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晶片戰 臺積電是關鍵
(圖/shutterstock/達志)
美國的半導體產能全球市佔率從1990年的37%降到2022年的10%,而且先進晶片(7奈米及以下製程)的產能爲零,當時全球先進晶片都由臺灣與韓國生產。爲重振美國在半導體制造的領導地位、及強化國家與經濟安全,美國總統在2022年8月簽署《晶片法案》。
不過,即使沒有《晶片法案》資源的挹注,美國本來便是全球半導體產業最強的國家,只是絕大部分晶片的製造不在美國。根據波士頓顧問公司的估算,2022年美國佔全球半導體產業附加價值的比重高達38%,遠遠領先日本(12%)、南韓(12%)、臺灣(11%)、歐洲(11%)與中國(11%)。
《晶片法案》至今實施已滿兩年。截至11月底,美國政府已經宣佈《晶片法案》補助金額527億美元當中的360億美元,吸引將近4000億美元投資半導體產業。特別是,美國已經宣佈對16家半導體制造商補助超過300億美元及貸款250億美元。
目前《晶片法案》補助方案已經確認的五家晶片製造商包括:英特爾(79億美元)、臺積電(66億美元)、格羅方德(15億美元)、Polar Semiconductor(1.2億美元)及貝宜系統(3500萬美元)。然而,目前全球只有三家公司能生產7奈米制程以下的晶片,包括臺積電、英特爾及三星。
臺積電預計在亞利桑那州投資三個廠、共計650億美元,第一廠將採用4奈米及5奈米制程技術,試產的良率已經超過臺灣的相似工廠,預期明年上半年便可以量產;第二廠將使用3奈米制程技術,預計2028年運營;第三廠將使用2奈米及1.6奈米制程技術,預計2030年前運營。
英特爾剛確認79億美元的《晶片法案》補助。英特爾在亞利桑那州投資超過320億美元的兩個廠將採取1.8奈米制程科技,但預計要延後一年到2025年才能運營,而在俄亥俄州投資200億美元的兩個廠預期延宕二年,從原來2025年生產延宕到2027-2028年生產。
根據9月初路透社報導,博通認爲英特爾的1.8奈米制程還不適合大量生產,再加上英特爾晶圓代工業務虧損高達70億美元,比去年虧損52億美元還嚴重,讓英特爾在明年大量生產1.8奈米制程晶圓存在不確定性。
三星的64億美元《晶片法案》補助方案至今仍未獲得美國政府確認。目前三星要在德州擴張的第一個晶圓廠預計採用4奈米及2奈米制程科技,預計在2026年完工;第二廠的興建原本預期今年要啓動,已經延宕,據報導是因爲三星正在解決2奈米制程科技的問題。因此,三星在2027年前在美國生產先進晶片也存在不確定性。
白宮在今年8月預測,到2032年美國的先進晶片全球市佔率將高達30%。若以目前英特爾與三星遇到製程良率的問題而存在不確定性,美國未來三年先進晶片生產,臺積電將扮演關鍵角色。(作者爲駐新加坡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