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承諾仍然空洞

報社

掃描QR code參與線上討論

中美關係惡化,中共頻頻挑戰海峽中線,美中臺三方交相運作下,臺海現狀逐漸鬆動。兩岸沒有共識與互信,溝通管道又完全斷絕,原先一般認爲不可能發生的臺海軍事衝突,看來只是機率及時間問題。面對危局民進黨政府無論是長期戰略或短期戰術都力有未逮;臺灣安全最大後盾美國,對臺戰略看似走向清晰,卻依然模糊,民進黨若繼續營造偏安、自滿心態,抱守反中、仇中路線,臺灣終將付出代價。

民進黨塑造臺美關係空前友好形象,已成爲臺灣安全的反向指標。川普政府在全面抗中戰略下,透過高度象徵性政治動作及大量軍售等手段加強美臺關係。一時之間美國轉換「戰略模糊」爲「戰略清晰」、「堡壘臺灣」、「亞洲北約納臺、「四方安全對話擴大版」納入臺灣、甚至美國改變「一中政策」與臺灣建交等各種論調都沸沸揚揚躍上臺面。

在臺美關係層面,蔡英文總統希望趁勢全面深化雙邊關係,但過度自信、誤判美方真正意圖、操作手法粗糙等因素,不但未能達成預期目標,更嚴重切割、分化臺灣內部,並導致美方降低對民進黨政府落實更開放貿易政策的信心與期望。首先,全面開放美豬牛進口未能得到正面迴應,遑論開啓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美國大選在即,蔡政府退而求其次的美臺「經濟與商業對話」,將成爲空包彈

在軍事及安全合作層面,川普政府4年內預估出售臺灣210億美元軍售,遠超過巴馬執政8年的150億美元,國防部嚴德發29日也不否認美國可能會出售攻擊性武器給臺灣,但臺海的安全與穩定並未因爲美國擴大對臺軍售而改善,空洞的承諾及過度軍售,可能導致軍備競賽及中共強烈反制。

美國國防部最新公佈的《2020年中共軍力報告書》聚焦臺灣,以彰顯中國不斷擴張軍力,對亞洲以及全球構成軍事威脅。這項權威報告對臺灣的警示就是:美國與臺灣軍隊傳統上擁有品質及訓練精良的優勢,足以抗衡中共在數量與地理上有利地位,但現在這種假設已開始動搖。

另一項值得注意的是,戰略清晰取代戰略模糊的論調在美國難以得到共鳴,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力量計劃主任葛來儀、蘭德公司資深專家馬澤爾、佛萊契外交學院教授格藍農在《外交季刊》發表評論指出,美國不應無條件防衛臺灣,此舉反而會招致或加速中共的軍事行動。葛來儀特別警告,美國不可忽視未來臺灣領袖傾向獨立的潛在意圖,雖然蔡英文對北京採取審慎立場,並與華府保持密切協調,但不保證未來的領袖也是如此。

臺灣的「死忠」、共和黨籍參議員魯比歐近日也表示,臺灣不可避免的是中國的「紅線」問題,在必要情況下,北京會採取武力行動以伸張對臺灣的主權,美國必須謹慎行事,在阻止北京冒進的同時,必須極力避免過度刺激引發衝突。因此,保證形式並非重點,以美國目前軍力水準是否能有效嚇阻中共,足以提供「可信、有效、合格」的安全保證應是臺美雙方關切所在。

至於最根本的「一中政策」,國務院亞太助卿史達偉過去一個月在智庫及國會的談話中,猛烈攻擊中共持續升高威脅、加強軍事演習,「片面改變」臺海現狀,因此,美國對與臺灣交往政策要作重要更新、調整,以應對不斷變化的情況,但他仍重申美國持續落實一中政策,換而言之,所謂的美臺發展官方關係、甚至外交關係根本是過度的期望。

根據臺灣最近民調,近8成民衆認爲中共不會以武力犯臺,6成民衆以爲美軍會干預中共武力犯臺,民意認知與現實世界有很大落差,民進黨營造的偏安、自滿心態深植臺灣內部,這種「居危思安」的異常現象弱化臺灣內部的安全意識。外交部長吳釗燮接受「美國全國公共電臺」專訪表示,臺灣目前不會尋求與美國建立全面外交關係,以及臺灣的防禦是自己應承擔的風險與責任,可謂忠實反映了現況,也是負責的做法,相信中共方面已收到他所傳遞的訊息

維持臺海現狀、避免超越紅線是美中臺三方共同責任,但化解當前臺海面臨的空前風暴,關鍵在於兩岸重建互信,雖然沒有溝通管道,雙方仍可充分展現善意與誠意,吳釗燮的談話及國防部重新界定「第一擊」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