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跟不上! 87%上班族扛「中高度」心理風險影響生產力

87%臺灣員工承受中高度心理健康風險,心理健康疾病被喻爲潛在的慢性自殺。本報資料照片

「資訊焦慮」是現代人常有的症狀,手機下載一大堆懶人包,擔心自己停止進步、跟不上時代。根據「2023亞洲心理健康指數」的報告指出,87%臺灣員工承受中高度心理健康風險,造成員工敬業度降低、經常請假以及流動率提升,進而導致生產力下降。

2024年8月刊登於「SAGE Open期刊」的研究報導:「錯失恐懼症」加上過載的資訊,是影響員工心理健康的主要危險因子。所謂錯失恐懼症(FoMO, Fear of missing out),被定義爲對錯過重要、更新的資訊,以及建立關係和互動機會的焦慮感。

「SAGE Open期刊」的研究,由諾丁漢大學心理學院和醫學院共同進行,透過線上研究平臺Prolific招募參與者,共有140位參加,全居住在英國,至少每天使用一次技術工具工作,透過問卷瞭解數位化工作場所中受到的「負面」影響,包括壓力、焦慮及害怕跟不上時代等。

新北市土城醫院暨長庚醫院精神科醫師劉嘉逸提到,資訊過多遠超乎以往的「知識爆炸」,通訊軟體已成爲人際溝通工具,如果沒有秒讀、秒回,可能致使產生「資訊焦慮」及「資訊疲勞症候羣」。「SAGE Open期刊」的研究提出,這種焦慮感會影響員工心理健康,甚至造成崩潰、影響生產力與離職率。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在數位化職場環境中,員工可從身體狀況與工作效能的改變來覺察心理健康。如果常感到焦慮、不安、緊張甚至睡不着,這些現象代表可能承受過多的壓力與負荷。

呼應10月10日是臺灣國慶日,同時也是世界心理健康日,世界心理衛生聯盟將今年主題訂爲「職場心理健康」(It's time to Prioritize Mental Health in the Workplace)。葉雅馨呼籲,心理健康和生理疾病有雙向關聯,民衆應好好檢視工作及身心狀況,對於心理健康促進應採取積極的行動。

心理健康疾病被喻爲潛在的慢性自殺,容易陷入自我否定、工作提不起勁的惡性循環。葉雅馨建議,若情緒開始影響身心健康,包括經常感冒、不明原因過敏、身體出現皰疹等都是警訊,可採取2種方式來應對。

葉雅馨提醒,僱主要能接受員工已讀不回,並和員工保持充分溝通與適度關心,如下班後不傳工作訊息,緊急且有時效性的工作可先跟員工討論,確認建立一致的工作互動管道與文化,有助於降低員工怕錯過訊息的焦慮感。

另,應注意員工的請假狀況和工作表現變化,如果病假變多、原本很快能完成的工作卻延遲或交不出來,透過觀察適時給予幫助,避免員工在數位化工作中累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