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醫療設備市場歧視歐企 歐盟調查發現「明確證據」

歐盟:中國在醫療設備採購中歧視歐洲企業,反制措施即將推出。(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據美國之音報導,歐盟委員會當地時間14日表示,持續九個月的調查發現的「明確證據」顯示,歐盟醫療器材供應商未能獲得公平機會參與中國的公開招標,這爲歐盟將來針對中國採取反制措施,限制中國政府參與歐盟的公開招標鋪平了道路。

彭博社、路透和香港《南華早報》14日均報導了這一消息。歐盟在調查中發現,中國在所有類別的醫療器材領域和全國各地都採用了一個由法律、目標和做法組成的不公平且強烈偏袒本國公司、歧視歐洲公司的持續而複雜的系統。

調查報告稱,「歐盟委員會得出的結論是,調查過程中發現中華人民共和國針對醫療器械採購採取的在全國範圍都存在並適用的措施和做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尚未提出任何具體的補救措施來糾正這種嚴重且反覆出現的限制性做法。依據《國際採購工具》,歐盟需要先與中方進行磋商。但根據該文件的條款,它最終可能會「限制或排除中國投標人蔘與歐盟政府合約」。

去年歐盟決定對進口中國電動車加徵進口關稅導致歐中關係緊張。北京揚言提高對歐盟生產的白蘭地和豬肉的進口關稅。而中國對歐盟醫療設備製造商的歧視性做法可能會進一步加劇雙方的緊張關係,彭博社說。

去年四月歐盟首次使用《國際採購工具》對醫療器材相關招標活動進行調查。 《國際採購工具》是歐盟在2022年通過的一項改善公共採購市場準入的法律文件。

彭博社說,北京鼓勵本國醫院更多使用大陸國產設備的做法,可以追溯到2015年中國國務院的決定。在最近兩三年中,包括安徽在內的一些省份採取進一步措施,幫助中國企業獲得更多機會爲國內醫院提供設備。這些做法是中國政府制定的推動關鍵領域快速發展的所謂《中國製造2025》計劃的一部分。

近年來,中國相關部門對許多類別的設備制定了嚴格的國內產品要求,北京也越來越重視地方和國家佔據醫療技術採購的主導地位。

根據去年四月發佈的歐盟報告引用的數據,中國採取這項政策轉變後,它的對歐貿易就從2019年的逆差13億歐元(14億美元)變成了2020年的順差52億歐元。

歐盟說,這次對中國的調查,目的不是扭轉這個趨勢,而是要實現公平競爭。

長期以來,歐盟對中國採購市場準入的做法一直非常不滿。去年歐盟官員在北京訪問期間向中國最高層提出了這個問題。知情人士透露,在爲期九個月的調查過程中,調查人員未能透過與企業和官員的磋商找到可接受的解決方案。

研究顯示,2022年,中國醫療技術市場規模爲1350億歐元。該行業的主要歐洲製造商包括西門子醫療器材公司和荷蘭皇家飛利浦公司。

歐盟認爲,北京爲了推動「中國製造2025」計劃的實施並達到在2025年讓中國「核心醫療器材零件」製造商在國內市場的佔有率達到85%而不斷推出扭曲市場的措施和做法。北京給中國企業設定的高階醫療設備市場佔有率目標是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