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人】靠政策拉動,車市增長能否持續?
9月車市擺脫了8月的平淡,但市場恢復活力,是政策大力拉動的結果。如果沒有這些利好,市場能否走出觀望期,存在疑問。
文 /《汽車人》齊策
相比去年晚了1天和2天,乘聯會和中汽協同在10月12日發佈了9月銷量數據。簡單說,9月乘用車市場終於走出了平淡的氛圍,開始變得熱鬧,成交量相對去年同期幾乎沒有變化。
經過2個月的預熱爬坡,政府安排的1500億元超長期國債資金已經到位,以舊換新、提升報廢更新補貼標準的政策開始顯著見效。
9月下旬到國慶後,央行、財政部、發改委等部門持續發佈寬鬆政策,或者由官員親自出面吹風,釋放刺激市場的信號。市場因此受到的實質性支持和情緒鼓勵,都是空前的。如果沒有這些利好,市場能否走出觀望期,存在疑問。
市場轉暖的現實主義做法
中汽協口徑,9月汽車產銷分別爲279.6萬輛和280.9萬輛,環比分別增長12.2和14.5%,同比分別下降1.9%和1.7%。其中,乘用車產銷分別爲250.2萬輛和252.5萬輛,環比分別增長12.6%和15.8%,同比分別增長0.2%和1.5%。
1-9月,乘用車產銷分別爲1864.3萬輛和1867.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6%和3%。
這些數字表明,政策刺激的主要方向是乘用車。和生產掛鉤的商用車雖然也相對8月有所反彈,但仍不如去年。這和製造業PMI處於枯榮線之下,是一致的。
車企非常清楚市場恢復活力,是政策大力拉動的結果,對持續性抱有懷疑態度。乘聯會數據表明,廠商9月產量低於批發量8.6萬輛,而批發量低於零售3.9萬輛。利用政策去庫存,就透露了對前景預期保守的明顯態度。
乘聯會表示:“7-9月渠道連續去庫存33萬輛。合資車企1-9月廠商庫存下降24萬輛(去年同期下降5萬輛)。總體乘用車國內渠道庫存下降66萬輛(去年同期下降9萬輛)。”
在去庫存的同時,合資車企正在努力降低經營風險,化解產能放空的負面因素,將閒置產能封存或者乾脆拆解。這都不是做長遠打算的做法,而着眼於短期財務目標。
國慶期間,在新勢力車企大聲吆喝鎖單破紀錄的時候,合資車企賣的也不錯。美系門店到訪量和訂單數都遠超期待,和新勢力鎖單一兩萬的數據相當。
如果這些做法具備普遍性,說明合資車企現在擺正自身位置,力拼終端,不惜讓利讓價,也要保地盤,品牌維護的需求退居次席。不會繼續出現要保持品牌調性,而不願意明着參加價格戰的現象。而是放下身段,明着給折扣、明着拉客戶。
這些做法固然是渠道商所爲,但主機廠對此應該是默認,甚至持鼓勵態度。放在以往,“破壞區域價格體系”的行爲要被明正典刑。部分地區也相應鬆綁了車輛購買地和車牌註冊地統一的要求。這其實就是地方政府變相鼓勵本區域經銷商跨區拉客的做法。而主機廠對此一向嚴加管制,現在也睜一眼閉一眼。
對於政策帶來的市場機遇,大家都採取現實主義做法。行協也看到這一點,開始呼籲政策長期化,至少鞏固到明年。
不過,乘聯會將9月和國慶期間的市場轉暖,也歸因爲“股市上漲導致居民家庭資產負債表修復”,就屬於想當然了。
居民部門雖然在房地產下跌過程中被迫“去槓桿”,但沒有數據表明其資產負債表趨向良好。“股市上漲”的斷言,只適用於9月最後幾天,根本不足以普遍提升消費信心。因此,這番論斷反而坐實了市場長期拉動因素的匱乏。
動用外交資源背書出口
政府給政策,並掏出真金白銀支持汽車市場,一方面希望一些企業調整策略,儘快從高庫存、高負債的不良狀態中轉變;另一方面也期望熨平市場週期波動,在新一輪金融寬鬆中找到持續上升的新通道。
因此,也許還有後續資金支持,但不能指望中期持續。理論上,如果國內市場消化能力回升不盡如人意,出口能夠分擔產能壓力,也是不錯的出路。這也解釋了爲什麼中國對歐盟、土耳其對中國新能源車加稅的政策(這些政策都已經醞釀很久了),態度日趨強硬。
