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7年花2千萬推「溯源餐廳」 消基會調查:不到2成配合 

▲經基會調查全臺只有19%「溯源餐廳」,批農委會推動不利。(圖/記者崔至雲攝)

記者崔至雲/臺北報導

食品安全意識擡頭,外食族羣對於餐廳食材的「來源」與「安全性」越來越重視,因此農委會於2013年花了2千多萬元開始推行溯源餐廳計劃。但經消基會調查,全臺只有19%「溯源餐廳」,批農委會推動不利,應加強教育宣傳,讓消費者吃的安心。

消基會說明,「溯源餐廳計劃」指的是隻要餐廳業者認同照護消費者健康權益以及環境永續的理念,在供應餐點中儘可能採購「產銷履歷透明」的食材,並標示於菜單、餐廳官網和餐廳明顯處,就是一個「食材溯源」的餐廳。但消基會指出,今年與國際扶輪3521地區成立食安計劃委員會,進行「溯源餐廳」調查,結果竟發現全臺僅有255家餐廳有溯源餐廳標章

調查結果顯示,在大臺北地區抽樣的115家餐廳裡,僅發現22家是「溯源餐廳」,另外的93家(佔81%)並不是「溯源餐廳」。其中,一般餐廳、飯店未參與溯源餐廳的比例高達90%,速食店有80%,反倒是連鎖餐廳參與度較高(31%),但也有69%未參與。

▲消基會呼籲農委會,依據調查結果和業者反應,適時調整「溯源餐廳」制度的推動方式,加強教育和宣傳。(圖/記者崔至雲攝)

消基會指出,農委會推動可溯源、具履歷的「溯源餐廳」,從資料顯示,7年時間花費不少經費,2015年花了550萬元、2016年花費1000萬元、2018年500萬元、2019年400萬元,一直到2020年一樣花費300萬元,總體投入資源相當多。但爲何參加「溯源餐廳」的這麼低?

經消基會詢問餐廳工作人員發現,有41家(44%)餐廳不知道「溯源餐廳」的制度;23家(25%)餐廳的食材宣稱安全(採用具有產銷履歷的食材),但未標示於菜單、餐廳官網和餐廳明顯處,亦未加入「溯源餐廳」的申請;5家(5%)不願意加入;2家(2%)不知如何溯源;2家(2%)正研擬加入申請。由這些答案可以觀察,農政單位推動不利。

消基會指出,這次的調查毋寧是失望的結果,呼籲農委會依據這次的調查結果和業者反應,適時調整「溯源餐廳」制度的推動方式,加強教育和宣傳,讓良法美意得以落實,更期待餐飲經營者資訊設備技術的提升,讓消費端可以直接掃描QR-Code,進入食材溯源的領域,對食材有深入的理解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