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財直擊|什麼是深中通道:460億投資築起“科技之橋”,7年建設開闢灣區“黃金走廊”
6月30日下午3時整,一輛綠色粵港直通巴士打頭,率先通過了翠亨東收費站,緊隨其後,一批社會車輛駛上大橋,朝着深圳方向疾馳而去;深中跨市公交在同一時間投入了運營,兩條線路在當日即達到最大運力負荷,車票全部售罄。
深中通道正式通車試運營,此時距離2016年底西人工島在伶仃洋落下“第一子”已過去七年多時間,前前後後,共計約460億元投向了這項“超級工程”。超長建設週期背後,深中通道究竟有着怎樣的艱辛歷程?斥巨資在黃金內灣“A”字形交通骨架畫出的關鍵一“橫”能多大程度撬動大灣區發展?
長期以來,伶仃洋之上,北有虎門大橋聯通廣州與東莞,南有港珠澳大橋連接珠海、澳門與香港三地,而如今,深中通道的正式通車運營,自深圳機場互通立交,向西跨越伶仃洋海域,在中山市馬鞍島落腳,以半小時的車程打通了“深莞惠”與“珠中江”兩大都市圈間的經濟動脈。
按照業內人士判斷,珠江口東西兩岸的要素流通勢必得以加速,中山將向東承接新的科技機遇、深圳將向西拓展更廣闊的產業腹地,東莞、惠州乃至珠海、江門等地也或將重塑其生態地位,大灣區將書寫更多“雙向奔赴”的美好序章。
科技之橋:創下十項世界之最
6月27日,謝義東站在大橋上,難掩激動。這時,距深中通道通車僅餘三天。
這位來自廣船國際的工程師,擔任了深中通道GK01標項目副總工;自2018年加入,他幾乎見證了整條通道的從無到有。一家造船企業,爲何會同深中通道結緣?
“深中通道有雙向8車道,傳統混凝土強度已無法滿足這種超寬超深的結構,因而我們採取了鋼殼混凝土結構,而鋼殼製造恰恰是廣船國際的強項。”謝義東還記得,如此大規模的鋼殼混凝土隧道工程在全世界尚沒有先例,前期,“跨界”造橋的廣船國際團隊十分忐忑,直到第一環節交付,大家心裡的石頭才稍稍落地。
他介紹,鋼殼混凝土結構設計猶如“三明治”,混凝土充當夾心,澆灌兩層鋼殼中間,即使面對地震也能抵擋住衝擊波;此外,深中通道採取的推出式終接頭,也爲世界首創,推出段如同一隻巨型抽屜,合龍對接精度被控制在2.5毫米內。
保利長大一分公司黨委委員、S08與S12標項目經理吳旭東比謝義東更早一年加入深中通道團隊,負責沉管隧道E24-32管節生產工作。其團隊早在2015年底就開始接觸深中通道項目,但直到2018年年初才中標。
中間的漫長的兩年多時間裡,是大量的試驗、裝備研發與前期跟蹤。“項目一旦開工便沒有試錯的機會,我們只能將試驗環節前置,做好充足準備。”吳旭東1說。
以1666米跨度的深中大橋爲例,超長跨度的海上大橋對材料耐腐蝕性、建造工藝與設備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吳旭東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早期,橋墩內鋼筋需要靠人工一根一根在現場綁紮成型,再澆築混凝土;但在深中通道的建設中,主塔鋼筋骨架已經可以在工廠內實現成品化並運抵現場,再用大型起重設備整體吊裝完成,工程效率、質量和安全性都有了明顯提升,人工需求也大幅減少。
以謝義東、吳旭東等人的故事爲縮影,深中通道艱辛籌備的漫長曆程,凝結了來自各界的前沿技術,也見證了中國基建水平的一個飛跨。這項集成了橋、島、隧多元元素的“超級工程”,創下了至少十項世界之最:
通道要滿足伶仃西航道30萬噸級船舶通航需求,於是建成了世界最大跨徑全離岸海中懸索橋跨越該航道,以76.5米的通航淨高創下世界之最;要實現與深圳機場及前海核心區快速交通轉換,於是推出了世界首例高速水下樞紐互通方案;要在伶仃洋中灘實現橋隧交通轉換,於是建造了一座人工島……
而這座科技之橋的“科技追求”即便在建成後的運維階段也未停止。
據悉,深中通道在全線佈設下“黑科技”,視頻監控系統、事件檢測系統、自動滅火設施、巡檢機器人等構建起了完整的應急預案體系。其對內可檢測跟蹤超溫車輛,對外則融合氣象數據進行災害預警,並能在突發事件後的第一時間聯動周邊消防救援、公安交警、醫療、應急等單位共同完成處置。
這是一座超級工程、科技成果的集中展現,更是粵港澳大灣區深度融合的里程碑。
黃金走廊:開啓世界級城市羣新里程
6月30日,第一批車輛駛上大橋。此時,距離2016年年底西人工島先行開建已過去七年多時間,前後工約460億元投入了這項浩大工程。斥巨資建成的深中通道,能否撬動更大的經濟能級?
