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股交易3分鐘撮合像「警示股」 小心手續費成本

理財週刊發行人-洪寶山(圖/理財週刊提供)

自從引入外資後,價值投資逐漸擡頭,股票不再單靠炒籌碼賺錢,存股抱長線的概念逐漸盛行,特別是ETF的臺灣50。但是如果特別看好某一支業績股,偏偏又恰好是高價股,這時候往往望眼興嘆,後來政策開放盤後零股交易,滿足市場的需求,可是盤後零股交易僅一盤,雖然可以解決小資族存股的需求,對於擴大交易人年齡層的幫助卻不大。於是經過多年後,10月26日盤中零股交易終於來了,目的當然就是爲了吸引更多想要「買低賣高」的年輕人加入股市行列,算是增加臺股成交量的方法之一。

臺股老化 須新血注入活力

臺股在1987~1990年連續走了三年的大多頭,創下12682的三十年魔咒後,多年來參與股市的投資人結構並沒有多大的改變,這批臺股的主力軍經過了三十年的多空循環洗禮,從當年的四大天王雷伯龍阿不拉榮安邱、威京小沈的養套殺,再到投顧老師的戴着鋼盔往前衝,然後投信本益比比價,外資的一手股指、一手臺積電的買買買,這羣股齡三十年的老韭菜已經摺騰得成精了,導致臺股老化。

行情好的時候,也不過是三十多檔漲停板,而且續漲力也不怎麼樣,缺乏激情,自然每天成交量不過是千多億,齊漲齊跌行情不再,操作難度提高。長期下來,這批老股民也學乖了,不再輕易的衝動進場追高,搞得證券相關從業人員苦哈哈,所以主管機關也是絞盡腦汁的鬆綁政策,希望爲臺股注入新血,增加活力。

盤中零股交易自9點10分撮合第一筆後,每隔三分鐘,同樣以價格優先原則進行集合競價,若同價再以委託時間先後順序做爲成交優先標準,有別於目前盤後的零股交易,只在14點30分集合競價撮合一次。其實沒必要每隔三分鐘撮合一次,這就有點像是二級市場的警示股,每五或十分鐘撮合一次,對於擴大成交量的幫助有限。

吸引小資 能賺錢纔是王道

其實對於投資人來說,關心的只有一個,能不能賺到錢,所謂殺頭的買賣有人做,賠錢的買賣沒人做,只要盤勢有賺錢效應,別說交易成本較高,爭着搶買漲停板的也大有人在。所以政策其實可以直接一步到位讓盤中零股交易做到即時撮合,相信不僅達到吸引年輕小資族進場,甚至還可以開放盤中零股現股當衝,擴大鬆綁交易限制。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零股買賣也跟股票一樣,除了在賣出股票時繳交0.3%的交易稅之外,不論賣股或買股也要繳交0.1425%的手續費券商,但因零股交易金額較低,多數券商都設有單次手續費最低二十元的「低消」門檻

零股交易 手續費可再調降

舉例來說,假設投資人買進一檔股票股價二十元,不論是買進二百股、四百股、六百股,買進的手續費低於二十元,因此多數券商還是會以二十元來計算單次手續費。如果以完全沒有手續費折扣的條件來計算,零股交易單筆成交金額要超過14035元才划算(20元除以0.1425%=14035元)。

相對而言,盤中零股交易的成本太高,勢必不利短線操作,好在已經有券商率先取消單次手續費最低二十元的低消門檻,將來同業勢必跟進,有利小資族進場操作高價股。

每年的三至四月是除權息旺季開端,三月的董事會確認年報,四至五月的股東會確認派息分紅,六至八月正式除權息,開放盤中零股交易,可增加投資人蔘與除權息的意願,進而達到將領取到的零股在盤中交易,或是將派發的股息再投資零股,做到複利的報酬率,可以說一舉數得。

所以已經有券商看到商機,規劃推動盤中定期買零股模式,提供小資族、年輕族羣更便利、靈活的資金配置管道。長期下來,不僅可以做到類似外資把臺積電的長期持股成本降到零,立於不敗之地,還可以做到類似包租公被動式收入,爲將來退休存一份老本,以時間換取空間,符合巴菲特滾雪球的積少成多投資觀念

電子下單 注意不要下錯單

不過值得提醒的是,現在下單大多是投資人自己透過電子下單,錯單的責任在自己。由於整股、零股盤中交易分屬兩個不同系統,電子下單也是不同的頁面,但是投資人從零股切換到整股交易畫面時,千萬記得回過神,不要把下單一百股的零股記憶帶到整股,否則買一百張,就天差地遠了,還有造成違約交割的可能。這點其實將來如果政策取消整股的最小單位是一千股的原則,全部改爲最小單位爲一百股,就可以解決錯單違約的問題。

(本文摘自《理財週刊 1051期》)

《理財週刊 105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