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臭氧層破洞擴大至2400萬平方公里 比3個澳洲大
▲大氣層破洞。(圖/翻攝自Facebook/NASA Earth)
科學家於1982年首次在南極上空觀察到臭氧層破洞,這破洞面積會隨着時間而變換大小。去年10月中它縮到1630 萬平方公里,是有史以來面積最小的一次,然而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臭氧層破洞又變大,並在今年8月中迅速的擴張,在10月初面積達到2400萬平方公里,這大約是3個澳洲大,或者是663個臺灣大。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表示,強烈的極地渦流是導致臭氧層破洞的主要原因,而次要原因是因爲在負78度的極地下會產生極地平流層雲(Polar Stratospheric Clouds),雲中的小冰晶經太陽光照射後就會產生化學反應,這些化學反應會大量消耗臭氧,當保護臭樣層的臭氣被消耗光,臭氧層就會開始破洞。
目前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哥白尼大氣監測局( Copernicus Atmosphere Monitoring Service)、美國太空總署(NASA)、以及加拿大環境和氣候變化部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Change Canada)正在同時觀察南極臭氧層破洞的變化。哥白尼大氣監測局局長佩奇(Vincent-Henri Peuch)表示,每年臭氧層的變化都蠻大的,有時會急速擴散,有時也會變小,大家還是要節能減碳愛護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