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社會動盪不斷加劇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之下,隨着經濟矛盾、社會問題、政治痼疾等問題相互交織,秘魯的社會動盪正持續上演。

抗議再襲 政局混亂

自11月9日總統斯卡拉被罷免以來,秘魯接連爆發大規模示威活動。12月2日,數以百計的農牧工人在秘魯多地舉行罷工罷市,抗議受到不平等待遇,反對廢除《農業促進法》,並封鎖南美公路,阻礙貨車通行,導致多地農牧產品短缺,物價上漲。

分析認爲,這場抗議的暴風眼是政府國會提出廢除《農業促進法》的法案,或將原《農業促進法》“勞動”一章刪除。“該法律涉及數萬計農業勞動者的利益,特別是針對出口農牧業的工人。”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沈安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工會提出要與政府和國會舉行對話。到目前爲止,雙方並沒有達成共識

此次的示威活動與11月的抗議主體相似,皆由青年人主導。中國社科院拉美研究所副所長袁東振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在秘魯等拉美國家,青年人一直有積極參政的意願,加上信息化時代改變了傳統社會動員模式社交平臺成功調動起青年人的抗議積極性,從而徹底改變了社會動員的傳統格局。”

同時,袁東振也指出:“秘魯的示威遊行與接連發生在其他地區的示威活動有4個共同點:一,皆對執政者社會現狀不滿;二,皆要求改善當前生存條件,進行經濟社會改革;三,抗議主體皆爲年輕羣衆;四,動員模式皆具有信息時代的特點。”

疫情攀升 經濟衰退

秘魯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因示威活動持續攀升。秘魯新世界日報社羅兆雄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相信在聖誕節和新年佳節後,第二波疫情將來襲。”

據《紐約時報》報道,在疫情暴發初期,秘魯前總統比斯卡拉曾果斷執行嚴格的封禁措施,但最終秘魯反倒成了疫情最嚴重的地區之一。羅兆雄表示:“雖然當時的防疫措施是正面的,也一度獲得全民支持,但由於措施宣佈得過於倉促,相關執行單位無法及時跟上,外加秘魯採購系統落後,導致民衆防疫積極性降低,使得感染率急劇上升。”近期,根據疫情的變化,秘魯頒佈了最新的防疫法案,其中包括全面禁止私家車上路以及各類聚集活動。

據秘魯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最新數據,該國今年第一季度經濟萎縮3.4%,11月失業率達到16.4%,粗略估算有近57萬人失業。分析認爲,該國恐將面臨100年來最嚴重的經濟下滑。此外,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2020年秘魯經濟將收縮14%,成爲拉丁美洲地區經濟萎縮幅度最高的國家。袁東振指出:“經濟衰退使秘魯失業人口增加,實際收入減少,貧困人口增多,脫貧人口重新返貧,許多人感覺自己的社會地位下降,導致危機感和不滿情緒滋生。”

制度痼疾 根深蒂固

在政權交替、抗議示威、經濟萎縮、疫情肆虐的多重打擊下,秘魯時局動盪。秘魯總統薩加斯蒂表示,秘魯的政治腐敗使得社會矛盾加劇,抗議不斷。袁東振指出:“秘魯的政治體制基本成熟,可正常運作,但在當前條件下,秘魯即使能夠找出解決不平等和腐敗問題制度性方案,也很難順利實施,因爲該國還存在政府執行力差、司法體系效率低、稅收制度不合理、政策設置偏向中上階層等制度性問題。若想解決這些痼疾,各個主要政黨需取得基本共識。”

2021年秘魯總統大選將至,新一波的動盪恐再度來襲。羅兆雄表示,“目前已知的總統參選人中,尚未有候選人支持率過半,昔日的老牌政客皆不被看好,民衆傾向於接受新面孔和年輕的候選人。”袁東振認爲:“秘魯政黨林立,各派政治理念不一,未來無論誰當選,其所在黨派都很難在國會佔絕對優勢,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議會和反對派的制約,很難做到有效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