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花工作人員迴應:解散的是小包裝成品油車隊 內部運輸車隊一直都有

本報記者 劉旺 北京報道

7月10日,爲了自證產品安全,魯花抖音直播間內,主播多次通過“喝油”的形式來證明。

7月9日,魯花集團發佈了《關於山東魯花集團對食用油運輸管控情況的說明》。《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魯花集團在上述情況說明中提及的“公司自有食用油專用罐車”,外界認爲,與此前公開報道中該公司的說法相互矛盾,此前有報道稱,魯花集團從2002年起就逐步賣掉了企業全部車輛。

對此,記者向魯花集團方面覈實,該公司接聽電話的工作人員表示,之前報道中提到“賣掉全部車輛”的是小包裝成品花生油的運輸車隊,並非散裝油罐車,內部運輸散油的油罐車隊一直都有。

魯花集團:散裝油罐車一直存在

根據魯花集團發佈的情況說明,在運輸環節,首先是使用公司自有食用油專用罐車用於食用油運輸業務;其次必須使用食用油專用罐運輸食用油;再次遵循“三不”原則:裝過轉基因食用油不用,裝過毛油或低質量等級食用油不用,裝過其他油種食用油不用;最後裝油前,需對食用油專用罐車油罐內外壁進行徹底清潔乾燥。油品運輸全過程GPS記錄。裝油後,對入廠食用油專用罐車進行逐車驗車、查驗鉛封,油品取樣檢測,不合格的拒收處理。

而在更早之前的2009年,《大衆日報》的一則題爲《魯花集團何以沒有一輛運輸車》的報道中提到,“‘生產60萬噸花生油,需要從全國各地運來145萬噸花生米,變成花生油和花生粕後,又要再運到全國各地去銷售。’6月11日,魯花集團總經理宮旭洲說。儘管如此,魯花集團自己沒有一輛車,貨物運輸全由萊陽交通物流中心組織。”

上述報道又提到,萊陽魯花集團從2002年起,逐步賣掉了企業全部車輛,與萊陽交通物流中心結爲緊密合作夥伴。

這對魯花集團來說,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成本。在報道中提到,“去年,交通物流中心爲魯花集團發送貨物30萬噸,爲企業節省物流費用1100多萬。”

一面是早已解散車隊的消息,另一面是強調“公司自有食用油專用罐車”的聲明,在外界看來,這是完全自相矛盾的。

實際上,在魯花集團發佈的情況說明評論區中,也有消費者對其提出了質疑,有人表示“作爲一個山東人,從沒見過魯花油罐車,希望魯花能把專業車隊發出來”。

對此,魯花集團上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運輸散裝油罐車的車隊是一直有的,運輸的目標也是魯花集團自己在全國範圍的20多個工廠。“只承接自己內部的,外面的根本顧不過來,也不承接。也只涉及食用油這一塊,別的業務不涉及,光拉油。”上述負責人表示。

隨後,記者詢問是否有油罐車隊的視頻或照片,另一工作人員表示,在其官方直播間的背景視頻當中,會不定時滾動播放油罐車隊的一些視頻。記者在短視頻平臺進行搜索,能夠看到有用戶發佈魯花油罐車的視頻。

散裝油流向具有模糊性

截至目前,魯花、金龍魚、西王等多家企業均已迴應油罐車混裝風波。同時,中儲糧旗下食用油品牌金鼎的淘寶和京東旗艦店已下架相關產品。

實際上,外界對散裝油的去向極爲關注。有做糧油生意的人士告訴記者,一般散油也是運到車間裡,再進行包裝,然後向下遊流通。

沃頓科技—營銷聯合諮詢機構董事長祝啓明告訴記者:“散裝油銷售給中小型的食用油分裝工廠,這些工廠會將散裝食用油分裝成桶裝油,再通過各種渠道銷售給消費者。涉及的企業包括匯福糧油及其他企業,他們散油銷售客戶名單中就包括了多家從事食用油分裝的工廠,如三河亞王食品、上海浦耀農產品等。”

同時,祝啓明提到,散裝油的流向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例如,匯福糧油集團工作人員表示,賣出的散油都是客戶自提的油,可以任何形式流向市場,但不清楚客戶渠道流向是餐飲爲主還是零售爲主。

湖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王遠亮教授就曾表示:“從我們的調查統計來看,2023年全國精製植物油消費量達到5400萬噸,其中包裝油僅爲1344萬噸,這意味着超過75%的供應來自散裝油。”

“散裝油主要流向食用油分裝工廠、直接包裝銷售給個人或企業消費者、餐飲供應鏈等市場,且由於流向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增加了監管的難度。”祝啓明表示。

(編輯:於海霞 審覈:厲林 校對: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