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北京高風險戰略 控制全球1/3鋰礦產能

據行業估計,中國這一策略若成功,到2025年有望確保獲得全球所需鋰礦生產能力的1/3。(圖/shutterstock)

美媒報導,中國公司長期以來一直是鋰礦精煉領域的主導者,而隨着西方國家越來越大的阻力,這些公司爲了在全球鋰供應獲得更大佔有率,正在開發中國家大舉囤積鋰礦權益。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25日報導,據行業估計,中國這一策略若成功,到2025年有望確保獲得全球所需鋰礦生產能力的1/3。

但這也是有風險的策略。中國正花費巨資投資礦產權益的國家歷來政治不穩,當地人有抵制心理並有資源民族主義情況,抗議、監管延遲、甚至項目取消都是常有的事。

鋰是質地柔軟的銀色金屬,用於爲電動汽車和智慧手機提供動力的鋰離子電池。據研究公司「基準礦物情報」(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到2030年,鋰需求可能較供應高出約30萬公噸。

隨着與美國及其盟友的緊張關係加劇,中國擔心國內蓬勃發展的電動車行業在獲得供應方面可能被「卡脖子」。這種擔憂促使中國努力確保對全球鋰供應的更大掌控。加拿大和澳洲的鋰礦儲量排在全球前列,但近來出於國家安全考慮,這兩個國家阻止了中國的新投資。

中國的鋰儲量僅佔世界儲量的8%。總部位於挪威的諮詢機構萊斯塔德能源公司(Rystad Energy)副總裁Susan Zou說,中國別無選擇,只能做出此類嘗試。

據萊斯塔德能源和Benchmark整理的數據,過去兩年,中國企業斥資45億美元收購了近20個鋰礦的股權,其中大部分位於拉丁美洲和非洲。

報導說,這其中包括在馬利和奈及利亞等國的投資,這些國家面臨來自恐怖主義的安全威脅;還包括在辛巴威、墨西哥和智利等地的投資,這些國家已試圖收緊對本國礦產資源的控制權。

儘管面臨挑戰,但與西方同行相比,中國公司具有優勢。以寧德時代爲例,這家電池巨頭擁有中國政府在政治上的支持,供應鏈網路也十分強大。礦業諮詢機構SFA Oxford分析師Emilio Soberon說:「如果說有誰能辦成這件事,那一定是中國公司。」

分析師表示,開發中國家一般傾向於與那些通常也涉足加工、提煉或電池製造業務的中國公司合作,這些公司最關注的是確保穩定的原材料供應,而不是僅以低成本開採並以高價出售。這意味着此類中國公司可以讓握有礦產資源的東道國擁有穩定收入來源。

在鋰熱潮中,中國企業的真正風險可能來自財務方面。有分析人士指出,在本世紀前10年的中期,大宗商品價格飆升,中國企業爲鎖定鐵礦石或鋁等大宗商品的長期供應而大手筆投入,但隨着價格再次下跌,後來只能對此進行減記。

通訊和諮詢公司Teneo的董事總經理Gabriel Wildau說,「現在,關於關鍵礦產的政策討論充斥着類似的稀缺心態,有可能給又一輪無把握的投資埋下伏筆。」

在中國電動汽車需求激增的推動下,鋰價過去兩年曾上漲500%以上,但今年再次大跌,目前較紀錄高點已回落超過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