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政策何去何從?
三黨總統候選人 能源政策一覽
臺灣要做到GDP成長又要兼顧節能減碳,能源結構還要將零碳排的核能排除,工總理事長苗豐強直言:「這是相互矛盾的」,政府2050淨零轉型路徑圖,如果不考慮核能,「這個數學是加不起來的」。
2024總統大選,決定臺灣的能源政策。不管誰當選,淨零碳排、核能的問題都必須積極處理,而解決能源問題的解藥,也是這屆選民關切的重點。
日前九大工商團體邀三黨總統候選人談國家經濟政策,與會企業無一例外,非常關心能源與淨零課題。電電公會理事長李詩欽坦言,企業憂心是肯定的,因爲三人唯一的共識是,都承認臺灣能源轉型延宕。
對目前國家能源政策,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直指,天然氣發電的佔比35.7%,未來規劃佔50%,不但與淨零碳排目標相違背,也過於依賴進口天然氣能源,企業界就永遠都會有「斷氣、斷電」憂慮。
商總理事長許舒博也說,臺灣沒有任何天然資源可以發電,2050要淨零又不要核能,「這是做不到的空話」,核能應列爲選項之一,現在政府用政治考量完全排除,是沒有必要的,況且COP28中多國倡議,要在2050年將核電產能提高至2020年的3倍。
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指出,核能是科學問題,國內供電應用科學角度來看。臺灣雖爲製造大國,但人均碳排量爲10.71公噸,是全球平均值的2.63倍,在產業發展與淨零碳排之間面臨抉擇關鍵,臺灣缺乏天然資源,能源政策、電力結構與電價環環相扣,爲了達到2050淨零排放目標,政府應參考國際能源發展趨勢,對於任何形式的能源選項,應以科學的角度進行評估。
苗豐強認爲,從科學、數學來看,臺灣要達到2050淨零碳排,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從能源結構着手,零碳排的核電不應從能源選項中排除,若不考慮核能,就要有更好辦法,但前題必須用科學、數學、邏輯檢視,當歐盟將核能列爲綠能,COP28也有倡議下,這已經是數學、邏輯與科學的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