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上海社區這些“神奇設計”的背後是……

04:22

2019年1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首次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爲人民”。在“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週年之際,看看新聞knews記者走進上海多個“15分鐘社區生活圈”,認識了一個有意思的羣體——社區規劃師。

“現在看這個樓平平無奇,但是後面我們會把它做得非常精彩,它會成爲整個張江鎮的黨羣服務中心。”浦東新區張江鎮社區規劃師、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副教授張海翱指着眼前這幢灰色小樓充滿自信地告訴記者。

位於張江鎮的玉蘭香苑片區,正醞釀着一場大變化。這裡不僅是張江鎮首個大型動遷居住社區,也是很多年輕人到張江工作生活的第一個落腳點。

張海翱告訴記者,“張江這個地方,其實它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區域,中國'IT男'來上海的第一站。”

張海潮是上海交大設計學院的副教授,也是一名社區規劃師。這個角色需要他不僅要有專業的設計視角,更要考慮居民的真實感受與期望。

“如果孩子剛好臨時性沒有人照顧,能不能在旁邊建一個活動室,讓他們能夠自娛自樂。”“公共區域想要一個雨棚,天好可以防太陽曬,下雨可以遮雨。”“增加一些老年人休憩娛樂的桌椅。”“離家近的社區食堂。”......

在調研過程中,通過與社區居民的雙向溝通,充分聽取各方聲音,也讓張海翱和他的團隊形成了初步的設計方案。

“未來我們黨羣服務中心將全部爲老百姓服務,一層是一個大餐廳,邊上我們會打出雨棚,老百姓所說的桌子椅子我們都會幫他做好。”張海翱跟記者透露。

有社區規劃師開玩笑說,他們主要的工作方式就是“citywalk”。在一次次走訪中,他們把居民需求“翻譯”成項目圖紙;在一場場協調會、推進會中,他們手中的圖紙又逐漸化爲現實。

不同於玉蘭香苑的正在進行時,位於徐彙區的萬體匯“生活盒子”,自今年4月底開業以來,人氣值持續攀升。

記者來這裡採訪時,正遇上“萬體匯-生活盒子”的場景設計師董怡嘉做回訪調研。她告訴記者,改造前這兒是一個培訓中心的教室,“當時我們過來改造的時候,我們就想未來這一層要作爲健康和養老主題的社區服務空間來使用。你可以看到地面有不同的顏色,所有的灰色區域其實就是原來教室的圍牆,圍牆打開以後,每個區域的活動正常進行,但他們之間的聲音和視覺是可以互相交流的。”

地處上海核心區域,寸土寸金,如何在有限的空間發揮最大服務效能,必須“螺螄殼裡做道場”,爲此社區規劃師們動了不少腦筋,可以說,每一處細節都透露着對居民需求的深切迴應。

董怡嘉指着牆上的磁吸板告訴記者,“比如這個會議室上午在開法律諮詢會,下午這裡又可以是個零工驛站。我們在設計最初就提出來,'生活盒子'的功能要可複合。”

徐家彙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管娟娟告訴記者,萬體匯“生活盒子”能滿足全年齡段人羣的需求,“這裡有便民服務中心,還有理髮的、還有洗衣服的,洗衣房最受快遞小哥的歡迎,他們經常拎着行李箱,就過來洗鞋子、洗衣服,非常方便。那邊是我們的一個零工驛站,主要就是面向我們的就業人羣。可以說我們這個'盒子'裡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其實都是應我們居民的需求而產生的,是人人共建、人人共創的智慧結晶。”

一個個社區規劃師通過“citywalk”串起了社區居民的需求點,最終串成了一幅“city work”人民城市工作的實景畫。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爲人民。在上海,每個人都可以是自己社區的規劃師。

看看新聞記者: 沈姝豔

編輯: 沈姝豔

視頻編輯: 沈姝豔

美術編輯: 袁一

攝像: 屠佳運

責編: 嚴瑋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