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宸緯》教學翻轉,別隻喊喊
教育部日前宣佈原訂於107學年度上路的12年國教課綱,由於課審委員的資格問題,課綱將改於108學年度實施,而大學校院考招的新方案,也將順延至111學年度上路。
教育部表示,課綱與考招新方案雖然延後實施,但將會提前透過推動校訂選修課程以及試辦等方式,讓相關變革能穩健銜接。然而,此次課審委員的資格問題屬於行政作業疏失,也讓民衆對政府的信任有所保留,更讓學子產生不確定感。延了1年,會不會再延第2年呢?屆時會不會還是倉促上路?
12年國教自103學年度起實施。一開始,輿論的焦點集中在「入學方式」,諸如:入學方式是否公平?比序項目繁雜,是否真能呈現孩子的不同特質?教育部該不該提供量尺分數?特招該不該存在等等。接着,輿論焦點轉移至「課綱」,但卻偏重在「意識型態」的檢視,其餘重點像是:在當前變化迅速的全球社會中,我們應培養孩子擁有哪些素養、哪些帶着走的能力?課綱的設計是否能迴應國家對於人才的需求?孩子是否能跟得上世界發展的趨勢等面向,卻很少被重視與討論。
另一方面,除了課綱之外,12年國教成功與否的關鍵也在於「教學變革的落實」。但「教學」同樣很少被聚焦討論。
12年國教實施後,「教學翻轉」成爲喊得震天價響的口號。然而,要落實12年國教的理念、新課綱的核心價值與素養,第一線教師所面對的,並不是喊喊口號如此簡單。此外,部訂的「加深加廣選修」以及校訂的「多元選修」課程,也讓教師面臨巨大的挑戰。政府是否已經提供長期、有效的支援系統,能及時迴應教師的需求,是亟需關注的焦點。
20年教改的後遺症,至今仍深深影響社會許多層面。12年國教務必要有更爲完善的規畫與配套措施,才能發揮教育的導進功能,讓臺灣擁有向上提升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