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棄“唯純電”論 混動成新造車頭部陣營共識?
銷量猛增、車企入局、新車涌現,“混動”這一曾被視爲“過渡”甚至是“落後”的技術路線,正在逐步逆襲成爲當前造車賽道中的主角。
11月上旬,阿維塔、小鵬兩家曾經與“純電”捆綁的新造車企業,放下包袱,調轉車頭押注混動市場。前者繼阿維塔07開局後,再度迎來阿維塔12雙動力車型的問世,純電、增程“雙腿”走路;後者緊接着發佈鯤鵬超級電動體系,作爲後續混動車型的技術支撐。
一時間,增程車型在新車賽道中風頭無兩,壓過純電路線。加之極氪此前透露首款電混SUV預計將於2025年四季度上市;智己方面也明確表示,首款增程車型摩拳擦掌中,上市節點錨定2025年;網傳的小米汽車產品路線圖中,增程式SUV車型在未來三年的規劃中。
拋棄“唯純電”論,順勢而爲加入混動大軍,放眼望去,執着於純電單一技術路線的企業寥寥無幾,混動逐漸成爲新造車頭部陣營的共識。
順勢而爲
“純電是終局”“混動是過渡”“增程落後”,無論行業爲不同的技術路線賦予什麼樣的標籤,產品始終面向用戶,什麼樣的技術路線能夠獲得市場青睞,主動權始終在消費者手中。
隨着比亞迪與理想、問界、零跑等銷量持續走高,插混和增程路線逐漸成爲主流,新能源陣營內部出現明顯分化,混動車型增長態勢遠高於純電動車型,採用混動技術路線的車企往往能夠更容易獲得較好的銷量表現。
單月銷量突破50萬輛,比亞迪10月創下了新紀錄,其中62%的銷量貢獻來自混動車型,達到31.09萬輛的水平。坐穩全球新能源汽車巨頭“寶座”的同時,比亞迪在混動市場的話語權持續擴大。
聚焦新造車賽道,銷量位居前列的理想、鴻蒙智行、零跑,其背後均有來自混動車型的強力支撐。
理想汽車10月交付再次突破5萬輛,同比增長27.3%,並在當月成爲中國首個達成百萬輛的新勢力車企;鴻蒙智行正式發佈一週年,累計交付已突破50萬輛;“黑馬”零跑勢頭強勁,10月交付3.8萬輛,同比增長109.7%,再創月交付新高,2025年指向月均4萬輛銷量目標。
三家新造車的持續猛攻,再度爲混動銷量“神話”添上了重要論據,市場給出了最直接且最真實的答案。
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10月純電車型銷量84.2萬輛,同比增長30.4%;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銷量增至58.7萬輛,同比增長89.7%。儘管在銷量方面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與純電車型仍有一定差距,但在銷量增速上插混車型遠超後者,佔據上風,國內新能源銷量結構鬆動,消費者需求提升爲混動車型帶來巨大的增量空間。
即便“純電是終局”的論調依然是行業主流看法,但眼下新造車企業們最重要的任務是繼續留在“牌桌”上,挺入“決賽圈”。審時度勢,打破曾經爲自己套上的純電“枷鎖”,及時轉彎迎合市場需求,成爲衆多新造車企業順勢而爲的選擇。
首款車型切入增程賽道,阿維塔找到了突破銷量瓶頸的方法。阿維塔07上市半個月拿下超1.5萬鎖單,車型首個完整交付月過後,阿維塔10月銷量首次突破萬輛大關,同比環比均實現翻倍增長,創歷史新高。
初嚐到甜頭後,11月阿維塔12雙動力接棒,依託崑崙增程“殺”入混動陣營,阿維塔11增程版本也預計將於第四季度亮相。純電出身的阿維塔,已積極望向增程市場。
爲純電終局而努力的小鵬也選擇多條路行走,積極擁抱增程。11月6日,鯤鵬超級電動體系在小鵬AI科技日上正式發佈,“鯤”代表超級增程系統,採用下一代增程技術,“鵬”則代表着小鵬汽車的純電體系。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表示,入局增程賽道是“順勢而爲”,增添動力形式和採用純視覺方案,能夠幫助車型更好地適應海外市場的不同狀況,爲走向全球鋪路。
純電動車的技術尚未完全成熟,市場選擇實用性更佳的混動車型。市場抉擇下,“無混動不頭部”成爲行業共識,新造車企業也更加審時度勢,變得務實。
爲什麼是增程?
理想“摸着石頭過河”,讓增程技術的爭議受到關注,“用油來發電”是否多此一舉也一直是增程技術飽受質疑的點,但有力的市場銷量讓行業對於增程的態度發生逆轉。
“我們之前沒有預估到增程市場會如此迅猛地發展。”某合資品牌的總經理在今年8月份的成都車展上感嘆道。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9月插混車型的零售銷量爲36.1萬輛,同比增長96.7%;增程車型零售銷量爲11.7萬輛,同比增長89.1%;而純電動車型銷量爲64.4萬輛,同比僅增長29.2%。
儘管行業圍繞增程式技術路線的爭議從未停止,但“市場歡迎增程車的判斷成爲更多車企的共識”。據統計,目前市場中已經有15個品牌超過35款增程車投放市場,價格區間覆蓋從十萬元級到百萬元級。
“這兩年增程式電動車被越來越多人接受,問界目前最受歡迎的產品也是增程的產品。”賽力斯集團副總裁康波預計,到2030年,增程電動車市場將突破300萬輛,整體市佔率超過10%。
解綁純電入局混動,新造車企業也普遍押注增程式。積極切換技術路線,爲什麼瞄準增程?
有業內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對於車企而言,增程技術具有相當明顯的成本優勢。
與插電混動中的串並聯混動技術不同,增程式技術所採取的物理結構更加簡單,主要由電動機、電池、發動機(作爲增程器)等部件組成,動力分配設計更爲清晰。同時,由於結構簡單,沒有複雜的傳動裝置和多套動力耦合機構,減少了機械部件的磨損和故障概率,維修保養也相對容易,所需的維修費用也相對較低。無論是對於車企還是消費者,增程都是更加經濟型的選擇。
而相比純電動車型,增程式技術一方面能夠依靠發動機帶動發電機爲電池充電,延長續航里程,極大緩解了當前駕駛者的里程與補能焦慮;目前,“流血”賣車仍是新造車企業所面臨的現實難題,單一押注純電動,成本與售價都較高,車企普遍難盈利,而增程式技術大部分設計通用,普遍配備更小的電池,可省下部分昂貴的電池包,研發成本與製造成本相對較低。
“增程車本質上是一個電動車,它是用電來驅動,增程只是它的能源手段,在某些情況下效率比較低。”嵐圖汽車CEO盧放曾表示,旗下車型基於增程系統,能夠把發動機和能源轉化的鏈路拉短,讓發動機直接介入,保證更高的效能和更低的能耗。
從爭議中而來的增程式技術,其市場地位與價值逐漸顯現。理想汽車CEO李想曾於2023年11月在社交媒體公開喊話吉利長城切換技術路線。在他看來,中國自主品牌還在堅持多檔PHEV的車企,會在未來一兩年都轉換成增程式的技術路線,這個判斷將於2025年驗證。
阿維塔入局,小鵬倒戈,極氪、小米、智己蓄勢待發,增程式賽道逐漸擁擠,以新造車企業爲首,當“無混動不頭部”成爲共識,一衆押向增程技術路線,2025年該賽道預計將迎來更多的競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