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微軟最新力作:用物理學革新Transformer注意力,「大海撈針」精度暴漲30%!

新智元報道

編輯:喬楊 好睏

【新智元導讀】隨着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機器學習之父」Geoffrey Hinton,另一個借鑑物理學概念的模型架構也橫空出世——微軟清華團隊的最新架構Differential Transformer,從注意力模塊入手,實現了Transformer的核心能力提升。

隨着近些年來NLP領域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逐漸發現,Transformer架構中出現的幻覺問題,以及各種下游任務中的性能不足,都或多或少與注意力缺陷有關。

雖然上下文窗口可以擴展,但是Transformer還是無法真正關注到有價值的信息。

最近,微軟研究院和清華大學的研究人員共同提出了一種新的模型架構——Differential Transformer,不僅保留了原始Transformer中的可擴展性,也能讓模型更加關注上下文中與任務相關的關鍵信息。

實驗表明,注意力機制的改進,不僅顯著提升了檢索精度,還能緩解LLM的幻覺。

論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2410.05258

Transformer的困境

衆所周知,Transformer的核心是注意力機制,採用softmax函數來衡量序列中各種標記的重要性。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LLM難以從上下文中準確到檢索關鍵信息。

比如去年斯坦福Percy Liang團隊的一篇論文就指出,雖然語言模型能夠接受較長的上下文作爲輸入,但並不能穩健地利用長輸入上下文中的信息。

論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2307.03172

比如,實驗中發現,僅僅改變關鍵信息在文檔中的出現位置,就可以造成GPT-3.5 Turbo檢索性能的大範圍波動。

此外,本篇論文的實驗結果證明,Transformer經常過度關注不相關的上下文,本文將其稱之爲「注意力噪聲」。

如圖1(左)所示,模型分配給正確答案的注意力分數很低,同時不成比例地關注不相關的上下文,這意味着信噪比很低,最終淹沒了正確答案。

由此看來,我們對於LLM檢索、利用長上下文的過程,知之甚少,其注意力過程也需要更多的改進。

本文所提出的Differential Transformer(DIFF Transformer)正是希望用「差分注意力」(differential attention)機制消除注意力噪聲,促使模型關注上下文中的關鍵信息。

圖1的對比結果可以看出,DIFF Transformer給出的注意力分數的分佈明顯不同於傳統Transformer架構,給予關鍵信息更高的注意力分數,進而顯著提升了檢索能力。

這種能力的提升,對於有效利用LLM的長上下文窗口、緩解幻覺、關鍵信息檢索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義。

模型架構

DIFF Transformer也可以用於純Encoder或Encoder-Decoder模型,但本篇論文以純Decoder模型爲例進行描述。

整個模型由L個DIFF Transformer層堆疊而成,每層由一個差分注意力模塊和前饋網絡模塊連接形成。

宏觀佈局類似於傳統Transformer架構,但主要區別在於修改了注意力的softmax過程,並且採用了pre-RMSNorm、SwiGLU等改進。

差分注意力

該模塊的結構示意圖和僞代碼如圖2所示,具體的代碼實現可參考項目GitHub。

代碼地址:https://github.com/microsoft/unilm/tree/master/Diff-Transformer

除了傳統注意力中的權重矩陣W^Q、W^K、W^V ∈ ℝ^{d_model×2⁢d},模塊中還加入了可學習標量λ。

具體來說,給定輸入序列X ∈ ℝ^{N×d_model},首先將其投影爲Q、K、V矩陣Q_1,Q_2,K_1,K_2 ∈ ℝ^{N×d} , V ∈ ℝ^{N×2⁢d},然後是差分注意力算子DiffAttn(·)通過公式(1)計算輸出:

λ被初始化爲常量λ_{init} ∈ (0,1),並依照公式(2)與其他權重參數同步更新:

其中,λ_ , λ_ , λ_ , λ_ ∈ ℝ^d也都是是可學習向量。

之所以命名爲「差分注意力」,是指兩個softmax函數間的差異可以消除注意力噪音。

這個想法類似於電氣工程中提出的差分放大器(differential amplifiler),將兩個信號之間的差異作爲輸出,從而消除輸入中的共模噪聲;降噪耳機的設計也是基於類似的思路。

DIFF Transformer中也可以使用多頭注意力機制,在同一層的多個head間共享參數λ,將每個head的輸出進行歸一化處理後再拼接、投影,就得到了最終輸出,如公式(3)所示。

公式(3)中的LN(·)是指對每個頭使用RMSNorm,但如圖2(左)所示,也可以使用GroupNorm。

加上前饋網絡模塊,每個DIFF Transformer層就可以描述爲:

實驗

下游任務

首先,研究人員在1T token上訓練3B大小的DIFF Transformer模型,並在各種下游任務上與之前有競爭力的Transformer架構模型進行比較,結果如表1所示。

