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鋰礦競購地圖:當鋰成爲戰略資源,礦在哪、誰能買

文丨李梓楠 潘俊田

編輯丨程曼祺

當地時間 11 月 2 日, 加拿大創新、科技和經濟發展部發布公告,要求中礦(香港)稀有金屬資源有限公司、盛澤鋰業國際有限公司、藏格礦業投資(成都)有限公司三家中國企業在 90 天內剝離或撤銷其在加拿大鋰礦公司中的股權投資。理由是這三起投資 “威脅了加拿大國家安全和關鍵礦物供應鏈”。

這三家企業的業務都包含鋰鹽生產。鋰鹽即碳酸鋰、氫氧化鋰等鋰化合物,是生產鋰電池重要的原材料。

“中國鋰鹽行業對他國政府的限制動作早有預料,只是在等待靴子落地。懸念在於,誰會先發難,哪些公司會先被波及。” 一位鋰鹽公司人士稱。

除 3 家涉事企業外,還有贛鋒鋰業、寧德時代、紫金礦業等中國企業已投資了加拿大鋰礦公司或正在推進交易。

鋰在 2010 年以前主要被用在消費電子電池、玻璃、化工和醫藥領域,它可以降低化學材料的溶化溫度,也是雙向情感障礙和抑鬱症藥物的原料之一,被稱爲 “工業味精”。

隨着使用鋰電池的智能電動汽車銷量增長,鋰的用量大幅攀升。去年全球開採的 61% 的鋰被用於生產汽車動力電池。電池的重要材料碳酸鋰已從 2020 年末的 4 萬元 / 噸上漲至 58 萬元 / 噸。碳酸鋰等鋰鹽佔動力電池近 4 成成本,動力電池又佔整車 40%-60% 的成本。鋰開始被稱爲 “白色石油”。

從 “味精” 到 “石油”,鋰對國家和產業鏈的重要性已發生巨大變化。這個原本相對小衆的原材料行業也從一個市場邏輯主導的領域,變爲商業競爭和大國博弈共同影響的戰場。

中國企業在加拿大的過往投資相對安全

加拿大政府此次對 3 家中國企業的投資限制基於 1985 年頒佈的《投資加拿大法案》(Investment Canada Act,簡稱 ICA)。

ICA 規定了外國實體投資加拿大公司時,政府的審查範圍和方式。在工業、科技領域,加拿大創新、科學和經濟發展部可自行決定是否對某項投資進行國家安全審查,這與交易金額、所涉股份數量無關。

2021 年 3 月 ICA 新增規定,外國實體收購加拿大關鍵礦產領域公司股權時必須接受國家安全審查。同期,鋰礦被加拿大政府添加至 “關鍵礦產” 名單。

今年 10 月 28 日,加拿大政府再次發佈補充的實施細則:外國國有企業和受外國影響的私有企業在加拿大關鍵礦產領域的重大交易,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會被批准。

這是一個步步收緊的過程,從加拿大相關政府部門可自行決定是否審查,到必須對關鍵礦產投資進行國家安全審查,再到如無特殊情況不批准投資。

把 “受外國影響的私有企業” 也列爲受限主體,意味着即使是中國民營企業也會受影響。中國大部分鋰礦和鋰鹽龍頭公司是民營企業。此次被加拿大政府限制的三家中國企業:中礦資源、盛新鋰能和臧格礦業均爲民企。

今年 10 月 14 日,另有一家中國企業,四川雅化集團自行放棄了認購超級鋰業公司股份的計劃。其公告中稱,目前的國際形勢可能對礦山開發帶來較大影響,所以終止投資。

一位鋰鹽公司人士認爲,未來各類中國企業投資加拿大鋰礦公司時,都難以通過加拿大國家安全審查。

部分中國鋰業公司更早時已在爲可能出現的限制做準備。贛鋒鋰業自 2016 年開始多元化佈局鋰礦資源。目前贛鋒在阿根廷、墨西哥、非洲馬裡、愛爾蘭及澳大利亞均有鋰礦資產。

