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主是誰?為何在安徽?最高等級的武王墩墓揭楚國歷史面紗

武王墩一號大墓發掘現場。(新華社)

雄踞一方的楚國,是戰國七雄之一,據傳幾度遷都。楚人如何生活?楚王的故事真假幾何?至今引人遐想。中國國家文物局日前發佈考古發掘迄今楚國最高等級的墓葬——安徽省淮南市武王墩墓的最新發現,楚國曆史的面紗正被層層揭開。

安徽省淮南市的武王墩墓考古發掘現場。(新華社)

新京報報導,國家文物局4月16日發佈安徽省淮南市武王墩墓考古新發現。據悉,武王墩墓是經科學發掘的迄今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結構最複雜的大型楚國高等級墓葬,爲研究戰國晚期楚國高等級陵墓制度,以及楚國東遷後的歷史文化,提供了系統性考古資料。

武王墩墓位於安徽省淮南市三和鎮,是戰國晚期楚國的高等級大型墓地。

頻被盜 全面搶救性發掘

武王墩墓歷史上多次被盜,爲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國家文物局批准安徽省對武王墩墓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2019年以來,國家文物局指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制定系統的考古工作計劃,開展全面的考古調查、勘探和搶救性發掘,並組織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單位專家駐地指導發掘。

經考古調查、探勘確認,武王墩墓現保存有主墓(一號墓)、墓園、車馬坑、陪葬墓、祭祀坑等重要遺蹟,整個墓園佔地2100餘畝。2020年9月起,一號墓穴發掘工作開始,至2023年11月,完成封土填土發掘。

安徽淮南武王墩主墓木槨室佈局(周邊蓋板揭取後)。(新華社)

報導指出,考古工作者重點對主墓(一號墓)進行了發掘,確認主墓(一號墓)爲一座大型「甲字形」豎穴土坑墓。墓坑近正方形,邊長約50米,墓坑東側有長約42公尺的斜坡墓道。墓坑四壁有逐級內收的階梯共21級,形制規則。

值得注意的是,武王墩一號墓外圍設有獨立陵園,面積近150萬平方公尺。陵園內發現有車馬坑、陪葬墓、祭祀坑等遺蹟。車馬坑位於武王墩一號墓西側,南北長約148米,東西寬約14米,是已發掘探明楚墓車馬坑中最長的一座。

考古人員發現,主墓墓坑中央建有「亞字形」槨室,四周分列8個側室,槨室中部設有棺室,均由長條形枋木構築,頂部覆蓋多層蓋板。

考古團隊制定了具有針對性的現場保護與多學科研究預案,目前已順利提取443根槨蓋板和蓋板上覆的78條竹蓆。

安徽淮南武王墩主墓室出土的部分漆器。(新華社)

是安徽淮南武王墩主墓內出土的部分青銅器。(新華社)

此外,考古學家已提取漆木器、青銅器等編號文物超過千件,包含青銅禮器、生活用器、漆木器、樂器、俑等珍貴文物。

安徽淮南武王墩主墓蓋板上發現的部分墨書文字。(新華社)

考古人員在槨室蓋板上也發現有墨書文字,每塊板上的文字內容不一、數量不等,大部分字跡透過紅外線設備可以清晰辨識,已發現並採集100多句、近千字。

有專家認爲,這些墨書文字是典型的楚系文字。結合文字內容與考古情境判斷,其內容記錄有中槨蓋板放置方位及排序、槨室功能分區等內容,對研究楚國墓葬營建過程、職官制度、名物稱謂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工作人員在對安徽淮南武王墩主墓出土的漆木器進行保護。(新華社)

國家文物局表示,考古團隊已加強提取漆木器等脆弱質文物,在實驗室內進行精細化清理和穩定性保護,並同步開展墓葬碳-14測年、木材樹種鑑定、槨蓋板墨書紅外線辨識、漆器及紡織品材料偵測與製程研究、墓葬埋藏環境分析等多學科研究工作。這些工作讓考古團隊已初步獲得竹蓆和槨蓋板的測年數據,確定槨蓋板樹種、漆器表面顯色物質成分、部分紡織品材質和工藝等。

有考古專家指出,武王墩主墓規模龐大、內涵豐富,應爲楚國最高等級的喪葬禮制。其年代處在封建國家體系趨於解體、大一統國家即將孕育形成的關鍵時期,爲研究周、秦、楚、漢歷史演變和秦漢中央集權大一統國家及文化形成,以及楚國東遷江淮以後的社會生活面貌和歷史文化圖景,提供了系統性的科學考古資料。

專家也表示,墓主可能爲楚考烈王。

媒體記者在武王墩墓考古實驗室內拍攝一件該墓出土的附耳子母口銅鼎。(新華社)

楚墓6問 爲何在安徽? 墓主身分仍是謎

1.這個墓高端不?發掘到哪一步了?

