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非洲就沒有未來 中國無所不在

2030年,世界經濟中心在非洲。(高寶書版)

非洲和其他國家一樣,無論到哪都可以看到中國人、中國企業和中國商品。在非洲,「Made in China」被認爲是性價比高的產品,不但價格低廉,品質也有保障。當前,中國是非洲最大的貿易伙伴。自2000年代起十年來,中國對非洲貿易額增加了十倍以上,成爲非洲的第一大貿易國。

中國和非洲的貿易額正在快速增加。中國一直都是最積極進軍非洲的國家。擁有豐富資本的中國企業就像真空吸塵器,在吸納非洲的石油、天然氣和礦山開採權。

2018年,中國商務部宣佈,非洲已與中國建交的33個最低度開發國家97%的出口產品可享受零關稅,進一步擴大了與非洲的貿易規模和對非洲的影響力。

中國向日用品、道路、港口設施不足的非洲國家提供了低廉的工業產品和基礎設施,提升了自身的影響力。這是中國積極爭取非洲的能源和自然資源,並提供非洲性價比高的商品所得到的結果。

全球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透露,2018年進軍非洲的中國企業超過了一萬家。投資總額從2004年的10億美元增加到了2016年的490億美元。

大概是因爲有中國資金的加持,兩國貿易又增加的關係,中國與非洲之間的人員交流也變得非常活躍。

我在非洲任職時,多次面試了公司員工。由於失業問題嚴重,就算只招一名員工,也會有數百人投履歷。當時,我的桌上經常放着通過第一、第二階段的二十份簡歷。大家的履歷都很不錯。有人曾在印度商會工作,也有人曾在北京大學讀書。我問了畢業於北京大學的當地面試者,北京大學有多少坦尚尼亞學生。面試者的回答是「太多了,我也不太清楚」,像這樣,中國政府邀請了許多非洲青年到中國留學。

據說,進軍非洲的中國企業數不勝數,正在營運或正在建設的中非共建產業園也高達一百多個。中國全面實施一帶一路計劃加快了這個趨勢。

首爾-非洲航班並不多。如果要從韓國等亞洲國家飛往非洲,最短的航線都需要到中東的卡達或杜拜轉機。而令我驚訝的是,飛往非洲的飛機裡,乘客居然大多是中國人。在非洲機場,隨處都能看到中國人的蹤影。

中國人比較喜歡僱用自己人。爲了在非洲實施事業計劃,中國會直接把本國技術人員帶到非洲。爲了保障工程品質並縮短工期,比起當地新手,中國比較喜歡熟練度較高的本國勞工。

據推算,目前大概有160萬名中國勞工在非洲工作,約有35萬到40萬名中國人住在非洲。當然,與歐洲、韓國相比,中國的勞動成本仍然較低也是其中一個原因。因事業計劃等原因而移居非洲的中國技術人員出乎意料地多。目前,有將近200萬名中國人進軍非洲,設立了一萬多家企業,在各個領域開展活動。

不僅如此。中國還爲非洲的醫療保健領域提供了大規模的支援。1960年後,中國展開醫療外交,派了1.5萬名醫生到非洲。

赴中國留學的非洲國家學生也正在快速增加。2003年,中國的非洲留學生不到200人,但之後快速增加,2015年時已經超過了5萬人,規模僅次於法國(9.2萬人),排名第二。在中國企業、中國人大量涌入非洲時,中國政府積極在非洲培養了「親中人士」。目前赴中留學的非洲青年人數超乎我們的想像,他們會在回到自己的國家後,在政治界、社會界成爲親中派的社會領袖。

中國企業也正在非洲積極展開活動。近幾年,中國企業關注的領域正在從資源開發和農業擴大到製造業和服務業。

非洲54個國家的總面積超過中國的三倍。中國薪資上漲進一步加快了中國企業進軍非洲的步伐。2004年至2014年,反映生產力後計算的中國製造業薪資幾乎漲了三倍。再加上一胎化政策導致中國勞動力持續減少,沿海地區製造業發達的城市甚至出現了勞動力短缺的現象。

反觀非洲,非洲人口才剛開始大幅增加。預計到了2050年,非洲人口會增加到20億人。雖然非洲勞動力並不優質但很豐富。以奈及利亞爲例,雖然官方公佈的失業率爲10%出頭,但青年失業率超過40%。中國的製造業會對非洲的勞動力虎視眈眈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