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企想當獨角獸 求助國發基金
農委會主委林聰賢(右一)聆聽農業創新育成中心培育優質廠商聖鯛水產科技的營運情況。圖/陳碧芬
臺灣的農業技術世界等級,只是「欠栽培」!農委會以大平臺方式成立的農業創新育成中心,每年培育約8~10家新創農企,將有第一家準備掛牌上櫃,以「農業科技業」身分進入資本市場接受投資人的嚴考,還有國內第一家專業生產寵物草的公司,更多以臺灣獨到技術發展的準生技業者,華陽、中華開發等創投業腳步緊跟。
農委會主委林聰賢表示,臺灣農企有獨角獸的潛在能力,惟金流部份要能強化,現在有農業信保基金支持,計劃向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申請經費,讓目前動輒上百億元的創新創業基金,能用到本地栽培的農企身上。
依據農創中心培育的優質廠商規模、成立年限,適合國發基金的「創業天使計劃」,每件個案覈准額度最高可到新臺幣1,000萬元,以不超過單一營運計劃總金額40%爲限。該項計劃執行近5年來,已協助365案創業團隊圓夢,其中有氣耕技術的「無毒有偶」農企通過申請,最新一期計劃將在9月21日截止收件。
同樣肩負推動創新創業的政策目標,農委會採「大平臺」模式成立農業創新育成中心,聯合所屬農業、林業、水產、畜產試驗所及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4所1院而成,提供涵蓋技術升級、產品開發及商業輔導的全方位服務能量。農委會統計,除今年有8家育成畢業廠商,民國103~106年新進駐達66家,共累計輔導114家進駐廠商,促成產學技轉委託試驗共65件,取得51件政府補助資源與獎項。
農委會表示,農業新創企業需要參與市場,獲得消費者的信任,並取得投資人的認同,在103~106年持續追蹤因此而新增的投資額約臺幣11.1億元,農企營業額增加20.1億元。農委會爲此推薦過8家農企申請登錄興櫃,其中動物疫苗代工業瑞寶基因在財務穩健、投資人期待下,準備明年將以農業科技轉進上櫃,成爲第一家培育農企正式進入資本市場的個案。
林聰賢說,參與農業創新育成中心,不只找到對的方向,更找到對的平臺,產生好的連結,走向更大的舞臺去挑戰。希望每一家公司都能打出一片市場和自有品牌,成爲成功的農企獨角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