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男子歸家,見叔嫂同牀共枕,他對弟弟說:你纔是真男人
清平村的一個農家小院裡,地上擺着兩具血肉模糊的屍體,一個六七歲的孩子趴在地上嗓子都哭啞了,圍觀的衆人看着可憐的孩子,也紛紛抹起了眼淚。
這家人姓李,男子叫李大幹,妻子王氏,夫妻二人都是普通的農夫,農忙時種地,農閒時李大幹上山砍柴,王氏在家裡紡線織布,兒子李玉良聰明可愛,一家三口的日子也是其樂融融。
可天有不測風雲,今日一大早,李大幹上山砍柴,到了吃早飯的時候還沒有回來,王氏就出去尋找。
王氏來到山上,就看到了讓她毛骨悚然的一幕,有四五個野狼把李大幹團團圍住,王氏的心一下子就提到了嗓子眼上。
王氏來不及想太多,拿起一根棍子就衝了過去,狼羣被她這一驚嚇就散開了,可隨即又圍了上來,他們根本不是狼羣的對手。
村裡的人聽到狼吼之後,一羣男子就拿着農具跑到了山上,可一切都晚了,李大幹夫婦滿身滿臉都是傷,已經奄奄一息了。
衆人把夫妻二人擡回來時,二人都已經沒有了呼吸,李玉良見父母都死了,他就趴在地上哇哇大哭起來。
李玉良才七歲,父母都離他而去,真是太可憐了,村民們都唏噓不已,大夥兌錢把李大幹夫婦埋葬了。
父母沒了,李玉良就成了一個孤兒,他又沒有叔伯大爺,這孩子的吃喝拉撒就成了問題,族長召集大家開會,問誰家願意收養李玉良。
那個時候,每家每戶都不富裕,衆人誰也沒有表態,族長也很是頭痛,就在這時,有一個周氏寡婦卻站了出來,說道:“這孩子太可憐了,我願意收養他!”
周氏幾年前死了丈夫,家裡還有一個九歲的兒子,母子二人的生活很是拮据,可以說是吃了上頓沒下頓,她居然要收養李玉良,衆人聽了都感到不可思議。
族長也是很驚訝,說道:“你們母子倆的生活已經很不易了,你還要收養李玉良,以後你的擔子會更重的!”
周氏說道:“族長放心吧,就算我餓着,也不能讓孩子餓着……”
族長知道周氏的爲人,也就同意了,周氏把李玉良帶回家去,把他當親兒子一樣看待。
周氏對兒子王大寶說道:“大寶,以後玉良就是你弟弟,你要好好愛護弟弟,知道嗎?”
王大寶也是一個聽話懂事的孩子,他拉起李玉良的手說道:“好,以後你就是我弟弟了,我會照顧你的……”
王大寶九歲,比李玉良大兩歲,二人就像親兄弟一樣,在一起玩耍,一起去山上拾柴火,割豬草,回家幫助周氏幹家務,周氏看着兩個懂事的孩子,心中很是欣慰。
周氏心疼李玉良,平時很少讓他乾重活,吃飯的時候也會把細糧留給他吃,她和兒子只吃黑糧,李玉良也是一個懂事的孩子,他從不吃獨食,周氏母子不吃細糧他也不吃,周氏沒有辦法,大家只能吃一樣的。
常言道:“半大小子吃窮老子。”,王大寶和李玉良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飯量也很大,周氏爲了讓兩個孩子吃飽飯,就起早貪黑的勞碌,白天砍柴,採草藥,晚上紡線織布,儘量多掙些錢,爲孩子們買一些細糧補身體。
因爲長期的辛苦勞作,周氏就生病了,但她爲了省錢就不去看郎中,想着熬熬就過去了,誰知他去地裡幹活的時候就暈倒了,被村民們擡回了家。
王大寶和李玉良見母親病了,他們也很是心疼,每天去砍柴,回家還爲周氏做飯洗衣,周氏感動的熱淚盈眶,心想沒有白疼這兩個孩子。
周氏辛苦支撐着這個家,終於熬到兩個孩子都長大成人了,他們就不讓周氏再幹重活了,讓她在家裡歇着,可週氏歇不住,就在家裡打掃,做飯,母子三人的日子也越過越好了。
但家裡沒有積蓄,所以王大寶和李玉良的婚事還沒有着落,周氏看着別人家的孩子都成親了,心裡也很着急。
周氏把王大寶叫到跟前,說道:“你和玉良也不小了,都該成家了,可家裡沒有積蓄,我想讓你出去給財主家做工,也可以多掙些錢,到時候給你們兄弟倆成個家,母親的心願也完成了……”
李玉良得知王大寶要出去做工,就對周氏說道:“娘,還是讓我出去吧,讓哥哥留在家裡!”