接近贛鋒的人士告訴《晚點 LatePost》,贛鋒鋰業認爲目前其已掌握足夠的鋰礦資源,現在的業務重心是更快投產、增產。

除此次涉事的 3 家中國企業外,還有 5 家中國企業已在加拿大投資了鋰礦公司。市場關心,已完成的投資是否會受影響。

從中礦兩起投資的不同命運中,可以摸索當前加拿大政府的審查思路。

中礦先後在 2019 年和 2021 年投資加拿大鋰礦公司 Bikita 和 PMW。前者交易金額爲 13 億元人民幣,認購了 74% 的股份,中礦同時獲得了 Bikita 旗下位於加拿大的 Tanco 礦山 100% 的股權;後者交易額爲 808.89 萬元,認購了 5.72% 的股份。

從金額和控制權上看,第一筆投資更重大,但並未被加拿大政府要求剝離股份,反而是中礦對 PMW 這筆更小的投資被要求撤回。

區別在於,中礦對 Bikita 的投資已通過了加拿大國家安全審查,而對 PMW 的投資尚未通過相應審查。據 ICA,加拿大政府可對 5 年內未通過國家安全審查的交易做追溯審查。

梳理其它已發生的中國企業對加拿大鋰礦公司的投資,除已被要求撤銷和叫停的 3 起投資,以及雅化集團自行終止的 1 起投資外,其餘皆已完成國家安全審查。

中礦在事件發生後的電話會中表示,加拿大的安全審查對 Tanco 項目不具追溯性,公司今年和未來的業績不會受重大影響。

根據現有加拿大法律框架和實踐,已完成的 ICA 審查未被追溯、推翻。但隨着全球產業競爭加劇,更極端的情況也可能出現。

一位鋰鹽公司人士表示:“中國鋰行業的不安全感在於,加拿大政府並未發佈可預期的具體標準。到底什麼投資行爲算 ‘威脅國家安全和關鍵礦物供應鏈’?” 有公司擔心,這頂帽子在實際執行中會有很大操作空間,是一條摸不透的紅線。

此次事件中,盛新鋰能被要求在 90 日內放棄對智利鋰業的投資。盛新鋰能對《晚點 LatePost》表示,智利鋰業雖是在加拿大註冊、於加拿大多倫多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但它的礦產項目全部位於阿根廷,盛新鋰能收購智利鋰業部分股份可能不會影響加拿大國家安全。目前盛新鋰能仍在與智利鋰業溝通,沒有完全放棄投資計劃。

ICA 中規定,如交易相關主體對加拿大政府部門做出的國家安全審查結果有異議,可根據《聯邦法庭法案》(Federal Courts Act)申請司法複覈。

澳大利亞限制中國企業鋰礦投資比例

在加拿大以前,澳大利亞已收緊了對外國企業投資鋰礦公司的限制。

寧德時代與鋰鹽生產商天華超淨的合資公司天宜鋰業 2020 年試圖收購澳大利亞礦企 AVZ 12% 的股份時,曾被澳大利亞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FIRB)叫停。一位行業人士稱, FIRB 認爲該投資 “不符合澳大利亞國家利益”。

澳大利亞參議院與衆議院在 2020 年修訂了《外國收購和收購費用徵收修正案》( Foreign Acquisitions and Takeovers Fees Imposition Amendment Act 2020 )和 《外國投資改革法》( Foreign Investment Reform Act ) ,2021 年 1 月 1 日起執行。

兩項法案規定,海外實體在澳大利亞收購影響澳大利亞國家安全的企業 10% 及以上股權時,需要通過 FIRB(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 的國家安全審覈。其中鋰礦企業被明確列爲 “影響澳大利亞國家安全的企業”。

蔚來今年 8 月以 6 億元人民幣入股澳大利亞鋰礦公司 Greenwing Resources。一位接近此事人士稱,蔚來在該項目中持股比例低於 10%,不需申報 FIRB 審查。

一家中國相關公司的風險評估部門認爲,澳大利亞政府未來不會允許中國企業收購澳大利亞鋰礦公司 10% 以上的股份。

贛鋒、天齊等老玩家已有重要資源,新入局的寧德時代、比亞迪受更多限制

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的態度之所以重要,是因爲這些國家的鋰礦企業掌握了全球超半數的鋰礦資源。加拿大本土的鋰礦探明儲量並不高,僅佔全球 2.6%,不過部分加拿大企業擁有南美等地的礦產。

