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評︱從選調生不滿嘉峪關看“考公熱”
武漢大學研究生顧某因爲沒能留在家鄉蘭州,不情不願地前往嘉峪關就職選調生,隨之流露出懊悔、不甘情緒,發表了一篇題爲《山花尋海樹,不如就春風》的網絡文章。文中的言論,引發了不少網友的質疑。
“嘉峪關就是落後的戈壁灘小縣城,我在那裡被禁錮,動彈不得”……對曾經工作、生活的地方如此看不上,乃至出言貶低,顧某被網友們批評,實在不能算冤枉。
從文章內容來看,更值得玩味的顯然是她複雜、曲折的心路歷程。根據顧某的敘述,她原本沒有把公務員列入職業規劃,只是抱着姑且一試的態度參加了相關考試。因爲家人認爲“公務員聽起來就是頂頂好的工作”,“穩定”又“體面”,纔在半推半就之下,前往嘉峪關。
且不論顧某的敘述是否屬實,其中最根本的問題是,她隻字未提“如何當好一名公務員、選調生”。不難看出,從一開始顧某就對這份工作存在認識上的偏差,一直幻想以後“能調動”或“考試回蘭州”。如此幽怨的心態,自然很難做好本職工作,更缺乏基本的公共服務意識。
據報道,顧某本人已經申請取消錄用資格,組織已經批准。其實離職對她本人和嘉峪關來說,不是一件壞事。比起自怨自艾、浪費時光,倒不如儘快轉變人生方向,“所選非人”的嘉峪關也不需要一個不情不願的選調生。但此事留下的教訓,仍有典型意義。
近年來的“考公熱”趨勢有目共睹。據統計,2024年國考報名人數已突破283萬,比上年同期增長了33萬,創歷史新高,競爭最激烈的崗位達到了3679:1。相信,大多數同學是抱着理想和熱情投身公務員考試的,但其中,是不是也有一些和顧某一樣抱着功利目的的年輕人?
一方面,公務員考試的崗位競爭比例嚴重不平衡,一些大城市的報考競爭激烈,而一些偏遠地區幾乎無人問津,比如顧某就嫌棄嘉峪關“邊貧地瘠”;另一方面,部分年輕人對公務員崗位沒有形成正確認知,認爲公務員是“一張報,一坐一整天”,事實證明沒那麼輕鬆。
說到底,不應該把考上公務員視作“覓得了一個鐵飯碗”,從事公務員工作,也不是“圖一個輕鬆安逸”。對任何一個想考公的年輕人而言,不妨都問一問自己,到底有沒有爲羣衆服務的情懷、奉公辦事的精神、有當一塊“哪裡需要哪裡搬的磚”的心理準備?
公務員不只是一份工作,“總要有人去奉獻,總要有人去紮根,總要有人到基層去”。如果只是抱着功利目的和投機心態考公,不僅很難在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實現個人的價值,而且也不可能爲社會做出貢獻。
今年全國多所院校相繼發出倡議書,呼籲學生不要只盯着升學考公考編,其實也是希望廣大年輕人都能保持一份清醒和冷靜,找準自我的定位。吃不了苦、不能腳踏實地,還考什麼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