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8點見丨北京觀鳥指南來了;年輕人爲何拋棄相親網站?

新聞8點見,多一點洞見。每天早晚8點與你準時相約,眺望更大的世界。春意漸濃、萬物復甦。北京鳥類資源豐富,觀鳥愛好者日益增多。你喜歡觀鳥嗎?這有一份觀鳥指南快收藏。

圖個明白>>>

全額退費、書記被免,沸沸揚揚的重慶燃氣問題,迎來了調查結果。燃氣表準不準也需說得更清楚,只有徹底說清楚,民衆纔不會擔心遭其“背刺”。

民衆目前關於燃氣收費的種種疑問,幾乎都指向了燃氣表本身。圖/ICphoto

據央視新聞報道,4月19日晚舉行的重慶市燃氣調查情況新聞發佈會通報,經過重慶市聯合調查組調查,確認重慶燃氣集團等燃氣企業存在部分市民反映的多計多收燃氣費等問題。

據通報,對已經調查確認多收取的燃氣費,將責成燃氣企業進行全額退款。對於調查發現企業違法違規的問題線索,調查組移交相關部門加快依法處置,現已立案調查14件。重慶燃氣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已經被免。這些,都體現了當地對燃氣問題的重視與嚴肅追責的態度。

從此前的相關報道看,早在2024年初,就陸續有重慶市民在問政平臺上反映,更換智能新氣表後,燃氣費用猛增的情況。當然,這些質疑不一定準確,但不可否認的是,燃氣表的計量問題已經成爲了最大的疑問。相關調查也不妨對此做出更加細緻透明、科學可信的解釋。

毋庸置疑,水電氣暖跟柴米油鹽一樣,都是最基礎的民生,也直接關係到民衆最基本的生活獲得感,絕不容許有人暗中操作、上下其手。此次燃氣問題,無疑是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唯有藉此機會將方方面面的問題徹底解決,纔能有效平息輿論質疑,重新挽回燃氣公司作爲公用事業單位的社會公信力。閱讀全文>>>

隨着“王婆說媒”節目的走紅,相親這一話題再次在年輕人圈層受到熱議。當年輕人幾乎用盡一切渠道拓寬愛情的可能時,傳統婚戀網站卻日漸式微,年輕人爲什麼不用相親網站?

調查顯示,超過三成單身人士目前想找到合適的另一半,其中18%脫單意願非常強烈,也有兩成人表示單身狀態挺好,想繼續保持單身。婚戀平臺分析後發現,在常處於單身焦慮的人羣中,母胎單身和單身三年的人羣佔比達51.39%。曾幾何時,單身青年的相親活動主要依賴於互聯網婚戀平臺,便捷的服務、龐大的數據庫拓展了青年男女交友的渠道。伴隨着婚戀平臺的野蠻生長,只顧推銷、無審覈、侵犯隱私權、信任危機等問題也浮出水面。2017年蘇享茂翟欣欣事件,讓公衆對網絡婚戀平臺的信任危機達到頂峰。婚戀焦慮之下,不少付費用戶成了受害者,婚戀平臺在這個過程中扮演了並不光彩的角色。比達諮詢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僅4成消費者願意線上相親,有34.7%的人羣直接表示不願意,也有25.2%的人羣表示不確定。消費者對於線上婚戀平臺整體消費意願程度低。新式社交平臺的興起不斷蠶食婚戀網站的蛋糕,而傳統婚戀網站的諸多亂象卻在消耗用戶的信任,當越來越多的“90後”“00後”成爲婚戀市場的主力軍,傾向於自由交友的他們只會加速“叛離”傳統婚戀平臺。閱讀全文>>>

“住宅”變“公寓”?燕郊文化大廈43套房源陷產權屬性疑雲。到底是怎麼回事?來看記者發回的報道。

近日,河北省燕郊開發區文化大廈的部分業主向新京報記者反映:“我們最近在辦理房屋過戶時,發現買了十幾年的‘住宅’被改爲‘公寓’性質。”

產權屬性“住宅”如果變成“公寓”,將給業主帶來哪些影響?有業主告訴記者,如果產權屬性是公寓,將不能落戶,進而影響小孩的入學。同時,公寓的契稅會高於住宅。在貸款方面,不同於住宅,公寓的貸款年限較短、首付比例和利率相對較高。此外,在市場價格方面,商業公寓會明顯低於住宅。

從相關調查說明來看,文化大廈530套房源房本產權屬性原本應爲“公寓”,但是後期部分房源被錯誤登記爲“住宅”。

上述調查說明稱,根據《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第三十三條“本條例施行前依法頒發的各類不動產權屬證書和製作的不動產登記簿繼續有效”的規定,業主現持有的原房管局核發的房屋所有權證在未換領不動產權證書之前,仍有法律效力。下一步,對已辦理的151套房屋規劃用途和土地用途登記錯誤的不動產權證,依法予以更正。截至目前,已經有1套房屋用途更正爲公寓。

4月19日上午,新京報記者就此事與燕郊不動產登記中心方面取得聯繫,相關負責人回覆稱:“根據目前瞭解的情況,如果文化大廈的業主需要辦理過戶、證件更正等業務,可以直接來我中心辦理。按照當前的政策,如果之前按照住宅性質辦理房屋手續的,現在不需要補繳稅款就可以直接辦理過戶、更正等手續。”

接下來,已經持有住宅類房屋手續的購房人必須要進行房屋性質更正嗎?該工作人員迴應稱:“目前已經確定,因爲我們之前的數據錯誤導致43套房子性質出現錯誤,如果辦理過戶等手續,確實需要更正爲公寓性質。接下來,將會彙報領導,就業主提出遵照法定程序辦理更正等問題進行研究。”閱讀全文>>>

今年4月23日是第29個世界讀書日,4月份也是我國的全民閱讀月。全民閱讀月期間,新京報書評週刊聯合海淀區,特別推出“我的舊書故事”系列報道。本期我們採訪了作家、藏書人、出版策劃人楊小洲,聽他講述自己與舊書結緣的故事,跟隨他的腳步尋覓那些在京城衚衕巷陌的舊書店。

楊小洲家中的藏書書影。

楊小洲說,很多時候,他對舊書的心理,是一種對逝去了的舊時代的追懷。收藏舊書也是收藏已經過去的一個時代,以及那個時代的審美觀。哪怕就是民國時期封面使用名家毛筆題字,都能使人賞心悅目。收藏舊書有許多講究,書的品相,保存狀況,作者簽名,圖書館的收藏印章,都能體現舊時光的留痕。

“我初來北京時,每到週五下午,都會乘公交車到北大校園內西牆邊那塊自發的二手舊書地攤淘書,那個時期學生購買力不強,二手舊書的賣價也不高,可以買到很多書。”楊小洲說,海淀還有他寫過的府學博古書苑,有段時間他每週都去書店逛,買到過藝文印書館的線裝書《千頃堂書目》《明代版本圖錄初編》等書,遺憾的是這家二手舊書店很多年前關閉了。

楊小洲認爲,從出版的角度而言,海淀是京城較爲適合二手舊書店發展的區域,一來高等學府聚集,方便圖書收集,學人的學術研究需求廣闊,二來學子往來活躍,全國各地來京讀書的學生對圖書渴望深厚,三來北京城裡各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也希望能從老一輩專家教授手裡接過有價值的圖書。閱讀全文>>>

編輯 賈聰聰

設計 張瑤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