周氏說道:“你哥哥比你大兩歲,他身體又強壯,就讓他去吧,你留在家裡照顧娘,一邊幹農活……”
外面的活不好乾,周氏不願意讓李玉良出去受苦,非要他留在家裡,李玉良也只能留在家裡,王大寶就去了城裡。
王大寶在城裡找了幾日也沒有找到合適的活,身上帶的乾糧也吃完了,他就挨個鋪面打聽要不要夥計?有一個老闆就告訴他,說城郊有一個造船廠,說讓他去看看。王大寶謝過老闆之後,就去了郊外的造船廠,在那裡做了一名造船工。
王大寶在船廠幹了兩年,手裡攢下了一些銀子就回家去了,周氏接過銀子說道:“大寶啊,娘給你商量個事,玉良今年也十八歲了,娘想先給他娶個媳婦,你再出去幹兩年,掙些錢再給你娶媳婦……”
小時候,周氏處處向着李玉良,有什麼好東西都先盡着李玉良,王大寶心裡也埋怨過母親,對外人比對他這個親兒子還好,不過他從來都沒有說出口,因爲他也覺得李玉良挺可憐的。
如今他長大了,比李玉良還要大兩歲,母親卻要先給李玉良娶媳婦,王大寶心裡很不是滋味,就說道:“娘,從小到大你都教育我做一個善良的人,要愛護弟弟,我都聽你的,可如今我都二十歲了,和我一樣大的孩子都滿地跑了,我還是光棍一條,你爲何就不爲我考慮考慮呢?”
周氏聽兒子這麼說,忍不住眼圈泛紅,說道:“孩子,娘知道你心裡委屈,怨恨娘,可娘也是沒辦法啊……
大寶啊,我這樣做對你確實不公平,可玉良沒有了親生父母,多可憐呀,娘只是想讓他過得好一些,心裡的傷痛就會少一些……你明白嗎?”
王大寶見母親流淚,就說道:“娘,你不要難過了,我同意了還不行麼?”
母子二人的對話正好被李玉良聽到,他走進屋裡說道:“娘,哥,我還小,我現在不想娶妻,哥哥都二十了,不能再等了,就先給哥哥娶個妻子吧!”
周氏說道:“你哥哥再等兩年不要緊的,給你娶個妻子,你父母地下有知也算是瞑目了!”
次日,李玉良早早起牀,沒有見到哥哥就很奇怪,周氏說道:“他這次是請假回來的,不能在家裡多待,天不亮就走了!”
周氏有了銀子,也就有了底氣,就去找媒婆給李玉良說親,媒婆說道:“好說,我一定爲玉良物色一個好姑娘,你就放心吧!”
沒過幾天,媒婆就領着一個姑娘到了王家,這姑娘明眉大眼,長的很是水靈,媒婆說姑娘叫白靈兒,一十六歲,周氏看了很是喜歡,說道:“姑娘長的可真俊俏,與玉良簡直是天生一對!”
