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女梅毒病例 10年激增53倍
國教行動聯盟15日記者會揭露我國青少年性病問題已達警戒程度,呼籲政府重視與解決問題。(李侑珊攝)
我國青少年性病問題已達警戒程度。國教行動聯盟15日指出,近10年我國15至19歲女性感染梅毒病例,激增53倍,淋病病例也增長,低齡化趨勢明顯,呼籲政府立即啓動跨部會青少年性健康防治計劃;醫師提醒,梅毒若不治療,嚴重恐損傷心臟和神經系統,甚至死亡,青少年須注意安全性行爲。
本報11日獨家報導青少年淋病病例在12年間暴增7倍,引發家長與教育團體關切。國教盟15日指出,依衛福部疾管署統計,15至19歲少男淋病病例從2012年的111例,至2023年增至756例,增幅超過6倍。同齡女性病例更從2012年的26例,成長至2023年的222例,增幅約達9倍。令人憂慮的是,10到14歲少女在2023年有41例,遠高於同齡男性的4例。
數據也顯示,梅毒病例數在2012年至2024年間增長近4倍,女性病例增長速度高於男性,尤其是15至19歲少女病例數,在2014年至2024年間激增53倍,從4例增至211例。馬偕醫院婦產科醫師黃建霈說,梅毒和淋病都屬於性病,女性淋病症狀是會有黃綠色分泌物。感染梅毒第一期主要症狀是外陰部潰瘍、淋巴腫大,第二期開始要抽血才驗得出來,若惡化到第三、第四期的全身型感染,就會造成心臟和神經系統損傷,嚴重會死亡。
黃建霈說,梅毒螺旋體初期治療方式不難,注射1至3針盤尼西林約1到3周應可痊癒,但他強調,性伴侶也應一起治療,否則容易發生乒乓球效應,不斷重複交互感染,因此建議,一定要雙重保險,男生須使用保險套,女生則可使用避孕藥,才能徹底防護。
國教盟理事長王瀚陽說,青少年性病問題不僅是公共衛生危機,更可能因延遲就醫而導致不孕。他呼籲政府,立即啓動青少年性健康防治計劃,跨部會合作、制定中央家庭教育政策,建立本土化性健康教育指導綱要。
民衆黨立委陳昭姿指出,臺灣社會對性病的污名化和偏見,使許多人不敢就醫。青少年性行爲雖無法禁絕,但應及早從教育體系和家長着手,提供正確性病防治和避孕資訊。民進黨立委林月琴也說,性教育隱晦不談,反而可能導致錯誤知識的傳播,增加感染風險。
國民黨立委羅廷瑋則提醒,許多網紅和意見領袖的性觀念傳播需關注,建議政府重視社會教育,提醒網紅應承擔社會責任,傳遞更正確的性教育觀念。