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跌深反彈 中長期抄底資金開始介入

歷經中共二十大閉幕後的短期下挫,陸港股恐慌的投資情緒似有消散,港股在10月31日至11月4日該周漲幅8.7%,創下2011年10月以來最大單週漲幅;恆生科技指數週漲幅15.6%,也創有紀錄以來最大的單週漲幅。

離岸人民幣也在11月4日單日上漲2%,創有紀錄以來最大單日漲幅。全球風險性資產如油價、美股也接續大漲。

市場認爲,陸港股經過前期回調,整體估值處於歷史偏低位置,吸引力已經浮現。美國聯準會11月升息3碼落地,基本符合市場預期,市場對於升息力度的不確定性也暫告解除。

中國政策方面,也開始看到比較正面的消息。部分地區已開始調整防控措施,例如鐵路不再查驗旅客核酸等,市場預期政策可能會適度鬆綁,帶動消費藍籌股大漲。還有上週新公佈的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對於養老金投資公募基金訂出監管規則,代表養老金投資基金的業務正式落地施行,將爲資本市場注入長期穩定的資金。

各地穩定樓市政策也陸續推出,像是降房貸、降利率、保交房等等,這些政策有望逐漸支持房市回暖。

地方政府專項債額度也提前批發下達,投向的產業,今年新增新能源及相關基礎建設,充電樁、數據中心、風電太陽能新能源基地可望中長期受惠。

在國際關係方面,德國總理蕭茲11月4日抵達北京。由於中國一直是德國最大的貿易伙伴,知名德企如寶馬、拜耳等12家企業也都在這次德國代表團之列。市場冀望中德領袖會晤可以帶來更多經濟交流及合作,緩解中國面臨中美摩擦的壓力。

事實上,由於歐洲天然氣價格高漲,許多鋼鐵廠及化工廠都因爲能源成本高昂,被迫停工。估計歐盟有10%的鋼鐵、將近一半的鋁製品缺口,是由成本較低廉的中國填補。

爲降低生產成本,德國化工大廠巴斯夫也加碼在中國建廠,在廣東的一體化基地今年9月宣佈投產。這是巴斯夫迄今爲止最大的海外投資項目,投資總額高達100億歐元,建成後將成爲巴斯夫在全球的第三大生產基地。

因此,中美摩擦或許也可視爲刺激中國本土產業加速發展的催化劑。例如加拿大最近要求中資公司從加拿大鋰礦企業撤資,意味中國勢必得加速國內鋰資源開發,鋰電池生產商必須更仰賴國內原料供應,對中國鹽湖提鋰行業屬於利多。

另外,美國晶片法案對中國設下諸多限制,則會加速推動中國半導體產業鏈國產替代。利多的產業則有設備跟材料、曝光機、晶片、第三代半導體元件等。從陸港股近期開始放大的成交額來看,屬於先知先覺的場外資金迴流,儘管短期還是面臨升息及中美摩擦等干擾,但中長期來看是相對有利的配置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