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蠻族諸王國】汪達爾-阿蘭王國(上)

汪達爾-阿蘭王國(上)

汪達爾-阿蘭王國(拉丁語:RegnumVandalorum et Alanorum)是439年-534年之間存在於北非的一個國家。

1.來源

阿蘭人是源自中亞鹹海北部草原的遊牧民族。約370年被匈人打敗後,分散成幾支。其中一支向西遷徙,與汪達爾人等日耳曼部落會合後入侵高盧。409年,這兩個民族越過比利牛斯山進入伊比利亞半島(今西班牙)。作爲羅馬帝國的同盟者,汪達爾人佔據西北部和南部、阿蘭人佔據西部的領土。大約426年,西哥特人入侵阿蘭人的地界,殺死西部的阿蘭王阿達克斯(Attaces)。剩下的阿蘭人擁戴汪達爾王君德里克爲阿蘭國王。

由於和西哥特人的衝突,君德里克的繼任者蓋薩里克(428年-477年在位)開始計劃將國家遷到北非。429年,蓋薩里克率8萬人穿過直布羅陀海峽在北非登陸後向東,逼近羅馬帝國阿非利加省的首府迦太基。435年,羅馬政府同意將一些北非領土讓與蓋德里克;但後者不滿足,撕毀了協議。439年,他趁迦太基全城人聚集看賽馬的時候,不費一兵一卒佔領了迦太基,從此建立汪達爾-阿蘭王國。

2.擴張

在蓋薩里克統治下,汪達爾-阿蘭王國繼續擴張,佔領了西西里島、撒丁島、科西嘉島和巴利阿里羣島,還不斷騷擾東、西羅馬帝國的地中海沿岸。匈人皇帝阿提拉於453年去世後,羅馬帝國與汪達爾-阿蘭王國的關係進一步惡化。455年,汪達爾-阿蘭的軍隊攻陷羅馬城,從6月2日開始殺掠全城長達兩個星期,並掠去皇后尤多西婭(Eudoxia)和兩名公主。7年後,這三人才被東羅馬帝國皇帝列奧一世贖出。一名公主Eudocia早與蓋薩里克之子胡內裡克訂婚,留在了北非,其子希爾德里克是第五任國王。

3.宗教矛盾

汪達爾人主要信奉基督教的阿里烏教派,與國內的天主教信奉者之間有宗教矛盾。矛盾的程度又與王國與東、西羅馬帝國的關係相關。雖然汪達爾-阿蘭王國很少公開禁止天主教,除了希爾德里克在任期間,對天主教教徒和教士的歧視和迫害都多少存在。例如解散修道院、沒收教會財產,禁止向汪達爾人傳教,流放教士,禁止天主教徒擔任政府官員等。

4.沒落和滅亡

477年1月25日,蓋薩里克去世之後,王國的勢力逐漸低落。按他定的繼承製度,由族內最年長的男子繼任。其長子胡內裡克(Huneric,477-484年在位)登基後以迫害天主教徒的嚴酷而著名。下一任國王古薩蒙德(Gunthamund)是蓋薩里克之孫,胡內裡克之侄,於484-496年在位。他在位期間和天主教教會達成了一定和解,但在與東哥德人的衝突中失去了在西西里島的很多領土,王國並受到北非摩爾人的壓力。古薩蒙德去世後,由其弟色雷薩蒙德(Thrasamund,496-523年在位)繼任,再一次掀起迫害天主教徒的運動。

523年繼位的倒數第二位國王希爾德里克(Hilderic,胡內裡克之子,523-530年在位)在任期間,天主教徒逐步獲得了宗教自由。這一過程並得到東羅馬帝國的支持。但他對戰爭不感興趣,遂把軍權交給族人霍莫(Hoamer)掌管。後來霍莫在與摩爾人的戰爭中戰敗。530年,不滿希爾德里克扶植天主教的王族成員乘機率衆發動政變,將希爾德里克廢黜並投入監獄。王位由他的堂弟蓋利默(530-534年在位)繼承。

