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隨筆(下)
跑步最大的享受,就是享受自我管理,讓自己住在一個比較理想的身體裡。(本報資料照片)
不斷提升
見臺北市政府某宣導廣告,強調臺北是「不斷提升的城市(Adaptive City)」。
不斷提升!
多麼令人愉悅、振奮的理念。
不擬虛度此生,我,也有一顆不斷自我提升的心。
在這顆心鼓動下,閱讀與跑步,正是我不斷自我提升的方法!
機器人與蝴蝶
閱讀之必要。關懷之必要。
閱讀所以必要,一個簡單的原因是,那是一種精神充電;機器人都要充電,何況人?
關懷所以必要,一個簡單的原因則是,哦,且容我借用法國作家紀德的話來說:「一隻自我中心的毛毛蟲,將永遠不可能成爲蝴蝶。」
是啊,歲月中,一旦停止閱讀與關懷,我們便進入了思想的半衰期,以及生命的馬緯度無風帶了。
所以,無庸置疑,且持續跑溫暖的關懷馬拉松,與充實自我的閱(悅)讀馬拉松吧!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論語》〈微子篇〉中記載,孔子學生子路某次隨老師外出,不慎落單迷途,他向路邊一長者探詢:「你看見我老師了嗎?」
沒頭沒腦天外飛來一問,惹火了老人家,長者當下沒好氣回答:「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爲夫子?」(你這年輕人,四肢不勞動,五穀分不清,誰是你老師?)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自此便成世人對讀書人和知識分子的既定評價、刻板印象。
四體不勤,指缺少體能活動。
五穀不分,指生活知識不足。
如今,琢磨兩千多年前這有名典故,莞爾之餘,我的想法是──
處於知識爆炸之二十一世紀,身爲讀書人,五穀不分,或許還可接受;但若四體不勤,成爲沙發馬鈴薯,那可就真要貽笑古人了!
對抗地心引力
女神卡卡(Lady Gaga)曾說:「我愛人羣!」
和她稍稍不同的是,我愛人類,但並不那麼愛置身人羣之中。
因此在跑步一事上,我喜歡個人化獨跑,而非集體化羣跑。
因爲獨跑自由無礙,是很好的面對自己、沉澱自己、親近自己、觀照自己的時刻,那也是我們海闊天空和世界進行對話之時。
但我相信,羣跑亦自有其歡快獨到之趣。
其實只要邁步奔馳,對抗地心引力,樂在其中,不論羣跑、獨跑,都是值得投入個人身心、時間去從事的──
美麗的運動。
住在一個比較理想的身體裡
若說跑步是一種享受,那麼在享受流汗的快感、享受被風撫觸的舒適、享受與自我和世界對話的愉悅外,跑步最大的享受便是享受自我管理──
體重管理、健康管理、 形象管理、時間管理、生活目標管理,讓自己住在一個比較理想的身體裡。
避免失眠的方法
相信嗎?跑步,其實可以在枕上進行!
例如,將睡未睡之際,若在腦海中描繪、規劃次日的跑步路線與行程,想像自己奔馳在水岸、騎樓、公園、小徑、林蔭大道的景象,精神便漸鬆弛,意識亦漸模糊,不知不覺便遁入夢鄉。
在枕上虛擬跑步,那是我避免失眠的一個方法。
內外強壯的自己
「妳最喜歡怎樣的跑步天氣?」
曾經,朋友問我,我回答:「攝氏十二度左右的陰天。因爲冷的刺激令人清醒振奮,身體逐漸發熱變暖也令人愉悅,但除極端天候如酷暑極凍之外,通常,跑者的自我訓練不太受天候影響。」
「那麼,」
朋友接着問:
「妳的跑步哲學是什麼?」
我笑回自己沒什麼跑步哲學,只是想在平凡靜態的生活中給自己一雙輕快自由的翅膀。
只是認爲醫家所言「上醫醫未病」,言之成理,而加以實踐罷了。
若我們的身體就是我們的潛意識。
若我們自己,就是我們自己過去一切行爲的總和。
那麼藉由跑步,我想追求、創造的只是──
一個內外強壯的自己罷了。
雨水撲滿
曾經,練馬拉松跑至關渡,見某農舍旁有一黑色大塑膠桶,上書「雨水撲滿」四字。
光天化日之下,愛物惜福、節約天然資源的一片善心,昭然可見。
啊,小小的路跑風景,美好的生活啓示,如是我見,如是我思,如是我學習,於是,效法「雨水撲滿」的主人──
.如何友善地球?