在吳旭東看來,如果單看66元/標準車次的通行收費,短時間內當然很難收回成本,但項目更大的意義在於,推動珠江口兩岸經濟、民生實現一體化發展,在更大範圍內釋放乘數效應、輻射效應,這一價值將是不可估量的,相信通車後深中通道將迎來爆滿。
事實證明,這條深中通道一開通就有了堵車跡象,大批社會車輛涌上了大橋。吳旭東感慨道:“這勢必成爲一條真正的黃金通道。”
在A字形的珠江入海口,“深莞惠”與“珠中江”隔海相望。每天,數以萬計的資金、貨物與人流在兩岸之間交換,鍛造了大灣區經濟密度最高的地段之一。然而,兩岸之間大橋的密度還不高,過去自中山前往深圳,不得不北上借道廣州;一個圈子繞下來,便需要兩個小時。
而深中通道架起後,便爲這一黃金內灣“A”字形交通網絡骨架添上了關鍵一“橫”,兩城通達壓縮了四分之三的時間,半小時通勤時代真正降臨。
這架珠江東西兩岸之間的直連通道,預計將帶來洶涌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交換,也將催生一批兩城通勤往返的“深中候鳥”。據預估,深中通道通車後,每天有望迎來8萬—10萬標準小汽車的車流量。
對此,平均15—20分鐘一班的兩條跨市公交線路、文旅專線已做好準備。
從更廣範圍來看,通過深度嵌套相接的密集路網,自深中通道深圳側向西行駛,可前往中山、江門、廣州、佛山、珠海、澳門及粵西的陽江、茂名、湛江等;自中山側向東行駛,則可以抵達深圳、香港、惠州、東莞等地……
隨着南中高速萬頃沙支線於年內建成,南沙往深圳車程將縮短至20分鐘。規劃中的萬頃沙服務區將是一個融合了交通、旅遊、休閒、商務功能的門戶型服務區。
既廣佛、廣清後,深中“同城”開啓,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羣將更緊密地融合在一起。
席捲而來的人流背後,是更深層次的產業協同。以深中爲例,2023年兩市達成31項技術交易,合同金額共計5370萬元,同比增長144%;雙方還開啓了聯手招商,尤其是在與深中通道相銜的翠亨新區,約七成的招商項目來自深圳。
在深中通道通車後,兩地產業契合度勢必將進一步磨合。近幾年來,中山不斷“東進”,大範圍掀起的工改已爲迎接“潑天”產業備好土地。翠亨新區確立的“4+X”的產業體系中,“X”便是指深圳重點發展的未來產業。
然而,從雙城到同城,不僅考驗硬件是否通達,還要看軟件是否契合。日前,《推動深圳市中山市住房公積金融合發展合作協議》已簽署,兩地住房公積金互認互通再進一步;此外,中山同深圳寶安、龍華兩區已有300多個通辦事項……隨着交流進一步密切,更廣領域內的公共服務一體化有待開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