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幼兒園收縮式發展策略

王國平/文 收縮式發展是年前我和幼教界幾位朋友交流時談到的概念。我認爲,收縮不是退卻,是蓄勢。

我跟一位幼教集團董事長交流策略時說到,順應大勢所趨,就是要學會把“拳頭握緊”,敢於“後退一步”,把生源數量的弱園和弱園合併,然後降低運營成本,這叫弱弱聯手變成強園,還有敢於在園所數量上做減法,在總人數上做加法,在辦園質量上做乘法。

談及“收縮式”的概念,可以採取禦寒的做法,就是“抱團取暖”;談到發展,從“質與量”角度看,當市場僧少粥多時,可以發展生源數量,當市場僧多粥少時,應該立足於發展質量和內功。

上述說法,前者叫“做多”,後者是“做強”,總體上“發展纔是硬道理”。然而,發展過程中也總會遇見這樣和那樣的問題。比如,在行業形勢好的2019年之前,許多民辦園都有搶灘思維,以數量定義發展。於是,給接下來形勢收緊埋下了“地雷”。

再比如,當生源斷崖式減少時,有一些園所找不到救命稻草了,把招生技術視爲能繼續活着的神器,而忽視了生命之根本的內功發展。當然,還有舉辦者的高度和視野問題,讓一些既得利益者急急忙忙地退場。

其實,一切進退都屬於市場行爲,不該怨天尤人,有的只是接納和應對,是以變應變,是順勢而變,是收縮式發展。

不過,在談收縮式發展時,我認爲今後兩年的九月秋招還是兩道坎,跨過去就好多了。爲什麼這麼說?

因爲,造成生源銳減的諸多原因中,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是一個重要影響,疫情下,包括結婚生孩的事,讓許多人家按下了暫停鍵。於是,2023年的幼兒園入園孩子,必然減少。如此,延續三年後才能得以恢復,所以,推算的時間是2025年之後。

所以,兩道坎便是今年和明年的秋招,也包括春招。

但是,我們應該看到一個機會的存在,就是低於三歲的托育,將會在我們還沉浸在幼兒園生源減少的困境中首先破冰。關鍵是,這些生源是幼兒園的後續基礎。

那麼,收縮式發展需要注意什麼?

第一,不宜接手倒閉園,但可以接納生源。

往往此時準備出局的園所都有很誘人很便宜的轉讓費,甚至也有零轉讓,但問題是接下來我們競爭的賽道不是比園所數量,而是質量。所以,要耐得住性子,沉得下心來。

第二,收縮不是躺平,而是在儘可能的情況下,合併弱園強化成本意識,爲突破接下來的兩道坎做準備。

第三,關鍵是“發展”,是“廣積糧”,是爲了度過難關之後儲存力量,也是深化團建的動作。這個動作就是提高老師的業務能力、將教育服務深化和細化,以迎接困難期的到來,以及困難期過後的日子。

版權與免責:以上作品(包括文、圖、音視頻)版權歸發佈者【】所有。本App爲發佈者提供信息發佈平臺服務,不代表經觀的觀點和構成投資等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