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趣評2024高考作文:建議考生不看各路評析,不迷信專家看法

2024年高考語文作文試題共6道。其中教育部教育考試院命制的語文作文試題共3道:全國甲卷“真正的相遇”、新課標I卷“答案與問題”、新課標II卷“抵達未知之境”。

部分省市自命題3道:北京卷要求結合材料以“歷久彌新”爲題目寫一篇議論文,或以“打開”爲題目寫一篇記敘文;天津卷要求結合對關於“被定義”與“自定義”的材料的思考與感悟寫一篇文章;上海卷要求結合對“認可度”的認識和思考寫一篇文章。

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會引起全民大討論,專家們也下場點評或寫同題作文。

上海市語文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復旦大學附屬中學語文教研組長王希明建議考生關閉朋友圈,不上網,考完一門算一門。他說:“對於這樣的熱點,必然是大量的自媒體、官媒都會出評析的,這個無法避免。畢竟語文一考完,就連教育部教育考試院自己都出了作文評析。”

王希明建議考生,最好的做法就是無視,不要點開各路專家的作文評析,誰的分析都別信,都跟考生一點關係都沒有。那是給焦慮的家長看的,給好學的後輩看的,給廣大羣衆看的。如果實在好奇,可以在全部科目都考完後再看。

“不要迷信專家的看法。所有的專家評析都是個人的意見,這些意見自然各有道理。但是高考的閱卷標準是否和專家們說的一樣,是值得懷疑的。何況通常專家們自己意見就不一致,你聽誰的好呢?經常是徒增煩惱罷了。”王希明說。

2024年的6道高考作文題,哪家高考作文最友善呢?王希明給出了他的點評。

全國甲卷

每個人都要學習與他人相處。有時,我們爲避免衝突而不願表達自己的想法。其實,坦誠交流纔有可能迎來真正的相遇。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

簡析:

“與他人相處”是情境,“應該坦誠交流”是規定的論點,“真正的相遇”是可期待的結果。注意對立面不是籠統而言的“不坦誠交流”,而是方向確定的“不願表達自己的想法”。文章的主要內容應爲坦誠交流對與人相處的意義,另一面就是爲避免衝突而不願表達自己的想法的不可取之處。

難度不大,比較友善。

新課標I卷

隨着互聯網的普及、人工智能的應用,越來越多的問題能很快得到答案。那麼,我們的問題是否會越來越少?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

簡析:

這個題目應該在很多人的意料之中。“能很快得到答案”是作爲客觀事實給出的,沒有討論餘地。需要討論的是,“問題能很快得到答案”讓需要解決的問題變少了還是變多了?這裡應明確給出回答,並給出自己的理由。

難度不大,比較友善。

新課標II卷

本試卷現代文閱讀I提到,長久以來,人們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嫦娥四號”探月任務揭開了月背的神秘面紗;隨着“天問一號”飛離地球,航天人的目光又投向遙遠的深空……正如人類的太空之旅,我們每個人也都在不斷抵達未知之境。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

簡析:

“太空之旅”只是一個例子,不能不提這個,又不能只提這個。核心在於“不斷抵達未知之境”的探索精神。這種探索精神的本質、意義、實現途徑等纔是重點。“我們每個人”提醒考生要立足個體,不能跳過個體直接討論民族國家乃至全人類。

難度不大,比較友善。

北京卷

(1)幾千年來,古老的經典常讀常新,傑出的思想常用常新,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亙古常新……很多事物,在時間的淬鍊中,愈顯活力和價值。請以“歷久彌新”爲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簡析:

題目、關鍵詞、對關鍵詞的解釋都給出了。要注意“很多事物”可能會讓很多考生一一列舉,假如沒有分類處理的意識和思辨的意識,就會寫得比較淺。

審題難度很小,非常友善,但是要想寫得非常出彩其實不容易。

(2)個人成長需要打開視野,人際交往需要打開心扉,科技創新需要打開思路……打開,發現新的自己;打開,帶來新的氣象。每一次“打開”,都有一段故事。請以“打開”爲題目,寫一篇記敘文。

簡析:

北京卷很好的地方在於給了愛好文學的同學寫記敘文的自由。專門有一道作文題明確規定寫記敘文,這也給統一閱卷評分提供了方便。作文的等第從比較中來,誰都知道幾乎清一色的議論文中夾幾篇記敘文,這幾篇是很難判定等第的。實際上,就算是規定“文體不限”,考生一般也只敢寫議論文。所以“文體不限”不如直接規定文體,不同文體各自出題。

這個題目給出的“個人成長”“人際交往”,提示考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寫,如果要寫宏大命題,可以寫“科技創新”,省略號說明寫別的方面也沒問題。

相當友善。

天津卷

在繽紛的世界中,無論是個人、羣體還是國家,都會面對別人對我們的定義。我們要認真對待“被定義”,明辨是非,去蕪存真,爲自己的提升助力;也要勇於通過“自定義”來塑造自我,彰顯風華,用自己的方式前進。

以上材料能引發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請結合你的體驗和感悟,寫一篇文章。

簡析:

“我們”可以是個體,可以是羣體,可以是國家(其實羣體和國家有交叉)。“被定義”的利弊以及如何面對是重點。至於如何面對,材料中已經規定好了,只需要展開就行。

改一下,就變成了上海卷的風格:生活中,無論是個人還是羣體,都會面對別人對我們的定義。請寫一篇文章,談談對此的認識。

天津卷因爲給的支撐足夠多,就非常好寫,不過相應地,思辨的餘地就會變小。

上海卷

生活中,人們常用認可度判別事物,區分高下。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認可度”的認識和思考。

簡析:

上海卷字數最少,思辨餘地反倒最大。認可度,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有沒有標準?是社交中的還是科研中的?是對人的還是對物的、對事的?假如是對人的,是對個體的還是對羣體的?……“用認可度判別事物,區分高下”的合理性以及弊端是什麼?怎樣合理使用“認可度”來判別事物?其實相當燒腦。如果只是抓住這個概念繞來繞去,很容易寫得空洞玄虛。

不過文章主要寫什麼,大家都很清楚,基本不會離題,放在歷年的題目中考慮,不算是難的。

題目比較友善,但是並不簡單。

王希明最後總結說:今年的題目全都不怪不偏,普遍帶點思辨色彩,都很友善。

“至於哪個最友善?這個很難說。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來說,需求不同。我個人喜歡北京卷的分文體給選擇的出題方法。”王希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