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ye估值崩了,但它沒輸

關於這位「過氣」巨頭,業內人士有話要說。

作者 | 劉簡

編輯 | 文靚

昨晚,Mobileye正式登陸納斯達克,股價一度上漲近四成。恰如其2014年首次登陸美股的第一天一樣,漲幅達到50%。

這樣的表現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畢竟近期關於Mobileye市值崩塌、流血上市的言論不絕於耳,甚至不乏吃瓜羣衆等着看Mobileye破發的好戲。隨後,Argo AI傳來了今天關停清算的消息,再聯想到日前Aurora尋求賣身,一種巨大的割裂感撲面而來。

儘管相比英特爾最初預期的500億美元估值幾近腰斬,但從市場大環境來看,Mobileye似乎依然是“solid”的。

Mobileye值多少錢?

先簡單梳理下Mobileye招股書中的重要指標。(新智駕後臺回覆“Mobileye”,獲取招股書PDF文件)

營收

截至今年7月2日,Mobileye上半年的營收爲8.54億美元,同比增長21.3%,與2019年整體營收相當;在過去三個財年裡(2019年到2021年),公司整體營收分別爲8.79、9.67和13.86億美元,表現一年比一年好。

毛利率

自2019年以來,Mobileye毛利率一直比較穩健,2022年上半年Mobileye的毛利率爲47%,2019年到2021年毛利率分別爲48%、39%、47%。

研發支出

研發支出是Mobileye最大的支出項目。光是今年上半年,Mobileye的研發支出就達到了3.5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多出1.2億美元;過去三年中,研發支出最高佔到總營收的46%,最低也有39%,高於同行水平。

淨虧損

截至今年7月2日,Mobileye上半年的淨虧損爲0.6億美元,2019年到2021年淨虧損分別爲3.28、1.96、0.75億美金。雖未實現收支平衡,但淨虧損在逐年縮小。

另外,Mobileye的招股書上也介紹了其近些年的出貨情況。

今年上半年,Mobileye已經賣掉了1590萬顆芯片,並拿到了 3700 萬顆的訂單。2019年至2021年,Mobileye的芯片出貨量分別爲1750萬、1970萬、2810萬。

截至今年10月1日,Mobileye解決方案已經安裝在800款車型,超過1.25億輛汽車上。預計到2030年,其ADAS解決方案將部署在超過2.7億輛汽車上。

總體看下來,這些指標都在向外界釋放積極的信號,這也一部分解釋了爲什麼Mobileye能夠逆勢上漲一波。

至於Mobileye預期估值的大幅下調,一來可能是所有美國高科技企業當下在股市面臨的普遍困境,今年,算得上是美國科技股IPO行情最糟糕的一年;二來,也與Mobileye自身發展以及高級別自動駕駛短期內較難實現大規模落地有關。

根據Gartner的研究報告,主流場景的自動駕駛落地還需要超過10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行業會持續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因此,當下Mobileye的股價也並不能完全代表一切。

智能駕駛投資人黃曉偉表示,

中短期來看,Mobileye有可能跌到50億美金,也有可能漲到1000億美金。

對於汽車行業而言,中短期的經濟衰退和蕭條會引發全球汽車消費的收緊,導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節奏放緩,這種變化會促成經濟基本面的波動。而相關的科技股對這種變化最爲敏感,定價幅度會受到相當大的影響,暴跌和瘋漲就在一念之間。

長期來看,高級自動駕駛的規模落地遠沒有到來,在歷史的長河中,極少有公司可以長期維繫領先的技術迭代能力。即便現階段Mobileye在L2市場是當之無愧的王者,但也正面臨着許多挑戰。Mobileye擺脫技術路徑依賴能力有多強,目前未知。

從這些角度來看,Mobileye中長期的估值邏輯均不穩定,未來股價漂移會成爲大概率事件。

傲慢與偏見

如前所言,Mobileye仍擁有超70%的L2市場份額,但隨着智能駕駛技術不斷進階,Mobileye原有的一套打法正在慢慢失效,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客戶大量流失,尤其是中國客戶。

根據Mobileye的招股書,中國市場是其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市場。

然而,近兩年,國內諸多追求前沿智駕體驗的車企已轉向英偉達的懷抱,中國本土的車載芯片也在慢慢崛起。這也帶來一個問題——Mobileye的業務越來越集中於少數客戶。

數據顯示,Mobileye的前三大客戶佔其今年上半年收入的 73%,高於2019年全年的62%。這意味着,一旦這些客戶向其他芯片供應商倒戈,可能會給Mobileye帶來難以忽視的打擊。

在高等級自動駕駛芯片市場不斷被蠶食的大背景下,圈內曾一度出現了「Mobileye 掉隊」的論調,論據主要有以下幾點:

誠然,這些都是Mobileye過去、現在、甚至未來都會遭人詬病的問題,但一向被認爲“傲慢的”Mobileye已經嘗試做出改變,試圖打破外界的偏見。

算力大躍進?

