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拜七孃媽保佑小孩 東港一戶遵循古禮40年

七夕當天祭拜七孃媽爲現今罕見的習俗,但東港許姓人家依然遵循古禮。(謝佳潾攝)

祭拜七孃媽時,供桌上必備的梳化用品。(謝佳潾攝)

麻油雞、麻油飯及甜芋,除了是祭拜品外,也都各具意義。(謝佳潾攝)

七夕除了是牛郎織女相見的情人節外,依照古禮,也是祭拜「七孃媽」的節日,相傳用麻油雞、麻油飯及甜芋拜仙女家中未滿16歲的男女就會得到庇祐;然而,現今越來越少人拜七孃媽,但東港鎮仍有一戶許姓人家遵循古禮逾40年。

東港文史工作者陳進成表示,俗稱的「七孃媽」就是7位仙女,古時候家家戶戶每到七夕,就會準備麻油雞、麻油飯及甜芋,並各分成7份祭拜七孃媽,以求神明保佑未成年子女平安順遂,因此可見桌上總共有21個碗,而3項供品都各有含意。

他說,農業社會裡,只有生男孩纔會有麻油飯,因此沒有生男孩的人家,會希望祭拜麻油飯來祈求添丁,而家中已有男孩的也會藉此謝謝七孃媽的幫助,而當時醫術不發達,鄉村間流行一句「生得過麻油香,生無過一塊板」,因此也希望藉此祈求生產順利,至於甜芋是比喻「吃甜芋找到好頭路」,同樣是爲孩子的將來祈福

此外,梳妝用品也是祭拜品之一,如剪刀、尺、粉餅口紅及紅絲線、還有花,這些都是要讓七孃媽梳妝打扮用,另外還有牀母衫,是用來與紙錢清金」一起焚燒,讓七孃媽穿得漂漂亮亮,得以保佑孩子健康長大

然而,隨着時代進步、都市化鄉村演進,往昔每到七夕家家戶戶傳出麻油香味場景已不復在,很少人遵循古禮拜七孃媽,但東港鎮許姓人家仍持續傳統禮俗,在家門前擺桌恭拜七孃媽,近6旬的陳秀珍女士說,從她婆婆傳給她到她傳給媳婦,已經3、40年了,是種習慣也是種傳承,她直說「有拜有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