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道AI全球發展:人工智能掀起“軒然大波”,仍需更多科學探討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楊希 上海報道
9月5日至7日,第六屆外灘金融峰會召開。在論壇的圓桌討論環節,微衆銀行首席人工智能官楊強,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中金研究院院長彭文生,科大訊飛聯合創始人胡鬱,智譜AI首席執行官張鵬就“AI全球發展格局與中國身位”這一話題展開討論。
談及未來AI發展的趨勢,楊強表示,雖然當前人工智能已經掀起“軒然大波”,在生活中也有很多應用,但還遠遠不夠。尤其是在經濟影響力和生產上,還有更多期待沒有發生。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人工智能的基礎架構是基於統計學原理,而統計學的上限、邊界在哪裡,還並不清晰,關於人工智能的很多問題還缺乏科學的探討。
當前在大模型領域,有一個非常流行的說法,即“大模型參數量越大就越好”,大語言模型的Scaling Law。張鵬認爲,這背後其實隱含着一種無奈。“我們沒有辦法真正從原理上把這件事解釋得特別通透,只從現象上、結果上看到參數量越大、效果越好,就簡單粗暴地把它表示成一種Scaling Law現象。”
張鵬表示,隨着過去一段時間的進展,隨着規模擴大,大模型的能力和效果也在不斷提升。這不能簡單概括爲參數量的增長,而是參數量乘以數據量(訓練量),最後甚至歸結爲計算量。所以Scaling Law這個詞的內涵和外延還在不斷變化,這個過程中還需要更多新的技術和新的研究來突破。
在談及AI的應用前景方面,彭文生表示,AI同樣擁有技術可行性、經濟可行性、商業可行性三個角度,僅有技術可行性不能落地。彭文生認爲,AI作爲通用目的技術具有重要性。
首先,通用目的技術具有三個特徵:一是應用範圍很廣,譬如過去的電力、計算機。今天的AI、數字經濟。二是動態演進,其動態演進不僅僅取決於技術可行性,還取決於經濟可行性。三是賦能其他。彭文生認爲,按照這樣的三個標準,AI作爲一個通用目的技術必然對全球經濟有重大的影響。
“我們專門對AI如何影響經濟有了分析,我們將人類活動區分爲16項。比如體力,智能,靈巧等等。體力方面,機器替代人已經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空間的導航和靈巧性方面,這次AI的進步,在具身智能層面可能的幫助。”彭文生認爲,AI下一步產業引入的方向,可能和大家的常規思維不太一樣,未來AI應用可能在提高生產效率方面會有很多應用場景。
對於AI未來五年的發展,胡鬱談到了三個期待。第一是期待人類對圖靈機的認識有一個重新的定義。第二,從產業角度講,大模型的性價比需要提升,“經濟賬”要算的過來。第三,是對關於社會結構的影響和治理,包括倫理等問題的認識有所提高。
張鵬進一步表示,仍然希望“科技向善”,要解決現實世界中的經濟、生活問題。“這中間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如果說有一件事大家必須去做的話,那就是在生活、工作、學習中積極地擁抱科技的變化、AI的變化,學習這些技術、擁抱這些技術、使用這些技術、反饋這些技術的結果。”張鵬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