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運逆光飛翔 視障柔道選手李凱琳「人生有柔道」
講師2021東京帕運臺灣視障柔道選手李凱琳分享自己從小接受柔道訓練,3度參與帕運的生命故事。(圖/惠中寺提供)
2021東京帕運臺灣視障柔道選手李凱琳,6月4日受邀至佛光山惠中寺「未來與希望」講座,以「帕拉林匹克精神-逆光飛翔」爲題,分享8歲起傳承「柔道世家」精神,克服遺傳家族性視神經萎縮症合併聽覺受損,及3次參與身心障礙者最高殿堂的帕拉林匹克運動會,爲臺灣爭光的心路歷程,現場含線上同步聆聽人數計6665人。
李凱琳手持白手杖在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的陪同下步入入場,他與夫婿連自立首先爲觀衆示範如何協助視障者的方法,並用影片教大家「護身倒法」保護自己。他表示,學柔道摔人之前,要先學會如何防摔。
講師2021東京帕運臺灣視障柔道選手李凱琳(右)在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左)陪同下,持白手杖入場。(圖/惠中寺提供)
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右)介紹講師2021東京帕運臺灣視障柔道選手李凱琳(中)及他的先生連自立(左)。(圖/惠中寺提供)
李凱琳的柔道世家是從爺爺開始,父親是啓蒙老師,叔叔李青忠曾獲1996年亞特蘭大帕運柔道金牌,也是他國中時的教練。他指出,「柔道是始於禮,終於禮,與夥伴共享『自他共榮』」的競技運動,他因視力及聽力受限,更感謝陪在身邊訓練和一起成長夥伴們的協助,得獎的榮耀是屬於大家而非個人。
李凱琳談及大一時參加廣州亞帕運時,看見國際級各種障別的選手齊聚一堂深受震撼,不論是坐輪椅、肢障、全盲者等障別,彷彿同處在一個特殊的星球,原來身邊的人都一樣,包括自己從來沒有不一樣,一種無形的正能量鼓舞着內心,並對身障運動員的身分有全新的認知,感到備極榮耀。
「日復一日的訓練是日常」,李凱琳生涯3次參加世界帕運的賽事,用了13年的時間訓練、等待比賽,期間還發生多次運動傷害,歷經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和復健及心理建設。他說,「每個當下的決定都在引領你前進人生的方向」。
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左)贈送結緣品給講師2021東京帕運臺灣視障柔道選手李凱琳(右)。(圖/惠中寺提供)
李凱琳表示,每次帕運都代表人生階段不同時期成長的自己,從身體狀態、持續訓練、賽事表現等起伏不定,淬鍊出「如果你沒有繼續堅持的話,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可以做到哪裡」。
「相較於奧運,帕運較不爲社會大衆所關注」。李凱琳指出,帕運與奧運舉辦時程同步,包括在同一個主辦城市及在奧運閉幕後的一個月內舉行,過去身障者運動員每天就是默默訓練,默默出國比賽,默默回來,但在2021年東京帕運,因自己長年堅持視障柔道比賽而讓臺灣被看見,自許是成功的一大步。
柔道之外,李凱琳曾在2015年短篇小說榮獲瀚邦華人文學獎視障組第3名,現也嘗試演講和藝術創作。他說,運動也是一門藝術,在奔跑勇往直前時,可能會忽略沿途美麗的風景,但只要勇於挑戰自我,跨出舒適圈,「人有無限可能,勇敢去做就是突破的開始」。
佛光山普門中學國高中女籃一行20人,特地前來聆聽演講,與講師2021東京帕運臺灣視障柔道選手李凱琳(2排左3)大合照。(圖/惠中寺提供)
佛光山普門中學國高中女籃一行20人,在三好體協安排下前來聆聽講座。高二卓承沅表示,同爲運動員身分,對於李凱琳受傷復健再奮起的經歷,頗爲觸動並感同身受,也與他有共同的願心,「堅持信念,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努力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