白靈兒羞答答的不敢擡頭看,而李玉良也沒有敢正眼看她,媒婆說道:“看你們倆都是靦腆人,要是都沒有意見,就把這門親事定下來,再選個良辰吉日,把婚事辦了,這樁大事就算完成了。
兩個人都羞答答的不說話,媒婆就明白了他們的意思,周氏給女方家送去了聘禮,婚事就算定了下來。
定親後一個月,周氏就僱了一頂八擡大轎把白靈兒接到了家裡,村裡的人們都過來幫忙,爲周氏豎起了大拇指,說她真是太無私了,將來一定會有好報的。
誰知拜天地的時候卻找不到新郎李玉良了,周氏趕緊讓王大寶帶着一羣年輕人出去尋找,可山上,地裡都沒有他的影子。
路邊躺着一個老乞丐,他被這羣人的吵鬧聲驚醒,說道:“一大早的,你們幹什麼?大吵大叫的,把老朽的美夢都驚跑了,真是的!”
王大寶說道:“老伯,你有沒有看見過一個與我差不多高的年輕人?”
老乞丐說道:“你還真是問對人了,我還真看見過這麼一個人,他讓我告示你,他走了,到很遠的地方去了,讓你去給新娘子拜堂成親……”
“老伯,你可不要哄我,今天是我弟弟成親,他怎麼會去很遠的地方呢?這不可能!”王大寶不相信老乞丐的話。
老乞丐說道:“老朽從不打誑語,你趕緊回家拜堂去吧,不能把新娘子晾在那裡呀!我還等着去喝杯喜酒呢!”
王大寶見老乞丐不像在說謊,就帶着人回家去了,把老乞丐的話告訴了母親,周氏一聽就癱坐在地上,急的眼淚都流出來了。
衆人得知李玉良走了,都說他這孩子太仁義,是要把新娘子讓給哥哥,於是就勸說周氏想開一些,事情到了這一步,只能讓王大寶與白靈兒拜堂成親了。
周氏心裡明白李玉良的用心,他認定的事情就不會改變主意,於是就讓王大寶與新娘子拜堂入洞房。
白靈兒雖然頭上頂着紅蓋頭,但大家的話她都聽到了,她要嫁的人是李玉良,而不是王大寶,她心中委屈,但也沒有辦法,只能與王大寶拜天地入洞房。
二人成親之後,王大寶沒有出去做工,留在家裡種地砍柴,白靈兒紡線織布,一家人的日子過得很平靜。
周氏心裡卻一直牽掛着李玉良,就讓王大寶去城裡找他,可沒有找到,王大寶就安慰母親,說李玉良不會有事的,一定還會回來的。就這樣,周氏在牽掛中度過了一年,依然沒有李玉良的音訊。
再說王家的日子依然是過得很緊吧,爲了多掙些錢,讓母親和妻子過上好日子,王大寶決定跟着親戚去南方做點小買賣,於是他就拿着家中的積蓄出發了。
正常情況下,三個月就能迴轉,很快三個月過去了,王大寶卻沒有回來,周氏和白靈兒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想去尋找可路途遙遠,又沒有盤纏。
就在二人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親戚就哭着來到家裡,說客船翻了,船上的人都掉進了江中,他是被一個老漁夫救了,其他人無一生還,都沉屍江底了。
周氏一聽就暈了過去,白靈兒也是痛不欲生,一個家庭沒有了頂樑柱,這個家以後該怎麼辦呀?因爲沒有王大寶的屍首,周氏婆媳只能用他生前的衣物爲他做了衣冠冢。
自從王大寶去世之後,村裡那些饞白靈兒的光棍漢們就開始蠢蠢欲動,看見她就湊上去說一些不要臉的話,夜裡還往她家院子裡扔石頭,白靈兒一個年輕寡婦,只能躲在房裡哭泣,周氏卻忍無可忍,就站在院裡大罵那些缺德鬼,可那些人並不害怕,依然想着法的噁心人。
村裡有一個叫王奎的無賴,因爲好吃懶做,二十多歲了還沒有娶妻,就明目張膽的來到王家,說要娶白靈兒,周氏氣的直哆嗦。拎起燒火棍就打在他身上,王奎一把奪過燒火棍,罵道:“你個老寡婦,居然敢打我,看我不要你好看!”說着就氣哼哼的走了。
次日,周氏婆媳去地裡收割麥子,發現自家的的麥子居然被人點火了,這可是她們一年的口糧,卻在一夜之間化成了灰燼,婆媳二人心中悲痛,就抱頭痛哭。
她們知道是王奎乾的,可沒有證據又能如何?從那之後,王家就開始不太平,今天丟個雞,明天丟個鴨,地裡的蔬菜也被人都糟蹋了。
大夥都很同情這婆媳倆,但誰也不願站出來說話,因爲他們都不敢得罪王奎,有人就勸說白靈兒改嫁給王奎,可白靈兒說就算死也不會嫁給王奎的。
鄰居說道:“你死了,你婆婆咋辦?她老年喪子,多可憐啊!”
