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人】王曉秋時代,上汽排兵佈陣凸顯變革意圖

王曉秋掌舵一個月後,上汽集團開始刀刃向內,對全體系進行了深入調整。上汽集團三家公司管理層蛻變是系列銳意變革的一部分。

文 /《汽車人》陳偉東

上汽集團日前開啓新一輪人事調整,涉及上汽大衆、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車主要領導的任命。

一個多月前,陳虹正式卸任,王曉秋接任上汽集團董事長一職,賈健旭則接任上汽集團總裁職位。

1964年出生的王曉秋,到今年8月正好60週歲。自1988年參加工作,王曉秋在上汽工作已經35年,歷經合資和自主業務板塊,是上汽集團乘用車公司的第一任總經理,被稱作“懂產品的實幹派”。

按照上海市管企業管理人員年滿60週歲退休,最遲不超過63週歲的任免規定,王曉秋還有三年時間掌舵上汽。

上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王曉秋

對於這樣一艘轉型中的汽車鉅艦而言,三年時間顯然有限,甚至不足以支撐一個完整中期戰略落地。這讓外界對王曉秋的接任,解讀爲平穩過渡。據此,繼任者按照此前規劃跑下去,待到期限後順利交班即可。

但王曉秋顯然沒有這樣定位自己。如外界所看到的,上任僅一個月後,上汽集團開始刀刃向內,對全體系進行了深入調整。上汽集團三家企業管理層蛻變,便是系列銳意變革的一部分。

換人如換刀

上汽集團正在加速推進轉型,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領域佈局,期望以持久的長期戰略完成新老賽道的發展動力切換。

伴隨着新能源汽車行業已進入淘汰賽,和其他合資品牌一樣,上汽集團旗下合資品牌受到市場激烈競爭的影響業績下滑,自主業務尚未撐起銷量補強重任。面對規模、成本壓力,亟需提升新能源產品的銷量比重,尋找增長點。

這種狀況下,上汽集團的戰略方向也發生了細微的變化,希望帶動核心業務革新優先解決營銷問題,以技術重振品牌價值。

8月12日舉行的2024年年輕幹部座談會上,王曉秋表示,百年汽車工業進入電動化時代,用戶需求也在不斷髮生變化,過往的成功經驗已經難以解決眼下遇到的新問題。

爲此,上汽要與時俱進,堅持以市場和用戶需求爲一切工作的立足點,紮紮實實地抓好手上工作,促進企業的經營質量得到持續提升。王曉秋強調,會爲年輕幹部提供施展才華的廣闊舞臺。

此次高管的交接更迭,涉及上汽旗下主要合資公司以及自主品牌,調整的方向涉及品牌運營和營銷。從人員履歷看,此次新領導要麼具備技術、供應鏈背景,要麼具備營銷、海外市場等一線經驗,呈現品牌一二把手技術+營銷的搭檔佈局。

上汽通用總經理 盧曉

原泛亞汽車技術中心執行副總經理盧曉任上汽通用總經理,有望推進新能源研發本地化、自主化進程。

履歷顯示,盧曉技術背景深厚,曾是通用全球平臺裡第一位中國籍總工程師,主導過別克君威(參數丨圖片)、君越,以及雪佛蘭邁銳寶等重要車型的研發,深諳技術與產品,他與新任上汽通用副總經理薛海濤一起承載着上汽通用銷量提升的重任。

薛海濤曾是上汽通用五菱執委會成員,多年來深耕汽車市場營銷一線,打造了宏光MINIEV、五菱繽果等爆款車型和多個新能源技術品牌,還推動了上汽通用五菱海外業務的拓展。

上汽大衆總經理 陶海龍

原華域汽車總經理陶海龍,接任上汽大衆總經理一職;現任上汽大衆大衆品牌營銷事業執行總監傅強,負責上汽大衆銷售與市場營銷板塊。前者在整車製造和質量控制方面經驗豐富,後者歷任售後、網絡發展與管理、動力總成與平臺管理部門,參與組建ID.純電產品營銷體系等,在營銷領域富有實戰經驗。

上汽乘用車黨委書記兼第一副總經理 俞經民

相比兩大合資品牌,原上汽大衆黨委書記、銷售與市場執行副總經理俞經民,調往上汽乘用車黨委書記兼第一副總經理,則是一場迴歸之旅。俞經民早在十年前就開始擔任上汽乘用車副總經理,直到2021年3月調往上汽大衆。同樣迴歸的還有上汽集團總裁助理蔡賓,此次他調任上汽通用黨委書記。

當下,上汽乘用車正在加快企業在電動化、智能化賽道上的轉型步伐,聚焦技術、產品、營銷創新,直面競爭。在自主品牌板塊,進行產品創新和新媒體營銷轉型。“網紅老總”俞經民的迴歸,正是這一思路的呈現。

同樣遵從技術+營銷的組合配,原上汽乘用車業務規劃和項目管理部動力驅動平臺執行總監祝勇,擔任上汽乘用車副總經理。

變革迫在眉睫

人事調整一方面是爲了解決當前銷量困境,另一方面是爲了企業發展的全面躍遷升級。

在今年夏天,改變顯得更爲迫切。上汽集團的行業“老大”位置遭遇挑戰。坐擁大衆汽車與通用汽車兩大跨國品牌,上汽集團已經持續18年坐在中國第一的“銷冠”位置。但在車市轉型加速、行業變革競爭加劇的2024年,曾經強大的品牌力和產品力優勢都被削弱,強勢也不復當年。

