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澳核潛艦協議 法智庫:嚇跑對印太最積極的歐洲國家

法國與澳洲在2016年簽署潛艦合約,由巴黎爲坎培拉生產12艘潛艦以取代澳洲現有的柯林斯級潛艦。圖爲澳洲希恩號。(圖/DVIDS)

戰略研究基金會(FRS)亞洲部門負責人倪雅玲(Valerie Niquet),18日投書美時事雜誌《外交家》。文中指出美國、英國與澳洲聯手成立AUKUS,以維持印太地區的和平穩定。然而,美國提供核子推進技術給澳洲,讓坎培拉撕毀與法國潛艦交易的作法,既稱不上戰略決策,又會讓歐洲最積極的行爲者在印太地區裹足不前。

作者指出,就在兩週之前,法國與澳洲開始首次2+2部長級對話。由於中國大陸在海洋上的主張日益逼人,讓法國與澳洲在印太地區都感到前所未見的威脅,從而開啓雙方的戰略伙伴關係。

自法國與澳洲在2016年簽署潛艦合約,由巴黎爲坎培拉生產12艘潛艦以取代澳洲現有的柯林斯級潛艦,到2+2部長級對話,圍繞在潛艦合約的一系列動作爲法澳之間的共享願景。當時,澳洲還沒有擁抱任何核子推進技術的想法,但如今澳洲考量得遠遠超過產業利益。

※馬克宏:將憂心華府單邊主義的國家聯合起來

2018年,法國總統馬克宏訪澳時於雪梨港花園島的演講,敲定法國的印太戰略。演說中他喊出法國、印度與澳洲合組「印太軸心」,以平衡北京的霸權野心。由於當時美國由川普主政,馬克宏的宏願具有包容性與合作性,旨在將憂心華府單邊主義的中等強國團結於一起。畢竟,當時坎培拉仍不願過度捲入四方安全對話(QUAD),QUAD旨在將澳洲、印度、日本與美國集結再一起。

事實上,打從法國與澳洲的潛艦合約一簽署,就遭到各界的抨擊。但是,對於美國、四國集團成員與東南亞國家,無不希望歐盟與法國能在印太地區承擔更大的責任。

因此,法國與澳洲的潛艦合約成爲法國對印太承諾的保證。自2012年來參與伊格里拉戰略對話的法國防長,不論是勒德里安(Jean-Yves Le Drian)還是帕利(Florence Parly),都紛紛捍衛自由航行、尊重國際法與多邊主義,這些都是華府與他的盟友所持續強調的,即使是日本也不例外。

※推動歐盟投入印太的背後推手

甚至,巴黎持續扮演歐盟印太戰略的背後推手;然而,歐盟公佈印太戰略卻很巧合的就在澳洲宣佈撕毀法國潛艦合約的幾天後,無疑狠狠搧了法國一巴掌。

部分人士認爲坎培拉的決定,意味着美國、澳洲與英國等海上強權重組新聯盟,讓人聯想起過往的好日子;但作者認爲,當前國際情勢已發生根本的變化。儘管美方仍有大量的資源,但阿富汗的狼狽退出已證實美國的承諾與有效性極其有限。

※英國難以投射權力至印太

就英國來說,自脫歐後倫敦一直試着以「全世界的英國」爲目標,在國際舞臺尋求新定位;但脫歐後的經濟代價加上本土的緊張情勢,英國想在印太地區投射的部隊規模與能力恐怕相當有限。與拜登想的恰恰相反,英國已不再是歐洲的一份子。

※法國在印太的海上能力無法忽視

相較之下,法國比英國更算得上是印太可靠夥伴。法國在印度洋與南太平洋擁有永久的政治與軍事資產。近年來,其海軍活動更是印太地區重要的力量。除了包括戴高樂號等傳統海軍的部署,還有四國海軍演習;在一個海上邊界緊張、海盜活動頻繁、非法捕魚與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的印太區,法國的海上能力完全無法忽視。

※捨棄法國的澳洲恐付出更多時間與代價

當然,澳洲想要獲得更強大的能力,以抵禦中國大陸的想法完全可以理解;但澳洲失策的是,完全忽略捨棄法國選擇美國,可能花更長的時間與更大的代價。

首先,針對美國人承諾的核子推進技術,由澳洲本身不生產核燃料,燃料問題能否輕易解決仍充滿變數。事實上,包括紐西蘭、印尼與太平洋島國等鄰近國家,對於核議題異常敏感;加上美國參議院可能反對核技術的轉移,都讓美澳核潛艦分享充滿不確定性。

※美澳作法嚇跑歐盟

更重要的是,美英澳三方宣佈手法的殘酷性與明顯缺乏協商,更讓外界感到驚訝。華府跟坎培拉的作法恐引起法國各樣解讀;對於一個不斷強調歐洲須考慮自身利益並強化國防的國家來說,美澳所爲是否意味着一種警告?從北京的角度來看,憂心美澳聯盟的大陸勢必快速抓緊華府與合作伙伴之間的緊張情勢與分歧。甚至,美英澳此次的做法會讓支持民主聯盟並反對北京的國家,更難與做法突兀的美國合作。

或許華府是想透過快速將焦點轉變爲印太地區,來扭轉世人對其倉皇撤出阿富汗的負面印象。但是,這種作法會破壞巴黎與布魯塞爾的努力,使其將印太地區當作法國與歐盟外交戰略的合法與重要舞臺的決心受挫。

換言之,將法國踢出與澳洲的潛艦交易,AUKUS最終只會讓歐洲覺得印太地區太遠,而北京是可以冒險交往的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