基線模型大小都爲3B,其中,StableLM-3B-4E1T的1T結果取自技術報告,而OpenLLaMA-v2-3B和StableLM-base-alpha-3B-v2同樣使用1T數據訓練,表中分數爲Eval Harness基準測試上的零樣本準確率。

結果顯示,,與之前經過精心調優的Transformer語言模型相比,DIFF Transformer取得了良好的性能。

尤其是對於長上下文任務,如圖4所示,隨着上下文長度不斷增加,累計平均的負對數似然值(NLL)持續降低,說明Diff Transformer可以更有效地利用不斷增加的上下文。

關鍵信息檢索

「大海撈針」(Needle-In-A-Haystack)測試被廣泛用於評估LLM提取長上下文中的關鍵信息的能力。

本文的實驗遵循LWM和Gemini 1.5的「多針」評估方案,在不同長度的上下文中,N根針被插入不同的深度。每根「針」都由一個簡潔的句子組成,爲特定城市分配一個獨特的魔法數字。

答案針被放置在上下文中的5個不同深度:0%、25%、50%、75%和100%,同時隨機放置其他分散注意力的針。待測LLM的目標,就是是檢索與查詢城市相對應的數字。

4k上下文檢索的可結果如表2所示。雖然兩種模型在N=1或N=2時都取得了良好的準確率,但隨着N的增加,DIFF Transformer的性能保持相對一致,Transformer則顯著下降。

4K長度的平均檢索精度,N代表針數,R表示查詢城市的數量

將上下文長度擴展至64k時,差距就更加明顯,尤其是關鍵信息位於前半部分時(即0%、25% 和 50%深度)。

特別是,將針放置在25%深度時,DIFF Transformer相對於傳統Transformer實現了76%的精度提升。

除了檢索精度,表3進一步分析了兩種模型爲上下文分配的注意力分數。可以看出, DIFF Transformer的確將更多的注意力分配給了有用的信息,並有效地消除注意力噪聲。

值得注意的是,DIFF Transformer在提升檢索精度的同時也緩解了幻覺現象。

實驗包含模型在總結(圖4a)和問答(圖4b)兩種任務上的幻覺評估。可以發現,與Transformer相比,DIFF Transformer的上下文幻覺明顯減輕。

這種性能的提高可能源於,改進後的注意力模塊能更好第關注任務所需信息,而非不相關的上下文。

這與之前研究中的觀察結果一致,即Transformer出現上下文幻覺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注意力分數的錯誤分配。

對文本摘要和問題回答的幻覺評估。準確度越高表示幻覺越少;評估時採用GPT-4o進行自動化的二元判斷

縮放特性

除了下游任務性能,論文還進行了縮放特性的對比。

擴展模型規模

如圖3a所示,分別使用830M、1.4B、2.8B、6.8B和13.1B參數訓練語言模型,發現DIFF Transformer依舊遵循Scaling Law。

根據擬合曲線,68億參數規模的DIFF Transformer達到了與110億參數規模Transformer相當的驗證損失,但僅需62.2%的參數。

同樣,78億參數的DIFF Transformer匹配了131億參數的Transformer的性能,參數量是後者的59.5%。

擴展訓練Token

如圖3b所示,訓練數據的縮放也遵循類似規律,且擬合曲線表明,使用160B token訓練的DIFF Transformer達到了與使用251B token訓練的Transformer相當的性能,但僅消耗了63.7%的訓練數據。

此外,在HellaSwag上的測試結果還可以發現,Diff Transformer對量化和位寬的穩健性顯著高於Transformer。

作者介紹

本文的4位共同一作都來自微軟研究院,其中兩位是清華大學學生。

Tianzhu Ye

Tianzhu Ye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自動化系,今年剛剛進入本系就讀博士一年級,目前是微軟自然語言計算部門實習生。

Li Dong(董力)

Li Dong從2018年起擔任MSRA自然語言計算組的首席研究員。

他2012年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獲得了計算機科學與工程方向的學士和碩士學位,之後前往愛丁堡大學攻讀信息學博士,曾在微軟Redmond研究院自然語言處理組實習。

Yuqing Xia(夏雨晴)

Yuqing Xia是微軟亞洲研究院(MSRA)系統與網絡研究組的研究員,此前於2019年在北京大學獲得了生物學博士學位

她的研究方向是利用現代硬件技術爲計算密集型任務(如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構建大規模計算系統。

此外,她還對如何運用人工智能來推動自然科學(尤其是生物學)的研究進展抱有濃厚興趣。

Yutao Sun(孫宇濤)

Yutao Sun是清華大學的一年級博士生,導師是王建勇。同時,他也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實習,由董力指導。

他的研究興趣是大語言模型的骨幹網絡、長序列的建模和推理,以及大語言模型在其他領域的應用。

參考資料:

https://arxiv.org/abs/2410.0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