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環境日|廣東發佈十大生態環境創新案例,多項氫能利用項目入圍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鄭瑋 實習生陳芷欣 廣州報道

6月5日,第53個世界環境日。在廣東省生態環境廳指導下,廣東省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聯合廣東省環境科學學會發布首屆廣東省十大生態環境創新案例(以下簡稱“十大案例”)。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注意到,入選案例主要聚焦於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兩大維度,其中,多項氫能利用項目入圍。

在科技創新方面,瀚藍環境股份有限公司推動旗下能源、固廢等不同產業開展協同創新,打通餐廚處理、沼氣製備、沼氣及富氫氣體制氫、環衛及收運車氫能化運營等多個環節,實現氫能業務“制、加、用”一體化全面貫通。據介紹,該項目年產綠氫可達約2200噸,有效降低了制氫成本,有助於推動氫能實現規模化市場化發展,此外項目達產後預計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100萬噸,未來有望通過碳減排交易進一步放大經濟效益。

同樣聚焦氫能利用,寶鋼湛江鋼鐵有限公司的百萬噸氫基豎爐項目也入圍十大案例。據悉,該項目是國內首套百萬噸級氫基豎爐,也是首套採用氫氣氣源的最大零重整豎爐,採用了自主創新的“氫冶金電熔鍊工藝”,通過貫通富氫氣體淨化、氫基豎爐還原、二氧化碳捕集、直接還原產品冷卻等綠色短流程,形成“直接還原焦爐煤氣精製”“工藝氣體靈活調配”“冷態直接還原鐵產品處置及應用”等系列領先技術的創新應用。據測算,該項目相對傳統高爐減碳60%以上,每年可減少碳排放50萬噸以上,相當於再造一個500平方公里的森林。

除關注氫能製備、利用等綠色科技創新外,在本次發佈的十大案例中,還有聚焦區域環境評價管理體系創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探索、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等多個方面的制度創新項目。

其中,江門市恩平市就通過建立“一庫一貸一中心N轉化”機制(即建立生態資源庫、依靠綠色金融、建立生態資源交易中心、拓寬N種轉化模式),進一步拓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據悉,自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工作以來,恩平市已存入整合集體經營性用地、撂荒地、水田、林地共計18.4萬畝,各鎮街通過共富公司共產生營業收入約1492.5萬元,集體經濟收入明顯增加,還帶動8.88億元投資。

中山市生態環境局則聚焦推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在全省實現“三個率先”:率先實施簡易程序、率先建立地市級專家庫、率先探索懲罰性賠償磋商。據介紹,中山全市共啓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超70宗,實現案件數量突破。其中,首宗生態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磋商成功案件入選生態環境部第三批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十大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