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經濟困局 路透:北京動員國內外投資者出錢出力

面對經濟困局,路透:北京動員國內外投資者出錢出力。(藍孝威攝)

據美國之音綜合中國境內外媒體報導,中國證券監管部門正在召集國內外的投資者開會,動員他們增加投資,推動經濟復甦。這個動作透露出兩個訊息:面對迅速惡化的中國經濟,大陸國內外投資者的投資意願很低;北京當局面對經濟困局雖心急如焚,但迴天乏力。

據路透25日報導,兩名消息人士透露,中國證監會週五與五、六家跨國金融機構高管舉行了視頻會議。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從北京主持了這次會議。一名消息來源說,美國知名投資管理公司富達國際(Fidelity International)、美國投行高盛集團等大型基金公司的主管參加了會議。

不過,路透說,中國證監會和富達國際都沒有對路透社就此事提出的詢問作出回覆。

另據中國官媒人民網25日消息,與此同時,中國證監會召集國內社保基金理事會和部分大型銀行保險機構主要負責人開會,商討加大投資力度的問題。會議由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和副主席李超主持。

會議指出,投資和融資是資本市場最基礎、最重要的功能,養老金、保險資金、銀行理財等各類中長期資金與資本市場相互促進、協同發展。會議還要求各類投資機構提高認識,壯大隊伍,建立健全投資管理體系,推動建立三年以上的長週期考覈機制,發揮中長期資金的市場穩定器和經濟發展助推器的作用。

報導稱,中國目前面臨的各種經濟問題本質上就是信心缺失。在疫情三年期間,中國各地政府在動態清零政策之下對民衆實施了粗暴的管控,給人們造成了巨大的人道災難和空前嚴重的經濟損失。

官方公佈的數據顯示,消費者因爲缺乏對經濟前景的信心而不願意花錢,企業因看不到產品銷路而不願意恢復生產或擴大生產,國內外的投資者更是持觀望態度,不願意在中國經濟目前情況下進行大的投資活動。

報導稱,今年進入第二季以來,中國經濟疲軟之勢明顯加速,國內外需求雙雙大跌,經濟評估機構接連下調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測。

美國之音日前曾報導,外國企業對中國的信心也同樣大幅度下降。報導引用美國奧爾布賴特石橋集團(Albright Stone Group) 負責中國與技術政策的副合夥人保羅·特廖洛(Paul Triolo)的話說,「外國企業對中國政治和經濟領導層出現了顯著的信心缺失,這在疫情防控、特別是像對上海這樣整個城市的封控,以及技術監管整頓等措施中得以突顯。」

中國政府原本把2023年定爲「投資中國年」。但事與願違,外國企業對中國商業環境日趨艱難、政治走向難以預測、地緣政治環境不斷惡化,以及中國國內目前的經濟狀況產生了嚴重憂慮。

在中國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今年春季發佈的一項調查中,55%的受訪企業表示,他們不把中國列入「前三名」的投資優先地區,爲該調查25年以來最高比例。

中國歐盟商會(Europe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今年6月發佈的一項調查也顯示,十分之一接受調查的公司表示它們已經將投資轉移出中國。另有五分之一的受訪公司表示,它們正推遲投資或考慮轉移投資。

在570家受訪企業中,調查說,有三分之二的公司表示,在中國做生意已經變得更爲困難。還有五分之三的公司認爲,中國現在的營商環境已經「更加政治化」。

北京雖然在最近幾個月陸陸續續推出了一些措施刺激市場,但由於力度不夠和方向不準而沒有產生明顯的效果。專家形容,中國經濟目前已經進入了一種「流動性黑洞」。也就是,溫和的刺激措施根本無法推動經濟復甦。社會都在期待中國最高當局拿出魄力,推出足夠強有力的措施,改變經濟目前的麻木狀態。

美國財經媒體彭博社說,截至到23日,國際大型基金不斷逃離中國市場,約有110億美元的資金撤離,外資逃離已經持續了13天。滬深300指數本月下滑7.7%,爲今年以來全球表現最糟糕的股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