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嘉當推手 重現江文也經典曲目

近期指揮家呂紹嘉擔任藝術顧問,攜手作曲家陳可嘉、學者劉麟玉、沈雕龍等人,規畫系列曲目,帶觀衆重新瞭解已故作曲家江文也。(國家交響樂團提供)

享譽國際樂壇的已故作曲家江文也,是臺灣首位奪得奧林匹克國際音樂比賽作曲獎的音樂家,作品多元,卻被捲入政治糾葛,一生曾住過臺灣、日本和大陸,並經歷文革,作品一度要被時代埋沒。近期指揮家呂紹嘉擔任藝術顧問,攜手作曲家陳可嘉、學者劉麟玉、沈雕龍等人,規畫系列曲目,帶觀衆重新瞭解江文也。

呂紹嘉表示,在臺灣,較爲人熟悉的江文也作品爲《臺灣舞曲》、《北京點點》等,後者可聽見漫步式的主題,像是俄國作曲家穆索斯基的《展覽會之畫》,是非常東方式的思古幽情主題,裡面還有一曲〈正陽門〉,也很像《展覽會之畫》裡的〈基輔城門〉,「如同我小時候看到的民間遊行,江文也很用功,吸收了西方作曲技法,寫出了一個很東方的作品。」

呂紹嘉表示,每次讀到江文也的故事都覺得不勝唏噓,「在中外音樂史上很難看到這樣的例子,他的一生漂泊,卻自始至終抱持對原鄉的想念。他對音樂有着無條件的熱愛,20幾歲時自己找老師學作曲,憑着天分和努力,是臺灣唯一一位闖進日本主流樂壇作曲者,但在日本參加比賽卻永遠只能得到第二名。」

呂紹嘉表示,曾在前輩作曲家郭芝苑訪談江文也的內容裡發現,江文也對總是得第二名並不介意,「他在意的是音樂和藝術,性格也樂觀,即使遇上文化大革命,也利用時間整理樂譜,還研究推拿,想着如果不能作曲,同樣能透過雙手療愈他人。」

陳可嘉表示,江文也是全方位的藝術家,對創作有很大的能量,「他對這個世界的呼喚,都是透過音樂和文字傳達。他對藝術家跟作曲家的認同,是高於其身分認同,他熱愛這個世界,自始至終都是很有世界觀的人。」演出將於12月11日在臺北國家音樂廳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