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和中與對決國民黨的矛盾

民進黨立委許添財在訪問中國大陸回臺以後,曾經引用亞當史密談話說:「我已經預見這是個偉大的國家,但我說不出來爲什麼。」

10年前只要去過大陸的臺灣人民,還會具有臺灣的優越感,但現在再到大陸的臺灣民衆,不但已經沒有臺灣的優越感,反而會羨慕大陸經濟發展速度,可以說這10年來大陸是在求進,臺灣卻是在求退。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

其實,許添財預見大陸是個「偉大的國家」,並非先知。2004年美國學者雷默就以「北京共識」稱呼中國大陸的發展模式,他認爲「北京共識」將可在美國的「華盛頓共識」以外,成爲另一種國家發展模式,來讓全球國家作爲發展的典範

這10年來雷默的「北京共識」已經受到各方正反面的迴應,只是「北京共識」在提出之時,大陸的經濟發展還沒有像後來的快速。當時,大陸最重要的基礎建設主要是在高速公路全面開拓,而現在大陸最引人注目的是高速鐵路的開發,甚至已經完成全球最長的廣州到北京的高鐵,未來如果「四縱四橫」的高鐵規畫全面完成,大陸成爲一個「偉大的國家」將不是虛言

相反的,2004年到2008年的臺灣,除了不斷的在統獨鬥爭中混過,2008年馬英九就任以後,雖然努力的希望和大陸的經濟發展接軌,但是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的發生,讓臺灣的發展變成一種停滯的狀態,臺灣的發展這10年來已經被大陸遠遠的甩在後面,這倒是可以用「10年河東、10年河西」來加以形容

儘管臺灣的發展已經被大陸甩在後面,但是國內的統獨內耗還是沒有停止,這不得不讓已經去過大陸訪問的謝長廷也感到憂心,所以他在近日的一場演講會中就說,民進黨首要敵人國民黨,而非共產黨,若選舉都被操作成統獨決戰,中國除了支持國民黨外別無選擇。因此,他就提出民進黨應該採取「親美、和中、對決國民黨」的策略,而不再把中國大陸當成洪水猛獸

謝長廷的邏輯是:民進黨要避免陷入「統獨大戰」才能取勝國民黨來贏得政權,所以應該「和中」。這就有兩個矛盾,一是和中必須放棄臺獨黨綱,民進黨做不到。二是如果要放棄臺獨黨綱又爲何必須對決國民黨? 民進黨的策略如果改成藍紅綠「三方同盟」,纔有辦法跳出統獨意識型態的決戰,對臺灣的發展纔會有利。

那麼藍紅綠又該如何形成「三方同盟」呢?這是早期解釋臺灣發展策略常被使用的話語,也就是政府資金外資僑資共同結盟成一種「三角策略」,讓原本資金短缺的臺灣,可以從「進口替代」開始,最後變成「出口導向」的策略,這也是政府遷臺之初能夠讓臺灣經濟快速起飛的策略。

只是,政府要引進陸資,但是民進黨卻擔心臺灣主權未來可能被大陸買去,所以一直排擠陸資登臺,對陸客陸生也多方排擠,這種作法還是無法形成「三方同盟」的策略。民進黨如果還是不斷對陸資、陸客、陸生多方排擠,那麼臺灣的統獨之戰就不可能被打破,對臺灣的經濟發展也不可能有好處。

所以民進黨在構想臺灣的發展策略,不能老是以政治思維着手,只要民進黨一直存在「對決國民黨」,想必大陸也不可能去支持一直在大陸政策和臺灣主權之間徘徊的民進黨,再多的「和中」策略,最後仍然會被化爲泡沫

三方同盟跳脫統獨

因此,當許添財預見一個「偉大的國家」,只要碰上謝長廷擺脫不了「對決國民黨」的想法,再偉大的國家,也不可能變成臺灣經濟發展的支撐。

畢竟,大陸對臺「讓利」或「惠臺措施,就像大陸總理溫家寶所說必須有一個「你是我兄弟」的前提,缺少這個前提,大陸不可能永遠對臺讓利,也不可能去支持一個還存在「臺獨黨綱」的民進黨,這是民進黨想要「和中」的最大障礙。民進黨唯有改變政治思維,從經濟的角度來思考臺灣的發展,臺灣纔有再起的一天。

作者爲臺灣戰略學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