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公平競賽 更合美國利益
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創始院長艾利森(Graham Allison) 8月9日在《國家利益》雜誌上談論中美奧運競賽。艾利森認爲,中美兩國在奧運排名上勢均力敵,使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更深信中國國力不在美國之下,而且在經濟、科技、軍事、外交和意識形態等五大核心領域中,中國在某些指標上大幅領先美國。但艾利森是在奧運落幕前撰寫這篇文章,現在他可能會改口,說中國的金牌總數加上香港特區的兩枚金牌,不再與美國打成平手,而是繼2008年在北京奧運奪得歷史性48枚金牌後,再次超越美國。
考慮到當今“非輸即贏”的地緣政治局勢,艾利森希望美國總統拜登提出的“競爭共存”,以及“競爭、溝通、合作”的三個理念,可以避免新舊強國之間的競爭以戰爭告終(修昔底德陷阱)。
然而,在五大核心競爭領域當中,競爭與“共存”如今已變得空洞無物、流於僞善。美國沒有秉持奧運精神,靠自身實力競爭,反而使用旁門左道的手段阻礙中國發展、遏制中國崛起。對此,華府矢口否認也無濟於事。
例如,今年5月,美國對包括半導體、電池、太陽能電池和主要礦產在內的一系列中國商品大幅加徵關稅,其中針對中國電動車的進口關稅更大幅攀升四倍。這不僅損害美國消費者利益,阻礙美國可再生能源轉型,更會對全球的供應和產業鏈造成重創,帶來廣泛通脹。
華府更唯恐天下不亂,變本加厲制止中國獲取半導體芯片。 據報包括AMD,英特爾、英偉達和三星在內的大型芯片製造商正擬在明年大量生產一種名爲“閘極全環電晶”的特定芯片架構。
在軍事上,美國以四方安全對話組織(美、日、印、澳)、澳英美核動力潛艇等協議圍堵中國,在國防上與日本、韓國和菲律賓緊密聯繫,加強在南海及周圍進行海軍巡邏和軍事演習。美國還暗地裡武裝臺灣,因爲它瞭解臺灣在地理上有重大戰略價值,也是全球高端芯片的主要產地。
在外交和意識形態上,華府一邊與北京保持溝通,另一邊卻拉攏各地盟友排擠和抗衡中國,大肆渲染“中國威脅論”,又捏造“民主對抗專制”謬論抹黑中國。
倘若特朗普重返白宮,中美關係也不會有所改善。他以《讓美國再度偉大》作招徠,被外界視作朝三暮四、華而不實。他曾揚言打算會對中國入口商品徵收十倍關稅。加上兩黨在“中國威脅論”上有強烈共識,他不太可能對華軟弱。
在國家事務上,華府願意不惜一切取勝。前國務卿蓬佩奧也曾說漏了嘴,指華府曾撒謊、使詐、搶掠,某程度上也證實了這一點。然而,在第四次和第五次工業革命的數字時代,世界深度互聯互通、相互依存、中國早已深深植入其中。因此,要全面排擠和孤立中國,並不可行。
與此同時,美國一心維護霸主地位,損害了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和民生。這些國家正致力提升國力,對抗美國從不宣之於口的霸凌主義。有越來越多國家拒絕靠攏單方陣營,並表示有意加入金磚五國或上海合作組織。中國憑藉全球最大貿易國、製造國、供應鏈和產業鏈中心的地位,在這些組織內舉足輕重。
中國提升軟實力之際,美國繼續支持以色列在加沙的不人道戰爭,在道德上威信盡失。北京歷史性促成伊朗和沙特和解,此後發表《北京宣言》,團結對立的巴勒斯坦派系,支持建立一個正式的巴勒斯坦國統一政府。
不論如何,美國許多環球優勢依然無人能及。美軍的覆蓋範圍、備戰能力和科技水平仍遠高於其他國家。美國是世上最多諾貝爾得獎者的國家。它擁有令人嚮往的地理環境和豐富的天然資源,有兩大洋作保護屏障。美元紮根環球金融市場,其主導地位不可能短時間內被取代。此外,美國在世界銀行和許多國際金融機構內有着超然的領導地位。
雖然中國的國力與日俱增,但如果說中國有能力或有意效仿美國的全球主導地位,或推翻數十年來有利中國崛起的世界秩序,實在說不通。
進一步說,“非贏即輸”的零和思維是否依然奏效,這一點值得商榷。不同的領域會有不同的賢士。比方說,我們不可能拿愛因斯坦與莎士比亞作比較。這就是北京的雙贏哲理。與其時刻視中國爲“假想敵”,美國倒不如秉持奧運精神,與中國公平較量,說不定能爲自己挽回不少軟實力呢。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日益持重,美國不明所以,很可能會繼續敵視和打壓中國。
兩國缺乏互信基礎,可以通過深化和擴大合作來改善關係。目前,兩國合作只侷限於打擊芬太尼毒品流入美國和商討氣候變化。然而,在太空研究、開創綠色能源、美商品打入中國市場、在發展中國家開展發展項目、以及解決區內衝突(烏克蘭和加沙戰事)等領域,雙方沒有理由不擴大合作。多一分合作,就有多一分互諒,少一分謀算。
中國致力提升軟實力,爲臺灣和平統一創造有利條件,可能會引發中美軟實力競賽,抵消兩國硬碰硬所帶來的不良影響。倘若如此,美國會發現以奧運精神與中國公平較量,更符合其自身利益。
作者是獨立的中國問題專家,曾任香港特區社會福利署署長及香港駐多國首席官方代表。
原文發表在英文《中國日報香港版》評論版面。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