.如何讓這世界可以更好?
.你可以爲這世界做點小小的什麼?
遂也成爲我常自問的課題。
不追求標準答案
出版社轉寄來某女性讀者給我的一封信。
簡單親切的問候外,工整的楷書字體臚列了幾個問題,其中一個是:「請問家事跑可不可能?」
家事跑?
我笑起來,這讀者自創的名詞,是指邊跑邊做家事吧!
玩味此有趣的創意思維後,我誠懇回覆:
「相信妳一定見過附有工作平臺、讓人可一邊進行飛輪有氧運動、一邊使用電腦的立地自行車吧!
若自行車運動可結合工作進行,若一分時間可做雙重,甚至多重利用,那麼跑步爲何不可結合他事?我就曾見過推嬰兒車緩跑、既蹓小孩又從事運動的年輕爸爸喔!
總之,任何事都招中有招,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而已,所以讓我們順勢而爲,突破框架,不追求標準答案,但求忠於自己,健康愉快,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吧!──謹以此與妳共勉。」
我希望,如此由衷之言,能讓一位充滿企圖心的女性感到滿意。
開花的心,開花的筆
詩人余光中曾說:「詩興不絕則青春不逝。」
不逝的,是心中的青春,一種與日俱增的作家能量。
於是,展望自己未來的創作馬拉松,在充分展開正面的自我對話後,我對自己身爲作家的定位乃是──
爲愛而寫,去療愈受傷的世界。
簡言之,以一顆開花的心、一枝開花的筆,耕耘每一個開花的日子,串連起一場開花的歲月,讓生命成爲一場豐收!
我想,那應就是所謂的──
青春不逝,Forever Young!
文以載道載的是什麼道?
韓愈說:「文以載道。」
常想,所載之道應是什麼道呢?
經多年摸索、思考、探求與自我辯證後,我給自己的回答是:「文以載道,所載應是藝術之道與關懷之道。」
藝術之道反映在形式技巧上,關懷之道則顯現於作品的主題內涵中。
藝術之道呈現的是作家的美學思維,關懷之道則映現出作家溫暖的價值觀。
以作品爲載體,去承載如此的藝術之道與關懷之道──那是我選擇寫作做爲終生事業、做爲社會參與方式後的自我期許,與矢志完成的文學馬拉松。
瓶中信
另外,我記得托爾斯泰亦曾如此說過:「若你覺得所寫作品,是在傳達對人類幸福有用的訊息,自己名字完全可以隱藏,且從中不獲得任何利益與稱讚都還是要寫的話,那這作品便有一定要寫的價值。....」
其實,所謂作品,說穿了,就是作家在浩瀚的時光之海中,向這世界寄出的瓶中信。
天地蒼蒼,時光茫茫,所謂名利,真何足道哉?
而文學馬拉松過程中,若能向人間、向有緣的讀者,寄出「對人類幸福有用」的瓶中信,創造作品「一定要寫的價值」,則對作家而言,實亦於願足矣!
該如何祝福我們的地球
我相信,讓自己幸福健康快樂,地球上便減少了一個憂鬱不幸的人,那便是我們對這世界最基本的貢獻。
當聯合國在2022年「世界人口日」(7/11)宣佈,全球人口將於2023年達到80億時,一個普世性的問題乃隨之浮現:該如何祝福我們的地球?該如何減輕地球──我們共同的母親──這麼沉重的負擔呢?
「讓我們活出更好的自己。讓我們以健康正向人格,溫暖世界。讓我們持續圓滿幸福,爲人間創造美好的蝴蝶效應、善循環。並且,讓我們不要成爲這世界破壞性和傷害性的力量。
讓我們爲地球跑一場持續愛她、善待她的溫柔馬拉松!」
──在深刻思考且自問後,望向窗外耀眼的陽光,那是我對這問題,啊,最真誠的回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