「中國製造2025」的強國計劃,但這次公佈的「十四五規劃」雖然不提「中國製造2025」的字眼,但是事實上仍是延續「中國製造2025」思路,只是更強調「智慧製造」。
因此,以5G爲主的資通訊、晶圓代工、封測、印刷電路板等製造業;以及醫療、養生、長照等生活服務業,都將是未來極具潛力的產業。
但是,中國科技業龍頭華爲公司幾乎被所有西方國家排除5G網路建設之外,而且美國對華爲、中興等主要企業實施停供等制裁,更在中國科技業引起極端焦慮情緒。
此外,中國連一個晶圓產業都無法突破美國的技術封鎖,如何能成爲「數位強國夢」?
事實上,先進晶片的製造或是一個「數位強國」都是展現了一個國家的綜合科技實力,需要多方面世界頂尖科技的配合,並非靠砸大錢就能夠有所突破。
中國在大數據的應用上雖然領先大多數先進國家,但是硬體科技的基礎卻是相當落後,甚至遠不如臺灣!
▲ 華爲在5G技術上領先,其強大的資金後盾是研發團隊高效的原因之一。(圖/路透)
「十四五」要建構「去美國化」的經濟體
何況今年中國內部的洪災很可能帶來嚴重的糧食危機和社會不安,而且過去一年多以來,在政經環境方面也遭遇中共建國以來極爲罕見的重大變化,除貿易大戰之外,美中在外交、軍事、經濟、科技、金融與媒體等領域均發生了嚴重對抗,而源自中國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擴散全球,更因中國粗暴的戰狼外交,導致中國國際形象迅速惡化。
目前美國不只對中國產品課徵高關稅,也封鎖了許多美商對中國廠商的技術授權。全球生產面的供應煉在美國圍堵中國的政策壓力下,也不得不重新組建。做爲世界工廠的中國因此面臨了外資廠商陸續撤離的窘境。
▲ 在美國圍堵中國的政策壓力下,全球產業煉開始重新組建。(圖/翻攝自財經網微博)
國內大循環才能「去美國化」?
中國現在面對新冠肺炎所帶來的世界經濟衰退、以及美國對中國所發動的經濟、科技、和軍事、等多方面的圍堵措施,習近平只能選擇「去美國化」的對策,不只想要科技自主,降低對美國生產技術的依賴,也要降低對美國這個最大貿易對手的出口依賴。在這兩個大目標之下,中國就只能依賴國內市場的成長。
習近平期待中國自己的內需市場能夠迅速取代過去出口貿易的角色(尤其是對美國的出口),成爲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所以不得不高舉着「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經建目標。
這正表明了習近平的擔憂,深怕美國的經濟和科技圍堵,造成中國經濟發展的停滯。所謂「國內大循環」就是要提振國內投資和民間消費,彌補出口產業可能衰退的缺口,讓中國自己的內需市場成爲中國經濟持續成長的主要角色,而不再依賴出口帶來的成長動力。
▲ 學者分析,習近平擔憂中國經濟,因美國圍堵發展停滯。(圖/路透社)
民間消費不足是「國內大循環」的破口
如果中國經濟發展政策轉向內需市場的發展,產業結構的調整就必需調降出口產業的比重,透過國內消費、國、民營企業的投資、或公共建設的大幅度提升刺激內需產業的快速成長;中國民衆的消費傾向必須大幅提高。
2019年中國的GDP有99兆人民幣(約23兆多美元),但是儲蓄率髙達44.6%,民間消費總數只達到GDP的38.8%,一個相對自立自足的經濟體,民間消費起碼要達到GDP的五、六成以上。
如果民間消費不足,民間的投資就會跟着少。此時就要依靠政府及公共建設支出的大幅提升,經濟纔會成長;但是,這會帶來政府負債的升高。
況且,公共建設若沒有做好成本效益的管控,這些花去的錢就像打水漂去了,對未來生產能量的提升並無助益。集權國家因爲政治掛帥,公共建設的失敗案例特別多!這也是中國經濟上要轉型爲內需型經濟體的困難之一!
▲ 學者分析,中國如何短期內快速提升內需是一大挑戰。(圖/翻攝自微博/秦嶺股道)
晶片產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阿基里斯腱
目前中國出口佔GDP的18%左右,其中高科技產品出口達1.4兆美元(佔GDP的6%,或出口值的3成);進口比率約爲17%,,其中高科技產品的進口值約6800億美元,含晶片的進口值3000億美元。
中國整體順差約爲GDP的1%,不要小看這1%順差的影響,因爲金額高達2300億美元,根據美國方面的統計,2018年,美國向中國出口1201億美元貨物,進口了5396億美元貨物,對美順差達4000億美元以上。
對美順差達4000億美元以上,佔GDP的1.7%。如果美中貿易完全停止,加上相關的投資及消費、等效應對中國的GDP就會下降2% 到4%的負面效果,而且中國很可能由貿易順差轉爲逆差,中共對外投資及政經活動的手頭就會很緊。可見美中貿易戰爭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具有難以承受之重。
如果美國能完全封鎖中國進口晶片及高科技相關設備,在這極端的例子下,1.4兆的高科技出口若跟着完全泡湯,不要說科技產業不能進步,還會出現關廠風潮的壓力,加上經濟上的連鎖效應(乘數效果),對GDP的下降效果最大可能高過一成,即使是對GDP有3或5%的萎縮壓力也是不得了的大事。
從中共強調科技自立自己,而且中計劃五年內要投進3000億美元發展晶片產業。這就知道晶片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大罩門,也是中國要推動「去美國化」的破口。
若中國在晶片制告技術上無法突圍成功,中國就無法「轉大人」,成爲先進國家,經濟發展只能停滯在「中等收入陷阱」的惡夢中。
▲ 學者分析,晶片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大罩門。(示意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十四五」隱匿中國顛覆美元獨霸地位的野心
「十四五」公告全文中對金融方面並無特別描述,原因是在美中經貿戰爭中,中共應不願在國際金融又公然與美國開戰。
但是,人民幣若無法國際化,中國在國際金融市場就是個侏儒,無法擺脫美國的金融霸權。我們應該注意中共政治局在去年就曾對「區塊鏈」技術進行集體學習,而今年大陸央行已經在深圳開始試點人民幣數位化(數位貨幣)。
中國在未來五年內,將重點推動中國政府主導的金融區塊鏈和數位貨幣建設,倡議全球央行組建數位貨幣聯盟。目前深圳地區已經成爲數位人民幣試點地區,不久就會推動數位化及區塊鏈化的人民幣進入無國界的網路世界。
一般人只是負面解讀人民幣數位化,視爲中共對中國人民完全全面監控的最後一哩路,卻未注意數位人民幣一旦成爲網路世界的流通貨幣,人民幣短期內成爲國際主要流通貨幣就不是夢,中國就能直接跳過華爾街和西方大型國際金融機構的勢力,中共政府直接對全球的網民進行各種換匯、匯兌、投資、及證券買賣,並且也可以進行金融的全球監控。
這將對美元霸權產生顛覆性的影響,進而結束美元在國際金融市場的獨霸地位,臺灣也應該小心應對人民幣數位化的影響!
► 聽Podcast掌握美選及國際局勢Apple:https://apple.co/3ibJl8FSpotify:https://spoti.fi/34aNBAj
熱門點閱》
► 美國大選》苦苓/拜登當選會對臺灣不利嗎?
► 王高成/川普能否像四年前翻盤?四因素顯示可能性不高
► 黃奎博/拜登贏大選 民主黨更可能掌握參議院
► 林宜敬/拜登子爆性醜聞 爲何沒一刀斃命?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