答:這個墓確實上「檔次」。武王墩一號墓(主墓)封土底部直徑超過130米,墓口開口邊長約51米,墓坑底部面積超過400平方米,規模巨大,是已發掘楚墓中最大的一座。

棺槨的層數和大小,往往與墓主的身分有關。主墓具有極爲複雜的多重棺槨結構,枋木與薄板依序交替,形成多層封護,整個槨室被分隔爲九室,爲目前所見楚系墓葬分室最多的。

目前,武王墩一號楚墓正在進行槨室內發掘,計劃在高溫季節到來之前完成主要野外發掘工作,爭取本年度內全面完成一號墓考古發掘任務。記者看到,就算是一根看似平平無奇的木頭,都被保護得很好。考古人員也對墓葬封土、填土及木槨各層均建立了高精度三維數字模型。

2.楚國的墓,咋跑到安徽來了?

答:一提到楚國,大家就會想到「荊楚大地」,而武王墩墓爲何在「江淮地區」?其實,在那個戰亂頻傳的年代,「打不過就跑」是常態,與秦國相愛相殺的楚國就特別喜歡遷都。

西元前241年,「戰國四公子」之一的楚國春申君黃歇組織了戰國史上最後一次合縱攻秦,卻以失敗告終。楚國害怕秦國報復,於是把國都遷往壽春,也就是如今的安徽省淮南市壽縣。

歷經800餘年,楚國的「餘暉」落在了壽春。

3.墓主究竟是誰?

答:還不知道。壽春作爲楚國最後一座都城,歷經楚考烈王、楚幽王、楚哀王、楚王負芻四王。楚哀王即位不久就被殺,末代楚王負芻被秦王俘虜,所以,此二王被依制下葬的可能性較小。楚幽王墓已探明位於今淮南市謝家集區雙廟村,排除法只剩下楚幽王的父親-楚考烈王了。

不過,這只是推測,目前還沒有實證。考古發掘是嚴肅的科學,不容臆想或推測。專家表示,此次考古發掘將進一步尋找楚簡、大型青銅器銘文等關鍵證據作爲墓主身分的認定。

楚考烈王何許人也?他曾是秦國的「人質」,是秦王的正牌女婿,後在春申君黃歇的幫助下逃歸楚國,繼承王位,成爲楚國第39任王。成語「毛遂自薦」也和楚考烈王有關─毛遂隨趙國平原君出使楚國,面見的就是楚考烈王。

安徽淮南武王墩主墓室東1室文物出土情況。(新華社)

4.墓裡有沒有什麼文字記載?

答:有!槨室蓋板上發現了大量墨書文字,已發現並採集近千字,是典型楚系文字。文字標示蓋板的位置與各側室的功能,對研究楚國墓葬營建過程、職官制度、名物稱謂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未來,考古人員也將對蒐集到的文字進行釋讀。

5.這個墓的考古還有什麼重大意義?

答:透過此次考古發掘,能進一步瞭解楚國喪葬制度、職官制度等,可用於研究楚國東遷以後的社會生活面貌及歷史文化圖景。

更大的意義在於,楚國是當時最發達、最強大的國家之一,最早產生縣制,對大一統產生深遠影響。墓主生活在中國正式建立大一統國家的「前夜」,爲研究周、秦、楚、漢歷史演變和秦漢中央集權大一統國家及文化形成,提供了系統性的科學考古資料。

6.爲什麼叫武王墩?

答:武王墩只是一個地名,是流傳下來的稱呼。有人猜可能是當年的守陵之人稱墓主爲吾王,久而久之或許變成了武王,也可能是負芻五年,楚國被秦所滅,以「五」字紀念,進而傳爲「武」。當然,這些僅僅是民間的猜測,目前尚未有實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