圍繞鋰這一關鍵資源,產業鏈各環節如今形成了交錯的競購鏈條。

在最上游是分佈在世界各地的不同鋰礦項目。鋰礦主要有 3 類:礦山中的鋰雲母、鋰輝石和鹽湖中的鋰滷水。其中鋰輝石和鋰滷水的開採成本更低。

圖:從左至右依次爲鋰輝石、鋰雲母、鋰滷水

這些礦產在地理上非常集中,智利、澳大利亞和阿根廷 3 國擁有全球 78% 的鋰礦資源。含鋰量最高的鋰輝石礦是澳大利亞的格林布什,含鋰量最高的鋰鹽湖是智利的阿卡塔瑪。

中國是全球第 5 大鋰礦資源國,但中國探明的鋰礦儲量僅佔全球 6%。

大部分國家的礦產資源歸該國所有,但本國和外國企業可獲得一定年限的開採權和對應的礦石所有權。開採年限一般在 20 年-50 年,這是企業可掌握的最高權益。

在這一環節,全球最主要的玩家是美國、澳大利亞和中國。據天齊鋰業招股書,全球 79% 的鋰礦資源掌握在雅寶(ALB)(美國)、皮爾巴拉(Pilbara)(澳大利亞)、Allkem(澳大利亞)、天齊鋰業(中國)、IGO LImited(澳大利亞)、贛鋒鋰業(中國)和 Mineral Resources(澳大利亞)7 家公司手中。

7 家公司各有來路。要麼是本國有豐富的鋰礦資源,如澳大利亞的皮爾巴拉 、Allkem、 IGO LImited 和 Mineral Resources。要麼是多年前就進入鋰礦行業的化工企業,如成立於成立於 1993 年的雅寶。

贛鋒和天齊則崛起於中國的電動車熱潮。他們於 2011 年之後開始在全球購買鋰礦資源。

自 2020 年末碳酸鋰供應短缺、價格高漲以來,更多下游的動力電池企業、新能源車企也試圖去上游掌握鋰礦資源,以保證原材料供應量並降低成本。

其中一些公司並不缺錢,如寧德時代、特斯拉等,但他們失去了先機。後入局者更易獲得的是鋰礦項目的包銷權。包銷權可以鎖定礦產供應量,即在一定年限內每年都能購買到定量的礦石,但不能控制採購成本。

包銷權可通過直接入股礦產項目獲得,也可通過入股擁有礦產項目的公司獲得,包銷權的多少主要受投資金額和所佔股比影響。此次被加拿大政府要求剝離和撤銷投資的 3 家公司獲得的都是包銷權。

需要鋰的公司也可以直接向礦企、鋰鹽企業購買鋰礦或碳酸鋰、氫氧化鋰等鋰鹽。這種交易方式無法保證價格和供應量,最不穩定。

另一個選擇是期貨交易,它讓買家有套期保值的空間,以對衝價格波動。但鋰資源相對集中,留給期貨市場的鋰並不多。目前只有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倫敦金屬交易所提供鋰的期貨交易,交易額遠小於銅、鐵、鎳等成熟大宗金屬商品。

在現在的漲價週期中,希望獲得穩定鋰資源供應的下游公司,更好的選擇還是直接購買礦產開採權或包銷權。

全球最易開採鋰礦現在基本已名花有主,只要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美國等不出臺更嚴厲的追溯政策,天齊鋰業、贛鋒鋰業等老玩家受到的影響有限。

在全球鋰礦產量最大的澳大利亞,天齊和雅寶分別擁有格林布什礦山 51% 和 49% 的股權,格林布什是全球產量最大的鋰輝石礦。贛鋒鋰業和阿根廷的 Neometals 各持有澳大利亞礦企 RIM 50% 的股權,RIM 擁有 Mt Marion 礦產。

在南美,贛鋒鋰業擁有阿根廷 Mariana 鋰鹽湖項目 100% 的股權和 Cauchari-Olaroz 鋰鹽湖項目 46.67% 的股權。天齊鋰業持有智利 SQM 23.7% 的股份。

投資限制對中國的新入局者影響更大。這包括寧德時代等動力電池公司和比亞迪等電動車企業。寧德時代第一次試圖收購鋰礦股份是去年出手千禧鋰業,但並未競購成功。比亞迪第一次去上游買鋰礦是在今年。下場較晚疊加如今各國收緊的投資審查,它們可以買的礦、可以投資的礦企範圍受到了更多限制。

“在非洲投資鋰礦最難的不是買礦,而是修路”

考慮到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已發生和可能發生的投資限制,未來中國企業的鋰礦投資會進一步轉向南美洲和非洲。