希爾德里克的盟友,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向蓋利默提出抗議,要求其歸還王位,未遂。查士丁尼一世向汪達爾-阿蘭王國宣戰,計劃趁機佔領北非領土。533年,貝利撒留率領的東羅馬軍隊在突尼斯登陸,蓋利默聽說此消息後,處死了希爾德里克。同年夏天,雙方在迦太基以南展開戰鬥。開始汪達爾-阿蘭軍隊佔了上風,但蓋利默看到自己的侄子戰死,突然失去勇氣轉身逃跑,遭到貝利撒留追擊,迦太基陷落。隨後汪達爾的軍隊逐步後退。534年,蓋利默向羅馬軍隊投降,汪達爾-阿蘭王國滅亡,王國在北非的領土成爲一個羅馬行省。

5.歷代國王

蓋薩里克(428年-477年在位)

胡內裡克(477年-484年在位)

古薩蒙德(484年-496年在位)

色雷薩蒙德(496年-523年在位)

希爾德里克(523年-530年在位)

蓋利默(530年-534年在位)

6.蓋薩里克

蓋薩里克又名根西里克(Geiseric,389年-477年1月25日),其名意爲“矛之王”,汪達爾人和阿蘭人領袖(428年-477年在位),北非的征服者。是阿斯丁汪達爾領袖戈德吉賽爾(Godigisel)的私生子。428年,蓋薩里克繼承了其陣亡兄弟貢德里克的王位。次年,征服了今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的海岸地區。隨即羅馬皇帝承認了蓋薩里克爲所征服的土地之王。439年蓋薩里克奪取迦太基,建立了汪達爾—阿蘭王國。477年,蓋薩里克逝世於迦太基。

(1)早年經歷

蓋薩里克(英文:Genseric)據推測於公元389年出生於巴拉頓湖一帶,是阿斯丁汪達爾領袖戈德吉賽爾(Godigisel)的私生子。405年,汪達爾領袖戈德吉塞爾聯合蘇維匯人與阿蘭人在美因茨一帶與法蘭克人交戰,結果失利。被斬約三萬級,本人也在這次戰役中陣亡。王位傳給了他的長子貢德里克。而後者在繼承了領袖位置之後,便立刻重用了實爲其異母弟的蓋薩里克,讓其輔助自己。於是,蓋薩里克也一躍成爲了當時汪達爾政壇中耀眼的政治新星。這一年,他十六歲。

貢德里克率領着汪達爾部落進行了漫長的遷徙,在他即位的時刻,汪達爾人已經從當代匈牙利的境內一直遷徙到了高盧境內,而在貢德里克統治期間他再是率部族進入了伊比里亞半島。在伊比里亞半島上,汪達爾人受到當時已經進入半島居住的日耳曼部族蘇維匯人的威脅,被迫向南再遷徙到了伊比里亞半島的南部,準確地說,是當代西班牙的安達盧西亞一帶。他們在這裡定居下來,收服了遷居到這裡的阿蘭人。

關於蓋薩里克在這一段時間中的活動,各個史書上的描寫都少得可憐。這也只能說明至少在貢德里克統治的時期他並沒有什麼突出的表現。直到公元428年,命運之神向他伸出了橄欖枝:汪達爾領袖貢德里克在與西哥特人的戰鬥中離世。國不可一日無君,於是,在這種緊急關頭,蓋薩里克臨危受命,被推舉爲新的領袖。

從此刻起,屬於他的時代即將到來,蓋薩里克這個名字,在這一關鍵刻,展現出了不可一世的霸氣,開始譜寫一代亂世梟雄征戰四方的傳奇。這一年,他三十九歲。

(2)橫掃四方

當蓋薩里克接下汪達爾部族的領導權之時,形成已經十分嚴峻:其時他率領部落遷徙到了半島更南端的羅馬行省貝提卡(今安達盧西亞南部沿海)境內。而在這裡,他們受到了強大的西哥特人的軍事威脅,此外,還有羅馬駐軍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蓋薩里克認定:西班牙絕非久留之地。要想讓汪達爾這隻籠中鳥,網中魚突破伊比里亞半島這張巨籠重網,更兼建立宏圖霸業,就必須出海向南,離開這個是非之地,前往非洲。因而,他甫一接管部族之後,便開始在他們所控制着的各個港口加緊修造戰船,爲出海做準備。

