痲瘋病人的停屍間 竟成澳門文化創意基地
記者遊琁如/澳門報導、攝影要談起澳門的美,絕非華麗光芒萬丈的賭場,在夜間彷彿劃破夜空的突兀美感。存在澳門超過百年的各式葡式建築,也許纔是融合澳門根深蒂固的文化底蘊的內裡痕跡。其中位在瘋堂斜巷一區的「婆仔屋」,逾百年的葡式建築,襯上院內的百年老樟樹,即便院內有處過去的停屍間,仍充滿澳門葡式的暖色美感。▲逾百年的葡式建築,襯上院內的百年老樟樹,充滿澳門葡式的暖色美感。若拿與之最相近的香港人相比,澳門人顯得從容、自適許多,也因爲如此,來到澳門最叫人醉心的,是帶有暖色調的葡式古蹟建築。走過葡式地石,緩步來到澳門瘋堂斜巷,此處沿着石板路段開展的各色建築,爲整個區添上強烈的歐式情懷。15.16世紀時,澳門有許多痲瘋病患者,當時的天主教澳門教區主教因此建立痲瘋病院。因專爲痲瘋病人而造成,故人們稱其爲「瘋堂」。走在此區中,可以看見匾額上掛上「瘋堂」二字,彰顯過去痲瘋病患者對區域留下的歷史記憶,而這「瘋」字流傳至今,也爲初接觸澳門葡式文化的旅客,掀開一陣無窮的想像。 ▲過去位痲瘋病人所設置的「大瘋堂」。▲▼在澳門古蹟中散步,非常閒適。▲▼到澳門最叫人醉心的,是帶有暖色調的葡式古蹟建築。位於澳門瘋堂斜巷一隅的澳門仁慈堂「婆仔屋」,原本也是收容單身年長女性,多爲痲瘋病患者的住所,據該處導覽人員表示,在2003年翻新的婆仔屋,目前是澳門的文化創意空間。這間逾百年的葡式建築,以暖黃色爲基底,引入葡萄牙人與澳門人的創意,將其佈置爲融合餐廳、展區和販賣創作商品的基地。婆仔屋前有一寬廣庭院,院內的百年老樟樹撐住整個院落,而老樹的正後方,是間緊閉的小屋窄門。「這是過去的停屍間。」導覽人員表示,過去住在婆仔屋的麻瘋病人,離世後的軀體會短暫放置於此。站在院內,過去因爲麻瘋病而隔絕的土地,在經過百年後,卻透露清香,對應院落內的巨大樟樹,過去的陰影已然不再。▲▼融合新舊創意的婆仔屋,院內的兔子燈籠是一代表性創作。▲過去的停屍間,如今門緊閉,站在門外卻也讓人自適。澳門仁慈堂的婆仔屋文化及創意產業空間,成立於2009年,旨爲發揚澳門本土特色文化、推動視覺藝術及創意產業等。若來到此,可以發現每一季節融合建築展出的不同文化,此處在許多新一代的澳門創作人眼中,是文化創意的基地,新舊文化創意在此融合,展現出強烈而奇特的火花。▼婆仔屋旁的階梯,滿是綠蔭。仁慈堂婆仔屋地址:澳門瘋堂斜巷八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