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爲何“拋棄”小家電?
五一勞動節到了,
向所有勞動者致敬!
還有一個問題,
你家裡的這些“勞動者”都還好嗎?
一張精緻的碎花桌布、
一口小巧玲瓏的煎鍋,
加一個“萬物皆可炸”的空氣炸鍋
簡單動手,
就可以收穫一頓豐盛且漂亮的午餐。
然後拍一張相片,
發到朋友圈,
收穫一輪點贊,
頓時幸福感滿滿。
當代年輕一代,
也許不是天天在家做飯,
但對做什麼美食用什麼小家電
非常“門兒清”。
據一項數據顯示,
2021年,我國小家電市場5100億元,
有望在2023年超過6000億元。
在這其中,
90後、特別是95後的消費者,
逐漸成爲小家電的主力消費軍,
約佔總消費人數的四成。
如果說“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描述的是古人勞作的場景;
那“機機復機機,家裡塞滿機”
描述的就是一些年輕人家裡廚房的場景:
破壁機、豆漿機、酸奶機、
咖啡機、烤串機、早餐機、
蒸蛋機、麪條機、料理機、
麪包機、拌肉機、烤餅機
先不說用不用,
光擺在那兒,
看着就是煙火氣,
儀式感也已到位。
這屆年輕人,
爲何對小家電這麼鍾情?
科技的發展和“宅經濟”的興起,
造就了小家電蓬勃發展的大環境。
一些年輕人不善於烹飪,
小家電能讓烹飪技巧簡單化。
很多工作交給它,
自己不用太操心;
此外,
年輕消費者對新興事物的接受程度高,
更看中個性和顏值,
還有些“價格敏感”。
相比大家電,
小家電普遍有較高“顏值—價格”比;
同時,智能科技給家務活兒
賦予了社交屬性,
廚房也能成爲“雲社交”場所,
既有人間煙火,
又能曬照分享,
工具加道具,怎能不愛?
不過,小家電市場蓬勃發展的背後,
也遇到邊際效益遞減的困境。
市場需求變大後,
商家入門門檻變低,
導致產品質量良莠不齊。
過度迎合年輕消費者,
也讓廠商陷入“重營銷、輕研發”的漩渦,
“高顏值+低價”成了
幾乎等同於質量差。
同時,一些消費者也是“三分鐘熱度”,
“種草”後購入,
使用幾次立刻“解毒”:
“它沒有想象得那樣方便”、
“它沒讓我的生活變得更精緻”、
“我的廚藝不支持我使用這些產品”
體驗幾次後,
小家電只配在角落裡吃灰。
在二手商品銷售平臺上,
麪包機、養生壺、電烤箱等小家電是主流,
很多打着“全新”“九成新”標籤。
今年年初,
某二手商品銷售平臺公佈“十大無用商品”的名單,
破壁機位列其中。
空氣炸鍋則是排名第一的閒置商品。
消費不能被現實誘惑而隨波逐流。
年輕人購買小家電時,
也是在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
他們希望在空閒時候,
能夠從容地感受生活——
好好做一餐美食,
不總吃“垃圾食品”和外賣。
家電不獨屬哪一代人,
也沒有誰能永遠年輕。
真正能讓自己過上健康生活的,
要靠正確的理念,
也要靠主觀能動性,
小家電只是輔助手段。
真正發自內心想幹活的時候,
即使沒有那麼多輔助工具,
也能把生活經營得熱火朝天;
相反,如果只是一時興起,
沒有持續度,
小家電配置得再齊全,
新鮮感一旦冷卻,
小家電就會被貼上無用的標籤,
在家裡佔地兒、礙事兒,
爲了省事,反倒麻煩!
小家電廠商
也應把健康的生活理念融入產品中,
解決消費者的使用“痛點”,
在提升質量的基礎上加大創新,
力爭在操控性、智能性上取得突破,
而不是將幾種產品的功能
簡單整合在一起;
力爭突破圈層,
走向大衆化,
讓小家電成爲家庭必備的電器,
讓存在“吃灰”風險的小家電,
在民衆家裡長久“吃香”起來。
你最愛用哪種小家電?
評論區說說
編輯:張杭
統籌:嶽翔 郭濤
來源: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