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林毅夫:不要低估中國經濟潛力

名家觀點》林毅夫:不要低估中國經濟潛力。(中新社資料照)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8日在大陸《經濟日報》頭版撰文指出,高品質發展,是以高品質爲導向的發展,在發展基礎上實現高品質,這就需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林毅夫表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從發展階段來看,中國大陸當前在創新方面具備三個優勢。一是後發優勢。作爲開發中國家,除了原始創新,還擁有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作爲創新來源的後來者優勢。二是換道超車優勢。以數位爲生產要素的新經濟方興未艾,其特性是新技術研發週期較短、人力資本投入較大。三是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遭遇國際格局加速演進、外部打壓遏制而被「卡脖子」的問題,是中國在利用後發優勢進行追趕時面對的困難。

除了這些創新優勢,中國還有人口品質紅利的優勢。實現經濟增長,最重要的是有效勞動。而且,人工智慧的發展也將減輕勞動力數量對經濟增長帶來的挑戰。

同時,中國還具有很強的國內市場優勢。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一大市場,即使用市場匯率計算,也是世界第二大市場。

林毅夫表示,綜合來看,中國經濟還有很大的增長潛力。當然,這是從供給側的技術可能性分析得出的結論。在落實過程中,還需要考慮實現雙碳目標、綠色發展、縮小地區和城鄉差距、照顧弱勢羣體以及應對國內外各種「黑天鵝」「灰犀牛」問題。若能用好上述優勢並穩妥解決好這些問題,每年實現平穩的經濟中高速增長是完全有可能的。

林毅夫強調,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揮潛在優勢,擴大開放、增強合作、提振信心,讓經濟實際增長率儘可能接近潛在增長率,對中國和世界都至關重要。

第一,擴大開放有利於中國和世界。從中國角度看,實行對外開放,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是取得增長奇蹟的重要原因,也是未來中國經濟成功實現高品質發展的關鍵。同時,中國的開放和發展也是其他國家的機遇。數據顯示,2008年以來,中國每年爲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在25%至30%之間,如果能保持這一貢獻率,其他國家出於自身就業、社會穩定和發展的考慮,會高度重視中國大市場,中國也將因此獲得有利於自身發展的國際環境。具體而言,應進一步促進外貿穩規模、優結構,合理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高標準落實外資國民待遇,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推進制度型開放,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等等。以擴大開放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既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需要,也是應對化解外部風險的最好辦法。

第二,增強合作是必由之路。目前中國和發達國家的收入水準、勞動生產率以及產業結構、技術水準相比,還有不小差距,同時這也表明中國在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上還有很大空間。而創新是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基礎,對此,中國不僅要展開與其他國家的技術合作,還要在政策協調、全球治理、綠色環保等方面增強國際合作,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第三,提振信心需要從供給和需求兩方面入手。當企業對經濟增長的信心不足,未來預期轉弱,投資將隨之下降,帶來供給的減少,從而衝擊供應鏈,並進一步傳導影響就業形勢。當個人對經濟增長的信心不足,就業和收入的預期下降,消費和最終需求將會明顯收縮。可以說,對經濟增長而言,信心比黃金更重要。未來的經濟政策,一方面需要提升企業家和投資者的信心,另一方面也要增強消費者對收入增長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