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天平失衡下的稀少福祉

二○二五又要增加國防預算至六四七○億元,與二○二三年五八○○多億相比,三年來躍升百分之十三點七。一端未有效管理軍購,以及另一端壓縮社會福祉與教育經費稀少性的「非倫理天平」,於焉產生。

難怪聯合報社論說,國防預算創新高,難掩國軍「淘空」危機。社論指出,當今國軍處境,即便基層人員殫精竭力,在長期壓力下組織和士氣的淘空,無法填補高層偏執造成的惡害。

筆者藉用管理倫理的「倫理天平理論」,強調「有效軍購」與「社會福祉加教育」分居倫理天平兩端,務必力求平衡,以保臺灣子民安居樂業。事實上,天平兩端在高層偏執決策獨厚軍購之下,大大失衡。請看失衡的輪廓:

其一,審計部新近評估政府執行預算後的成果指出,海軍主戰艦艇維修延宕嚴重,高達半數未依計劃執行。另如軍購內容受制賣方,立委指出,很多購置國防設備的錢付了,貨卻要幾年後纔到。甚者,我方屬意的武器品項,賣方偏不給。前面提及「有效軍購」在我方管理欠缺精實,且賣方不對等交易相煎下,倫理天平的光譜,偏離至巨。

其二,再從經濟角度看「人爲稀少性」。稀少性是指社會資源匱乏,無法滿足公衆需求;嚴重的是,這種稀少性是由人創造出來的。比如決策者深信武器保臺,無視賣方不對等的交易態度,仍逐年高編國防預算,這是人爲創造出稀少性的鐵證。於是,蔡政府八年完成社會住宅二十萬戶的甜蜜承諾,完建卻未達半數;那攸關國安百年大計的教育等費用,依然同遭資源稀少性的排擠。請看,聯合報焦點頭條新聞「代理師不採計職前年資違憲」,這是憲法法庭判決過去未計年資是屬違憲的事件,暴露教育部法令欠缺周延,非但疏漏於代理教師在各縣市一致的權益,也反映出教育與社會福祉等經費,因人爲偏執而稀少的窘境。

回顧前述國防費用驟漲約百分之十三點七,大可用來支付代理老師職前年資,並相當程度落力社會住宅等基礎建設支出。究其根源,掌權者務請認知全民福祉之處,丟棄個人與政黨優先的孤傲我執,尋覓那倫理天平利民利國的平衡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