今年初,Mobileye 一口氣連發三款新品,其中包括旗下首款 L4 級別自動駕駛芯片新品 EyeQ® Ultra™。

相比英偉達動輒2000TOPS的算力,EyeQ® Ultra™的176TOPS多少顯得有點拿不上臺面。

但對於 Mobileye而言,這已經是一種算力大躍進——2020 年的發佈的最新一代EyeQ® 5芯片只有24 TOPS;再往前的EyeQ® 4更低,只有2.5TOPS。

當然,誰也不能否認算力在高等級智能駕駛應用中的重要性,但在商業模式不同的情況下,有多位業內人士向新智駕表示,常見的「以算力論英雄」的評判標準並不完全成立。

以Mobileye、英偉達、地平線三位代表性玩家爲例。Mobileye的商業模式是基於芯片打包算法賣給車企,算力只要能夠支撐算法的運轉就足夠了;而英偉達和地平線更像是賣芯片平臺,算力越大,車企就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也就是說,Mobileye的優勢在於算法效果,而英偉達和地平線的優勢在於算力資源。

就好比開餐館,Mobileye能夠向車企提供速食套餐,方便快捷,味道也不錯,但無法根據個人口味進行搭配。現在,一些車企想要親自下廚,英偉達和地平線則可以根據車企的需求提供廚房和食材,車企怎麼搭配食材,很大程度上能夠自己決定。

換言之,由於每家車企的能力和需求各不相同,對於芯片產品的選擇也就不同。

國內某車載芯片企業高管透露,特斯拉自研的FSD芯片單顆72TOPS,兩顆144TOPS,但在實際應用當中,它所呈現的感知效果比英偉達芯片疊加出來的200-600TOPS效果還要好。

這背後也涉及到車企的算力利用率問題。

如果車企沒有深度瞭解芯片行業,以及不能夠將芯片的能力最大化發揮出來,很容易在智能化創新的過程中遇到天花板,或是付出更高的成本。

“消費電子行業那一套算力競賽的現象已經傳導到了汽車領域,這是一種非理性的狀態。”他說道。

走向開放?

除了算力,Mobileye被吐槽最多的還有開放度的問題。

作爲ADAS時代的開創者,Mobileye曾以芯片打包算法的商業模式撐起了L2市場的一片天。

然而,隨着車企對智能化體驗的需求越來越高,以往黑盒的合作方式已無法滿足其自主可控的需求,也無法幫助車企通過車輛採集的數據來形成自我的競爭力,再加上數據監管政策日益收緊,國內車企會更加傾向於尋求更開放的合作。

一向高冷的Mobileye也開始有所鬆動,併發布軟件開發工具包EyeQ Kit,幫助車企實現定製開發。

目前尚且不知道該工具包能發揮多大的作用,以及Mobileye能開放到何種程度。但某造車新勢力一員工表示,如果沒有完整的工具鏈和對外接口,就無法談“開放”。而且,開發用的文檔手冊需要多年的積累才能完成,車企能不能用好,又是另外一回事。

厚積薄發?

從時間線看Mobileye今年發佈的EyeQ® Ultra™顯得有些遲,批量上車的時間也會相應地後移。

據瞭解,Mobileye EyeQ芯片的迭代速度是3-4年,而英偉達和高通的產品更新週期爲1-2年。在EyeQ® Ultra™ 2023年供貨的時候,英偉達高達2000TOPS的Thor芯片即將送測。

在很多人眼中,慢就是“原罪”。

針對此事,新智駕詢問了相關專業人士。

在對方看來,三年的迭代週期並不是一個難以接受的節奏,在較爲傳統的Tier1思維方式中,其實零部件的更新並沒有特別迅速。而且過去三年正是Mobileye與英特爾整合的關鍵時期,新產品的規劃也需要與英特爾集團的戰略進行配合。

該專業人士認爲,高級的自動駕駛芯片架構遠複雜於ADAS芯片架構,還是要經過思考和沉澱,才能夠在後期走得更快。不過,EyeQ® Ultra™還沒量產,實際使用體驗誰也無法評定。

爲了實現算法的快速迭代、找到芯片性能的最佳平衡點,Mobileye在設計EyeQ® Ultra™之前還打造了一支自動駕駛車隊,併發布了兩款芯片以守住其佔據絕對領先地位的ADAS市場。

其中,EyeQ® 6L 是 EyeQ® 4 的後續產品,用於高能效的入門級和高端(L2)ADAS,已於去年開始提供樣品,預計將於 2023 年年中量產;EyeQ® 6H 能夠實現高端 ADAS 及部分自動駕駛的功能,將於今年開始提供樣品,預計於 2024 年底量產。

種種跡象足以表明,Mobileye確實在努力改變自己。

活下去

在可預見的未來,車企們大概率都會加大對高級自動駕駛的投入,只不過進展有快慢之分。

目前已有的高端智駕芯片供應商並不多,再加上不同車企的需求有差異,短時間內市場一定是供不應求,現在就談論你死我活的終局還太早,Mobileye也完全有可能後來居上。

或許這也是Mobileye拆分上市的目的之一。

一方面,籌集更多的資金、對接更多的渠道,爲其後續的發展儲存糧草;另一方面,擁抱更高的自由度,靈活調整定位,緊盯市場需求,真正從封閉走向開放。

“我們非常希望Mobileye的股價能飛上天,祝福他們!”

儘管估值與預期相去甚遠,但作爲純視覺技術路線的開創者,關於Mobileye上市一事,業內大多數朋友都是祝福且充滿敬意的。

尤其在當下這個寒氣逼人的時間節點,Mobileye好,就是自動駕駛行業好。

最後,好好活着,就還有希望。

四大勢力圍攻,全球自動駕駛「併購」風雲錄

自動駕駛分拆、上市,一門「穩賺不賠」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