南美政府正在推動類似石油輸出國組織的 “鋰佩克”。阿根廷外交部今年 9 月稱,阿根廷、智利及玻利維亞三國將形成聯盟,共同限制鋰礦產量以控制鋰價。

智利駐中國成都總領館總領事上週表示,智利政府正籌劃建立一個規範智利鋰礦開採的新制度。一位鋰鹽公司人士告訴《晚點 LatePost》,智利政府的具體計劃是介入鋰礦勘探、建設階段,將鋰礦開採權切割售賣,降低單一企業在鋰礦項目中的持股比例。

“鋰佩克” 還未落地,南美的鋰礦競爭已非常激烈。今年 1 月 12 日,比亞迪關聯公司 BYD Chile SPA 花了 6100 萬美元拿下智利礦業部公開招標的 40 萬噸鋰金屬中的 8 萬噸配額,這次招標有 70 多家企業參與,比亞迪的出價是競爭對手的兩倍。

非洲鋰礦主要位於剛果(金)、馬裡、津巴布韋及加納,優點是許多項目尚未被開發,空間大。缺點是基建落後,需額外投入更多開發、運營成本。一位在津巴布韋的鋰礦投資者曾說,在非洲投資鋰礦最大的困難不是買礦,而是修路。

非洲國家的營商環境也較差。2021 年,剛果(金)曾有一家華人開辦的礦業公司遇襲,5 名中國籍員工被綁架。

中國公司也在加大開發中國本土鋰礦資源。贛鋒鋰業、寧德時代和國軒高科目前都在江西佈局了鋰礦開採項目。但中國鋰礦石資源多爲鋰雲母,其含鋰量約爲鋰輝石的 20%-30%,開採成本更高、效率更低。

可投的鋰礦範圍變小、投資成本加大,搶購者卻在增多。中國公司之間的鋰資源競爭將更加激烈。寧德時代、比亞迪、蔚來等新進入場的公司是競爭主力。

動力電池公司除了競爭鋰資源外,還在加速推進鈉離子電池的量產商用。這能減少他們對鋰的依賴。鈉不會短缺,海水裡就有。寧德時代自去年來多次表示,他們的鈉離子電池會在 2023 年商用。

短期內,鈉離子電池仍無法大規模替代鋰電池。由於上游開礦週期長、下游電動車市場加速發展,鋰的供不應求和高鋰價仍會持續,傳導到鏈條最末端,是更貴的電動車。

今年 3 月,電動車所用動力電池價格普漲。特斯拉、比亞迪等公司都在今年 4 月都上調了售價。特斯拉在兩週內 3 次漲價,部分車型價格漲幅達 3.5 萬元。

過去,來自中國的商人行走在西澳大利亞的高原和南美洲的沙漠中,尋找蘊含鋰的礦脈和地下河,把礦機和錢帶進這些無人區。開採出的礦石搭上遠洋貨輪來到中國的四川和江西,在這裡被碾碎、精煉、變成鋰化合物。隨後,它們會被送到中國福建、廣東,或再次搭上貨輪,去往日本、韓國和美國,進入全球各地的電池工廠。被加工好的電池,將再次進入全球物流鏈,被運往中國、德國、美國、日本,點亮每一部手機、驅動每一輛電動車。

市場邏輯主導下的鋰行業各環節,一起追逐高效率、低成本和增長。

位於上游的鋰業公司面臨的風險,主要是價格的週期波動、位於荒僻無人區鋰礦的惡劣環境和自然災害。

2015 年 2 月,被稱爲 “地球幹極”、91 年沒有下過一場大雨的智利阿塔卡馬沙漠迎來一場暴雨,引發了智利北部 80 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淹沒了全球最大鹽湖阿塔卡馬的提鋰蒸發池。沙漠里長出了成片的紫色花海,但 12 個月的暴曬白費了,當時全球 36% 的鋰資源供應被波及,碳酸鋰價格在 2015 年-2016 年從 3 萬元 / 噸飆漲至 18 萬元 / 噸。

這是鋰價的上一次週期波動,彼時一場離中美汽車產業鏈,離消費者很遙遠的大暴雨足以引發供應危機。

今天,隨着鋰資源地位提升、產能擴大、爭奪日趨激烈,效率優先的分工方式受到衝擊,暴雨等災害也已不值一提。鋰業正被捲入更多的摩擦,更大的風險來自看不見的手。

題圖爲澳大利亞 Mt Marion 礦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