白靈兒也是個心地善良的女子,爲了不讓婆婆作難,她決定嫁給王奎,可週氏卻說道:“王奎是個無賴,他吃喝嫖賭無惡不作,娘怎能把你往火坑裡推呢……”
婆媳二人正在家裡抹眼淚,就聽見有人敲門,周氏以爲是王奎又來騷擾兒媳,拎着一把掃帚就打開了門,二話不說就打了過去。
“娘,是我呀,您這是幹什麼?”周氏聽到聲音,就一下子愣住了,“玉良,是你嗎?”她痛哭失聲。
李玉良趕緊攙扶住了周氏,說道:“娘,是我,我是玉良啊!”
母子二人再見面,都是激動萬分,原來李玉良離開家後就去了臨縣,在一個店鋪裡做夥計,這兩年也攢下了一些銀子,於是就回來看望母親和哥嫂。
當他得知王大寶死了,而且屍骨無存時,就忍不住流出了眼淚,說道:“娘,以後兒子再也不離開您了,在家裡好好孝順你……”母子二人說到傷心處也是抱頭痛哭。
白靈兒看到李玉良心裡也是五味雜陳,總是偷偷的抹眼淚,周氏知道她的心思,本想撮合二人,可她又怕委屈了李玉良,一直沒有說出口。
那日,王奎又調戲白靈兒,正好被李玉良看到,就呵斥住了王奎,王奎怒道:“她男人死了,我是想幫助她,關你屁事?”
李玉良也不怕王奎,說道:“以後我就是她男人,誰要是再敢欺負她,我就剁了他!”他說完就拉着白靈兒回家去了。
白靈兒沒有想到李玉良會說出這樣的話,心中也是又驚又喜,回到家裡羞的滿臉通紅,李玉良對周氏說道:“娘,你要是同意,我願意娶嫂嫂爲妻!”