遠渡重洋

經過一年的準備,蓋薩里克確信自己已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而就在這時,蓋薩里克還真的得到了一個良機:當年,羅馬的北非總督卜尼法斯與當時掌握羅馬政治的頭號重臣埃提烏斯發生衝突。在這樣的情形下,蓋薩里克認定,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於是,他當機立斷,於當年(公元429年)率領全部族八萬餘人登船離開了伊比利亞半島,渡海前往非洲。

我們可以想象,當蓋薩里克佇立在甲板之上,遠眺着漸漸遠去的塔裡克山,心中當是燃燒起了開闢汪達爾人王霸之業,甚至是帝國之業的熊熊烈焰。

征戰非洲

汪達爾人甫一登上非洲大陸,便立刻顯露出了席捲一切的虎狼姿態。橫掃北非。在蓋薩里克率領下,開始向着羅馬帝國在北非西部的各個行省發動了瘋狂的進攻。

汪達爾人的攻勢是如此地凌厲而又兇殘,以至於僅僅在他們來到非洲的這一年,他們已經佔據了羅馬在北非西部的幾乎全部行省。大致包括了當代摩洛哥的全境以及阿爾及利亞的北部沿海地區。這些地區的羅馬軍隊和將官全都不是汪達爾人和蓋薩里克的對手,爲阻止他們的進攻,羅馬方面組織了數次戰役,都遭到了失敗,西羅馬名將昆特·博尼費斯也遭受敗績。

汪達爾人一路高歌猛進,只有在北非的希波城(HippoRegius,今阿爾及利亞的安納巴)下,他們遭到了激烈的抵抗,雙方展開了長達十四個月的漫長攻堅戰。最後,汪達爾人終於還是攻破了固若金湯的希波城。在這場酷烈的攻城戰中,雙方均死傷無數。羅馬和汪達爾兩軍俱有大量高級將官戰死於這一役。傳說,當時在城中擔任該地主教的著名傳教士聖奧古斯丁(希波的奧古斯丁),便死於這一役期間。

懾於蓋薩里克的威力,西羅馬皇帝瓦倫提尼安三世於公元435年和蓋薩里克簽訂了合約。羅馬方面再割讓了一些北非的土地並承認蓋薩里克在其所佔領土地上的統治權,而作爲對應,蓋薩里克也將自己的長子亨尼裡克送往羅馬作爲人質。

這條條約使得當前蓋薩里克的實際控制範圍大抵涵蓋了原先羅馬在北非的毛里塔尼亞和努米底亞兩個行省。相當於西羅馬在非洲的領土的2/3。不過蓋薩里克並不因此滿足,很快,他又復撕毀了和約,向西羅馬帝國宣戰。戰爭仍然在繼續着。

建立王國

公元439年時,由於西羅馬帝國的高盧地區戰事頻繁,故西羅馬大部分的軍力都集結往了帝國西部前線,而對非洲的防務相對地便疏忽下來。這對於蓋薩里克而言,無疑是天賜良機。他立刻率領全軍前往西羅馬在非洲的最後一個行省阿非利加。蓋薩里克這次行動的目標十分明顯:羅馬阿非利加行省的首府——古城迦太基。

439年10月19日,迦太基城中正在舉行盛大的賽馬活動。全城居民一齊聚集在賽馬場觀看比賽,整座城市處於一個不設防的狀態,甚至連守衛都沒有。而就在城中居民全無防備的時刻,突然城外殺聲大作,蓋薩里克率領着汪達爾大軍突然出現。結局毫無懸念:汪達爾人不費一兵一卒,兵不血刃地就攻破了迦太基。

這次戰役被公認是汪達爾人歷史上極具決定性的事件。蓋薩里克攻破迦太基之後,便宣佈在這裡建立王國,這個國家便是爲後世所知人汪達爾—阿蘭王國。而對於蓋薩里克而言,經過十年的漫長征戰,他也成功實現了自己當年立下在北非建國的夢想。他終於可以放手大幹一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