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在雲南|曲靖會澤:萬畝晚熟蘋果“甜蜜”豐收採摘

金秋時節好“豐”景,田間處處瓜果香,在地處烏蒙山區的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一萬餘畝晚熟蘋果全面成熟採收。得益於近年來分批實施的改良老品種、更換新品種蘋果產業發展措施的帶動,今年,會澤的高原蘋果產量產值雙雙提升,又一次迎來了豐收好年景,果農收入翻倍增長。

一大早,在會澤縣金鐘街道竹園村八組的小山村裡,鄉親們就開始忙碌了起來,把剛採摘下來的蘋果分揀、裝箱、搬運裝車就地銷售。曹加林是村裡的蘋果種植戶,他家種植蘋果的已經有30多年,目前家裡有晚熟蘋果20多畝。

“你看這棵果樹,下面這一段就是以前我們種的秦冠蘋果了,是最老舊的一個品種。後來通過我們當地技術人員的指導,我們改良了現在這個紅富士糖心蘋果,我家20多畝,現在已全部進入盛果期了。”曹加林指着自家地裡綴滿蘋果的果樹對開屏新聞記者介紹道。

曹加林所說的蘋果品種改良,是在2018年至2020年脫貧攻堅期間,會澤縣爲提高羣衆收入啓動實施的助農增收綜合項目。項目對金鐘街道竹園村、麥地村兩個村子已經種植了30多年的老舊蘋果產業,啓動實施品種改良升級工程,採取高枝嫁接、品種更新的模式,3年分批次對當地原有的5000多畝老舊蘋果品種進行更新換代,提質增效助農增收。

“原來所種植的蘋果是老品種,就是秦冠蘋果跟金帥蘋果。由於種植的時間太長,品種老化、銷路不好,還有就是口感也不好,所以我們當時就下定決心,引進了好的蘋果品種來。通過3年的時間,我們進行了全部改良。”時任金鐘街道竹園村村委會主任施甫奎說。

項目的實施,淘汰或改良了老舊蘋果品種,提高了當地農業科技的普及率,羣衆蘋果種植技術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傳統老產業又煥發了新的活力。

“以前這樣一塊地,種了50多棵蘋果樹,以前的老蘋果就只能賣到兩塊錢一公斤。像這50多棵樹,可以摘得3噸秦冠蘋果,只能賣得6000元錢。通過改良這個新品種後,蘋果價格能達到5塊錢一公斤,這一塊地今年能摘4噸蘋果,可以賣到2萬塊錢左右。”曹加林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據統計,金鐘街道蘋果種植面積保有量達8000多畝,預計今年可實現產量1.5萬噸,可實現產值1.6億元,實施種植品種改良更新後,種植戶戶均增收兩萬元以上。

寶雲街道的拖姑村是會澤縣的另外一個蘋果集中種植片區,這裡種植有晚熟蘋果2000多畝,這兩天正在開始大面積採收。該片區栽種的蘋果品種,是會澤縣農業農村局水果站引進試驗、培育種植出來的適合會澤高寒冷涼氣候特點的富士系列晚熟蘋果。

蘋果種植大戶劉平於2017在當地發展種植了614畝,這兩年已全部進入盛果期,由於所產蘋果的“顏值高”、口感好,果還在樹上就被外地客商預訂一空。今年,預計可產蘋果1535噸,可實現產質983萬元。

“因爲我們這個地方的土壤好、氣溫偏低、蘋果的生長週期長,所以我們種出來的這個蘋果上糖率很高,香、甜、脆,口感相當好!很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歡。好多的大客戶基本都是之前果還在樹上就來預訂掉了”。劉平說。

栽什麼樹結什麼果,針對會澤縣海拔落差和晝夜溫差較大的特點,會澤縣農業農村局水果站技術工作人員從挑選適宜當地種植的種苗開始,在不同區域開展品種試驗示範,調優種植佈局,同時加強蘋果種植綜合集成技術的示範推廣,從增施有機肥、微量元素肥等重點技術環節着手開展全天候全方位的技術服務,確保所產蘋果既好看又好吃,確保果農增產增收。

“會澤水果站幾代技術人員一直堅持做的事情,首先就是篩選品種,在適宜區域種植適宜的品種,然後就是整個種植技術全環節指導服務羣衆,從施肥、修剪、花果管理、病蟲害綜合防治等綜合環節,全程跟蹤指導服務我們的種植戶,提升整個種植的科技含量、提升蘋果的整體的品質、提高廣大種植戶的經濟收入。”會澤縣農業農村局水果站站長劉德能說。

截至目前,會澤縣蘋果種植面積2.7萬餘畝,預計可實現蘋果總產量5萬餘噸,可實現產值4.5億元。其中晚熟蘋果1萬餘畝,產值1.3億元,蘋果產業已成爲當地羣衆增收致富的又一主要產業。

開屏新聞記者 蔣瓊波 通訊員 陳明興 茅永坤 陳有能 攝影報道

一審 孫琴霞

責任編輯 呂世成 陳潔

責任校對 羅秋旭

主編 武熙智

終審 編委 李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