周氏一聽也是喜極而泣,說道:“靈兒是個好女子,可她已經嫁給了你哥哥,我怕委屈了你……”
李玉良說道:“娘,您不要這樣說,嫂子是個好女人,能娶她是我的福氣,不委屈……”
爲了早日擺脫王奎的騷擾,周氏就操持把二人的婚事辦了,成親之後,王奎就再也不敢來騷擾白靈兒了,夫妻二人在人前也是十分的恩愛,周氏看在眼裡喜在心裡。
夫妻二人同牀共枕三年,也算是恩愛纏綿,但白靈兒的肚子卻不見動靜,周氏就坐不住了,就要帶着白靈兒去看郎中,白靈兒欲言又止,眼淚在眼眶裡打轉,但還是跟着去了。
郎中說她氣血充盈,沒有任何毛病,周氏心裡就泛起了嘀咕,詢問白靈兒是不是李玉良對她不好,白靈兒低頭說道:“他對我很好……”
周氏又對李玉良說道:“你也不小了,你一定要加把勁,爭取明年就生個大胖小子!”李玉良知道母親的心情,就點頭答應。
這年中秋節的傍晚,周氏婆媳在竈房忙着做焦饃,李玉良也從地裡回來了,他正在院子裡劈柴火,一幅和諧溫馨的農家畫面。
突然就有一個穿着綾羅綢緞的男子走進了院子裡,李玉良開始一驚,隨即就跑上去拉住了男子的手,“哥!你回來了,我就知道你會回來的……”
周氏婆媳聽到聲音也從竈房裡跑了出來,周氏看到來人時,身子一晃就要倒下,白靈兒趕緊就扶住了她,婆媳二人都是泣不成聲。
原來,王大寶落水之後被衝到了河灘上,居然沒有死,他沒有掙到錢,本錢也沒有了,他覺得對不住母親和妻子,就沒有回來,而是在那裡做苦工掙錢,一年後,他利用僅有的一點積蓄,開始做起了小買賣,兩年時間他賺了不少錢,就回來了。
對於周氏來說,兒子死而復生回到家裡是天大的好事,可她心裡卻不是滋味,不知如何對王大寶說。
周氏把王大寶拉進裡屋,就把這三年發生的事情對王大寶說了,王大寶聽了就嚎啕大哭起來,他沒有想到自己在外面掙到了錢,家卻沒有了,他真後悔沒有早點回來。
就在這時,李玉良就走進了裡屋,說道:“哥,你不要難過了,你和嫂子好好過日子……”
周氏和王大寶都是好人,李玉良相信好人定能逢凶化吉,他心中抱着一絲希望,他相信王大寶肯定沒死,早晚會回來的,其實他與白靈兒成親是爲了保護她。
洞房夜,李玉良把自己的被褥鋪在了地上,並沒有與白靈兒圓房,白靈兒本來就是要嫁給李玉良的,當時他走了,她只能嫁給了王大寶,如今她與李玉良又走到了一起,而李玉良卻不願意碰她,她感到很委屈。
哭着說道:“我知道我配不上你,你嫌棄我身子不乾淨,可你爲啥還要娶我?這樣不是耽誤了你的婚姻大事嗎?”
李玉良說道:“嫂子,我這樣做是爲了保護你,等我哥回來,你倆還是夫妻……我不能做對不起我哥的事情,那樣與畜生又有什麼區別?”
白靈兒說道:“你怎麼知道他還會回來?”
李玉良說道:“我母親家裡貧窮,可她卻收留了一個與她沒有一點血緣關係的孩子,還有我哥,他把好吃好喝的都讓給我,他自己餓着肚子也要讓我吃飽,他們都是大善人……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所以我哥哥一定不會死,他一定會回來的……”
白靈兒聽了李玉良的話也很感動,再也沒有要求與他圓房,孤男寡女相處一室三年,沒有超越雷池半步,爲了掩人耳目,白天他們是夫妻,晚上是叔嫂。
周氏聽了李玉良的話很是震驚,她終於明白白靈兒沒有身孕的原因了,王大寶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李玉良也是血氣方剛的小夥子,他與一個如花似玉的女子共處一室三年,居然能控制自己的慾望,沒有半點肌膚之親,王大寶也是感動不已,抱住李玉良痛哭,“兄弟,你纔是真男人,這幾年委屈你了……”
王大寶和白靈兒又成了一對夫妻,村裡的人得知真相後都誇李玉良太仁義。有一個叫荷花的女子早就愛慕李玉良,她得知真相後是又驚又喜,立刻就找媒婆去提親。
荷花人如其名,生的清新脫俗,美不勝收,而且勤勞善良,周氏和李玉良都很滿意,很快二人就成了親。
成親之後,王大寶就在鎮上買了兩間鋪子,兄弟一人一間做起了生意,次年,白靈兒和荷花都生了大胖小子,周氏一下子得兩個大孫子,睡覺都能笑醒。
兄弟倆的生意越做越大,後來成爲當地有名的富商,他們做了一輩子善事,子孫興旺,非富即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