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說話嗎?談話老是講自己和錢 小心hold不住朋友圈

▲在朋友圈裡,有的人說話就是感覺特別有趣,能夠吸引衆人的注意。(圖/視覺中國CFP提供)

作者:微博粉絲破5千萬、百萬暢銷作家蘇芩摘自:麥田出版《你要世俗地活着,才能hold未來》

●精選書摘

有些人,相處越久你越愛他。這種時間深處的依戀,與一個人自身的豐富趣味有關。也不是所有漫長的時間都會讓感情和感覺變得粗糙,如果是一個有豐沛情感和趣味的人,總會給人過目難忘的驚喜。

你會說話嗎?

別覺得這樣的問題很蠢。會說話的人不一定說得好話。如果你的話題永遠圍繞在不恰當的地方。

作爲一個想要征服社會、獲得全民肯定的人,要儘可能地避免談論兩類事情:自己和錢。談話主題永遠圍繞着「自己」的人太過主觀、自我,周圍人聽在耳朵裡,覺得你是在出鋒頭,炫耀自己。愛談錢是中國人的通病,但話題過多地圍繞在錢、物質上面,會給人留下功利印象,從而對你樹起心理防護欄。具體例子來講是這樣的。

在任何一個公共場合,隨便聽也會發現:越來越多人談話的主題都是緊緊固定在「我」身上。兩個女孩子會這樣談話:「我上週剛剛去香港購物。」「我最討厭這種蘋果餅。」「我很喜歡新出的那款彩妝。」「我一點也不喜歡新買的那條裙子。」…… 好姊妹倆談得熱鬧,表面看起來沒有任何問題,但如果把這些話逐句記錄下來,你會發現十分荒謬。一對一答間幾乎不帶有任何邏輯關係。她們不是在談話,而是都在自說自話,充其量是爲了給自己找個聽衆。雖然,對面的那個聽衆也僅僅是跟她抱有同樣目的的人。記住女人之交的不變定律:大多數女人之間的友誼基本上都是靠傾訴來維繫的。一旦一方對另一方的傾訴表現出不耐煩的情緒,友誼,可能便沒有存在的理由了。很多女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人人都覺得自己是獨一無二的,人人都不希望把世界的主角讓給他人來做。但想要得到別人的喜歡,至少,你該懂得不要總是跟別人搶戲。總是把自己定位爲談話的主角,那是一種「戲霸」的表現。

再就是談錢。不少人有關心物價的喜好。「你這件衣服多少錢?」「這頓飯要花多少錢?」「你們上次旅行共用了多少錢?」好啦好啦,不要再說了!這麼關心money,到底是有多缺錢啊你?!在某些人眼裡,賺錢是人生觀花錢價值觀,談錢則是社會觀。作爲一個社會人,一切對於錢財過於仔細的關心都散發着令人反感的貪婪氣味!可笑的是,有些還不夠成熟的「菜鳥」剛剛進入社會,爲了佯裝老練,偏要口口聲聲「世故」不離口!別扯了!在「人精」遍地的世道,這青澀的伎倆簡直讓人失笑。還是那句話:錢是你獲得自由的一種工具,而不是用來裝酷利器——尤其是在與人交談時。

說到這裡,你再想想看:自己真的會說話嗎?

Belinda順便爲我們更新了一下心理暗示語的概念:「要知道人的心理共性:只能記住自己願意記住的東西,不願意記住的東西會選擇視而不見。遵循這樣的規律,心理學家專門制定了兩套受人歡迎和不受歡迎的詞語列表。」

受歡迎的詞語比如:愛、幸福、快樂、舒服、金錢、安全、新鮮、容易、利益、值得、信賴、價值、保證、發現、真實、健康、漂亮、優雅、活潑……

不受歡迎的詞語比如:悲傷、困難、成本、辛苦、損害、死亡、破壞、合約、簽名、擔憂、出售、購買、責任、義務、失敗、壓力、價格、錯誤、交易……

從這兩組詞語中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對於輕鬆、愉悅、能夠瞬間感受到天降好運任何事物大家都是願意相信和記住的,所以那麼多騙子用低劣的騙術行騙,卻屢屢有人上當,皆是因爲打中了人心對好運氣的需求點;而對那些刻板的帶有壓力和規範性的東西,大家本能上是排斥的,活着已經很累,誰都希望在壓力的世界中,能夠有機會不去想「壓力」這回事。

舉個例子來說吧,同樣說一個人不會說話,用消極詞語來表達是這樣的:「這人說話尖酸刻薄!」「尖酸刻薄」作爲一個標準的消極詞語,會立刻在對方心理上產生強烈的厭惡感,怒從心頭起!可換一套表達方式,可以是這樣的:「這人說話不夠委婉,你還可以更有親和力一些。」「委婉」、「親和力」都屬積極詞語,雖然加上了否定前提,但攻擊力度並不強,對方反而更容易接受你的觀點和建議。

社交生活中,每個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正面積極資訊,當你想去說服一個人接納你、贊同你,就該學着用積極的方式去感染他。

話語中要盡力避免讓對方產生壓迫的詞語,要在輕鬆的聊天狀態中,漸漸接近他的內心。即便是兩公司的業務代表談判,也不要一張口便是合約、責任、出貨成本、交易價格,這很容易造成對方濃厚的壓迫感,壓迫感一來,往往會挑起人的逆反心,逆反心一來,這場公關戰役就變得複雜化了。說話辦事多些積極的溫度,世界會變得簡單許多。

★本文經麥田出版授權,摘自《你要世俗地活着,才能hold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