雖然有民間輿論認爲“雙循環”的落腳點是穩定擴大內循環,減少依賴外循環,但事實證明,政府對外循環同樣重視,至少“一帶一路”國家的出口要予以強有力的政策和外交支持。
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2024年1-8月,中國出口到“一帶一路”國家汽車商品累計金額達到861.8億美元,同比增長15.5%,佔汽車商品出口總額的56.4%。其中,出口汽車整車273萬輛,同比增長32.3%,佔汽車整車出口總量的66.7%;出口新能源汽車60.2萬輛,同比增長36%。
這不令人意外,在歐美都對中國整車出口阻撓的背景下,重點也應該落在“一帶一路”上。雖然中國對歐盟加稅這件事付出了很大的外交努力,動用了很多資源,也採取了一些反制手段,但歐盟立場鬆動的跡象仍然不明顯。此事還有半個月左右的談判期,峰迴路轉的可能性仍舊存在,但隨着時間推移日益渺茫。
出口業務板塊,雖然特斯拉爭取到歐盟寬容的加稅(可能是7.8%),但從1-9月出口量來看,唯二下滑的兩個企業,一個是上汽,另一個是特斯拉。奇瑞因此持續鞏固了9月單月和今年1-9月的出口冠軍地位,而特斯拉則從9月單月出口前10的榜單上消失。
這種此消彼長,部分可用歐盟關稅的預期來解釋,因爲上汽出口非常倚重歐盟市場,又面臨最高的懲罰性稅率,受到打擊最大。特斯拉上海產能出口變低,一方面和國內需求擡頭有關;另一方面和歐美普遍對純電產品的需求走低有關。
中國品牌出口也面臨同樣的局面。9月,純電出口8.9萬輛,環比增長1.1%,同比下降3.6%;插混出口2.2萬輛,環比下降0.1%,同比增長4.9倍。1-9月,純電出口73.1萬輛,同比下降3.8%;插混出口19.8萬輛,同比增長2倍。
從增速角度,國內外新能源市場開始步調趨於一致,即插混/增程的增速遠高於純電。這是今年以來新能源市場看到的最明顯的中長期趨勢變化。
國內市場仍是戰略重點
反過來,也的確促使政府重視國內市場對新能源、新質生產力的拉動作用。這就是長期國債支持汽車市場政策的出發點。政策從來都抱有多重目的,但最大的目標仍然是保有產業創新活力和技術領先。
從這個結論倒推,政府對於中國品牌市場份額持續擴大,並不打算干預。
9月中國品牌銷量170.9萬輛,同比增長21.9%,市佔率67.7%,同比上升11.3個百分點。1-9月中國品牌銷量1191.9萬輛,同比增長20.5%,市佔率63.8%,同比上升9.2個百分點。可見,隨着份額擴大,中國品牌佔有率增速不降反增。
同期,政府報廢更新補貼標準實施差異化鼓勵。目前報廢更新政策對購買新能源乘用車補貼2萬元、購買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車補貼1.5萬元。由於報廢更新的新能源有較燃油車多5000元的補貼優勢,新能源消費的刺激力度仍然超過燃油車。考慮到新能源的實際銷量(而非滲透率)已經連續2個月超過50%,正式鞏固了市場優勢地位。
在這種情況下,政策仍然偏向新能源。雖然合資也開始推動新能源(大衆汽車和寶馬相對走在前面),但合資整體新能源滲透率仍然不足7%。大部分補貼落入了強勢品牌的手中,證明政府樂見中國品牌繼續強勢擴張。
但是,不能講政策是不公平的。因爲對新能源消費補貼力度超過燃油車,是長期國策。補貼領取並未根據國別排斥某些品牌。這和法國新能源補貼政策事實上剔除中國品牌相比,至少在程序端要正義得多。
考慮到實際實施效果,補貼給中國品牌提供的助力,多於跨國品牌,這源於各品牌對新能源投資力度不同造成的。
9月車市擺脫了8月的平淡,業內普遍期望今年餘下的第四季度能繼續保持需求旺盛。今年總體上比去年取得增長是沒問題的,現在有懸念的是,剔除出口,國內市場能否維持年度增長。
國慶7天的市場情緒似乎提供了一些信心。“以舊換新”政策儘管目前延續到年底,但會不會在第四季度鈍化,目前業內信心似乎還不夠堅強。否則的話,我們將看到總體上的“主動加庫存”行爲。【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