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生多所:動物路殺通報雖增 難推論都是

每年動物遭汽機車路殺事件頻傳,數量甚至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根據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發起的公民科學計劃「臺灣動物路死觀察網」(路殺社)統計顯示,路殺高居動物死因回報之首。遭路殺物種多是兩棲類、爬蟲類;縣市路殺苗栗縣、臺南市、南投縣、臺中市、高雄市居多。

根據路殺社各項死因回報統計,動物路殺比例高達百分之九十五點二,其次爲其他死因、中毒、窗殺、鳥網、人殺等,然而大部份的標本均未能採集並做相關檢驗,只要外觀破損、壓扁,就都會被歸類於「路殺」。

自二○一一年八月起統計至今,路殺物種由多至少爲黑眶蟾蜍、麻雀、奧氏後相手蟹、斑腿樹蛙、紅鳩、家貓、斯文豪氏攀蜥、澤蛙、龜殼花、盤古蟾蜍、青蛇、白頭翁、大頭蛇、梭德氏赤蛙、雨傘節、鼬獾、拉都希氏赤蛙、野鴿、紅斑蛇等,遭路殺物種自二○一一年統計以來,兩棲類、爬蟲類最多;縣市路殺則以苗栗縣、臺南市、南投縣、臺中市、高雄市居多。

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研究員林德恩說明,苗栗縣的石虎在過去路殺相當嚴重,因此過去十年中對苗栗縣的各樣路殺物種做了很多調查,苗栗縣政府也做了很多努力來降低路殺,苗栗縣名列前茅不代表路殺情況最嚴重,而是近年民衆在路殺回報上更踊躍。

執行過路殺統計的Y先生說,鄉村或近郊的路殺比例比都市要高,在於人口較多區域的動物已經學習閃避車輛,反而近郊的動物面對馬路還是依照固有習性穿越,因此當車輛變多時,路殺機率就變高了。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長楊嘉棟表示,動物遭路殺的數字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但很難定論路殺真的有增加,畢竟許多死因並非由路殺直接造成,但民衆通報路殺確實有增加,路殺熱點應該讓更多人知道,畢竟路殺不只是威脅動物的生命,也會危及用路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