2023年,上汽集團銷量目標600萬輛,最終實現銷量502萬輛,其中自主品牌銷量277.5萬輛。

今年1-7月,上汽集團以245萬輛的成績領先比亞迪,保住了國內第一的銷冠“寶座”,但二者的差距越來越小。過去的6月、7月,上汽連續兩個月丟掉國內單月銷冠。按照這個趨勢,上汽全年銷量第一的桂冠未必能守住。

今年7月,上汽銷量(批發)25.15萬輛,同比下降37.16%。其中,新能源車銷量7.11萬輛,同比下滑21.85%。

合資首當其衝。受電動化轉型不利、自主品牌衝擊等原因影響,合資品牌產品端和銷售端乏力,上汽通用同比下滑82.42%,上汽大衆同比下滑18.18%。

自主層面,上汽通用五菱、上汽乘用車7月的銷量同比降幅均在三成左右。1-7月,上汽通用五菱同比增長了2.31%。高端品牌智己汽車,7月銷售6017輛,同比增長249%,成爲上汽集團銷量的亮點。

出口方面,上汽7月出口銷量8.18萬輛,同比下滑15.77%;1-7月累計出口銷量56.96萬輛,同比下滑9.65%。不管是單月還是累計表現,都出現了不小的下滑。

歐盟徵反補貼稅,上汽被徵36.3%的最高稅率,對上汽以歐洲爲重點的出口業務打擊比較大。從銷量看,僅上汽MG一家,其銷量就佔2023年中國汽車品牌在歐洲銷量的72.7%。

不過,作爲國內唯一“全產業鏈出海”的車企,上汽已經連續8年保持整車出口國內第一。上汽在海外的工廠、生產模式已經非常成熟,在歐洲、印度和東南亞具有很強的競爭力,未來依然是中國汽車出口的急先鋒角色。

上汽集團去年發佈了“新能源汽車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提出2025年新能源車年銷量達到350萬輛,較2022年增長2.5倍,年複合增長率達到50%。目前來看,上汽集團要完成2025年的目標任重道遠。這也是王曉秋和賈建旭上任後的首考。

根據上汽集團制定的《2024年度提質增效回報行動方案》,上汽將加快自主品牌、新能源和海外市場爲代表的三大板塊的競爭力。

此次大規模的人事調整,反映了上汽集團對於未來發展的思考和佈局。通過加強領導團隊的能力和優化內部結構,上汽集團旨在把握行業發展趨勢,加速向新能源和智能化轉型。

技術掛帥,二次激活品牌

從提出新四化,到實際形成產業鏈,再到終端產品能力,上汽花了近10年,實現新能源、智能化技術從當下到前瞻的佈局。

今年5月,上汽發佈了DMH超級混動技術,並集中展示了在新能源車領域的七大技術底座,包括純電、混動、氫能三大整車平臺,以及電池、電驅、超混系統和智能車全棧解決方案。

按照規劃,在2025年,上汽集團將實現“中央計算+區域控制”智能車全棧解決方案3.0全面落地,實現L3級量產自動駕駛。2026年,上汽集團不僅將正式量產能量密度超過400Wh/kg的全固態電池,還將實現電驅總功率密度達到4.4kW/kg,領先行業平均水平40%以上,混動驅動系統的熱效率提升到46%。

對於上汽而言,更重要的是兌現技術的商業化能力,讓科技成果的轉化落地,並體現到銷量上。上汽榮威、MG品牌在內的上汽乘用車,是搭載包括DMH超級混動技術在內的品牌載體,有待用銷量進一步驗證技術實力。

據悉,上汽正計劃將智己、飛凡兩個品牌的研發業務統一併入上汽集團創新研究開發總院,包括動力電池、智能駕駛、底盤等技術項目,由研發總院統一統籌,從而擴大開發規模,實現技術降本。

合資品牌則繼續深化轉型。盧曉透露,近期通用汽車與上汽集團就上汽通用當前的挑戰進行了深入溝通。股東雙方就繼續合作投入、未來產品規劃、優化資源配置等議題,達成了共識。

上汽通用會保持當前轉型戰略的持續性,基於更多新能源技術和“油電同智”的智能網聯科技,持續賦能凱迪拉克、別克和雪佛蘭三大品牌。

從中國市場實際情況考慮,未來上汽通用的技術研發模式會出現變化。具體而言,產品定義和研發將更本土、更快速、更開放、更可靠,這是重塑上汽通用技術和產品競爭力的關鍵。

同時,大衆汽車集團和上汽集團也在共同爲合資企業“技術賦能”。上汽與奧迪簽訂合作協議,啓動上汽奧迪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智能數字平臺的聯合開發。

上汽與大衆汽車也簽署了新產品技術合作協議,未來雙方將共同開發3款插電混動車型以及2款純電車型,預計自2026年起,合作開發的多款插電混動車型、純電車型將陸續推向市場。

在新能源、智能網聯化技術產品的研發層面,上汽合資品牌正從“技術引進”向“技術共創”邁進。

通過技術掛帥,二次激活品牌,上汽旗下品牌正在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研發投入,推出更多具有競爭力的產品。行動彰顯變革的決心,隨着各大品牌主要管理層的換防完畢,上汽集團有望在當前複雜的市場環境中,再次找回屬於自己的榮耀。【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